File: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国立中山大学新校舍记.jpg

原始檔案(1,536 × 2,048 像素,檔案大小:1.33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國立中山大學新校舍記。位於華南理工大學2號樓東側,寬1.4米,高2.8米。
中華民國十三年春,吾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命魯創辦國立廣東大學,是年秋成立。總理以原有校舍散處市區,不適藏修,尤難發展,復命魯擇定石牌新校址。甫事經營,而總理甍逝,本校遂易今名,以資紀念。十四年秋,餘以清黨事去職,自是新校建築,雖有計劃,莫之實行。二十年冬,曾與築農學館,未三月而終止。二十一年春,魯复長本校,以新校計劃親受命於總理,不敢不勉力籌建,始終其事。乃先後請準西南政務委員會,撥舶來肥田料捐及洋米捐之一部為建校費,復與本校在粵董事發起募捐,遂於二十二年三月興工建築,於十一月十一日本校九週年紀念日行奠基禮。由是年十二月開始,財政部复按月撥款補助。迄本年九月止,先後竣工者,有總理銅像一座、農學院之農學館一座、簡易蠶室、調桑室及附屬房舍數座、稻作場辦公室及附屬房舍數座、理學院之化學教室一座、工學院之電器工程、機械工程教室共一座、土木工程教室一座、男宿舍六座、女宿捨一座、膳堂二座;除緣屬建築物之公路外,全校可通​​車之公路凡七十里,發電廠及自來水廠,則尚在建築中。農、工、理三院則於本年秋季遷往新校焉。現復興建大門石牌坊一座、文學院全座、法學院全座、農學院之農林化學館一座、園藝溫室一座、農場總務股辦事處一座、森林股辦事處一座、農場貯藏室一座、蠶學館一座、乳牛房一座、理學院之數學天文物理教室共一座、生物地質地理教室共一座、工學院之化學工程教室一座、工廠數座、宿舍數座,計期明年七月可以竣工。若夫禮堂、圖書館、博物館、天文台、體育館、總辦公廳、農學院之農林化學館、農林植物研究所、蠶種冷藏室、教職員宿舍等,興工建築,則有待於明年。全校建築物之位置,禮堂居中,左為文學院,右為法學院,禮堂正北為農學院,其東南為理學院,西南為工學院,禮堂之南則總理銅像巍然在目。像東為圖書館,西為博物院,禮堂東南高峰為天文台,台西南則為大門,門之左為稻作場。禮堂之本北隅,湖光瀲灩,湖之東為女生宿舍,湖之西南為蠶學館、調桑室,男生宿舍則居禮堂東北隅,據數平岡,錯若置棋。教職員宿舍則聚處圖書館東南隅,運動場、游泳場則散居各處。凡之計劃,使各學院自成一區,分途發展而不相妨焉。以言夫形勢,則白雲山環其側,珠江繞其前。校內岡巒起伏,池沼蕩漾。分劃區段,以我國試諸行省分名其區。復因各區之崗巒池沼,附以行省內山川湖澤名號,使入本校者,悠然生愛國之心,即毅然負興國之責。全校佔地萬餘畝,除建築物外,均為農場,凡植竹果樹二百萬株有奇。復辟道路至白雲山林場,連貫為一。林場植樹約一百六十餘萬株,是不特可增山河之美麗,而姿全校師生之修養,亦有足多焉。預計五年後,有收益者可得五十萬株,每年每株以一元計,則年可得五十萬元。十年後,三百萬株皆有收益,每年每株以一元計,則年可得三百餘萬元,畜牧園藝,尚與焉。蓋欲使向來消費之教育,化為生產之教育。此後理、工、農、醫、各科,亦將分門規劃,達此目的,是則魯積年之教育主張也。溯總理之創辦本校也,四境皆敵。當日財政復為軍人所據,終排萬難而創立本校,且擇石牌定為新校基,其高瞻遠矚為何如哉。餘親承總理之教,复受命計劃建築新校,故不憚於世界經濟不振、全國經濟不振、廣東經濟不振之今日,毅然決然,興工建築,幸獲在粵諸董事及財政部長之助,得以經營有成,而個人忍辱邁進,降心從事。每當紛沓之際,則繞室徬徨,寢不安、食不飽,豈有他哉?亦欲完成總理之付託,為黨為國,樹一最高學府,以救中國救民族而已。但作始甚簡,若本總理創造本校之旨,發揚而光大之,則其責又諸同誌及國人所以​​應共負者也。茲特乘本校成立十週年紀念,又慶新校落成,農、工、法三學院遷入,及文、法兩學院奠基之時,綜厥始末記之,已告成事,且督後功。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校長鄒魯謹志並書
該照片的内容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单位。編號:
CNGD-020-140
日期
來源 自己的作品
作者 Kunwi

授權條款

我,本作品的著作權持有者,決定用以下授權條款發佈本作品: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相同方式分享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 相同方式分享 – 如果您利用本素材進行再混合、轉換或創作,您必須基於如同原先的相同或兼容的條款,來分布您的貢獻成品。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鄒魯 中文 (已轉換拼寫)

創作作者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沒有維基數據項目的某些值

客體角色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攝影師 Chinese (Hong Kong) (已轉換拼寫)
作者姓名字串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Kunwi
維基媒體使用者名稱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Kunwi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來源 Chinese (Taiwan) (已轉換拼寫)

上傳者的原創作品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13年9月10日 (二) 10:24於 2013年9月10日 (二) 10:24 版本的縮圖1,536 × 2,048(1.33 MB)KunwiUser created page with UploadWizard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