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言
狂言(日语:きょうげん)是一种日本传统艺能,由猿乐发展而来,以猿乐中的滑稽成分为骨干洗练而成。明治时代以降,狂言与能剧、式三番并称能乐,与能剧、歌舞伎、文乐并称日本四大古典戏剧。
概要
狂言是一种话剧,由两个以上的人物及其对话所构成,演艺人员称为狂言师。它与能剧共同继承了猿乐的特色:舞蹈要素丰富,有许多抽象且象征性的表现。
狂言与能剧都由猿乐发展而来,两者常彼此穿插表演。相较之下,能剧的重心放在舞蹈,有许多抽象、象征性的表现,悲剧氛围较为浓厚;狂言则强调拟物(日语:物まね)与丑角(日语:道化),内容简单、即兴且幽默,大量运用庶民题材与民俗俚语,不时讽刺贵族、武士等当权者,以挖掘人类本质中共通的弱点带来欢笑。[1][2]
狂言剧码的讽刺性可能很强,但在祭祀(日语:まつり)场合也有以祝愿观众幸运为主的曲目。[2]
语源
“狂言”一词源于佛教所谓“狂言绮语”(日语:きょうげんきご),此词语在唐代常用于批评诗歌或小说(例:白居易“愿以今生世俗文字业狂言绮语之误,翻为当来世世讃佛乘之因转法轮之縁”),幽默的舞蹈、笑话或胡扯也可称为狂言。在日本南北朝时代时,“狂言”开始固定用来指涉猿乐等滑稽的物真似艺能。[1]
江户时代中期,“狂言”一词泛指今日的狂言、演剧(歌舞伎或文乐)等不同艺能,例如歌舞伎即有“狂言芝居”的用法[3],亦有称呼歌舞伎为“歌舞伎狂言”,称呼本条目中所谓狂言为“能狂言”的用法,在文献中往往不易区分其定义[1]。现代歌舞伎也常常有以“狂言”为名的节目(例如日语:通し狂言)。
历史
日本奈良时代初期,受到来自欧亚大陆的“伎乐”与“散乐”影响,申乐(猿乐)问世。关于狂言与能剧为何会分立、两者穿插的形式(间狂言、别狂言)如何形成,这些都还不清楚,历经南北朝时代贵族的支持,据信在室町时代,能乐已经形成目前通行的形式。安土桃山时代《天正狂言本》流传至今约有100多首曲目,内容与今日的狂言曲目几乎相同[2][4]。到了江户时代,狂言与能剧被幕府编入“式乐”之中,作为文学读物刊行的剧本“狂言记”也在民间流行,由此确立狂言的剧本与三大流派。
舞台
狂言使用能乐的“能舞台”。原则上,角色应该从下首的“镜之间”(日语:鏡の間,图壹1)上场,终场时也由镜之间下台。若要表示角色在剧情中“不在现场”,表演者会安静的坐在“后见座”(图壹10)、“狂言座”(图壹11)或“笛座前”(图壹6,图贰3)。反之,若要表达“在现场”,表演者会走到“常座”(图壹5,图贰1)、“胁座前”(图壹7,图贰9)与“角”(图壹4,图贰7)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表演。[5]
人物(役柄)
狂言中,主角与能剧一样,称为“仕手”(日语:シテ),其搭档称为挨答(日语:アド),类似能剧中的胁方(日语:ワキ)。大藏流狂言中,若剧情中出现群众角色(日语:立衆物,たちしゅうもの),会有一个角色(立头)带头作为代表,称之为主(日语:オモ)。和泉流狂言则有戏份略轻于挨答的小挨答(日语:小アド)。实际上,剧本记述角色的方式颇为多样。
角色名称通常来自日常名词,比较少有固有的角名。常见角色有“大名”(指名主,亦即地方封建领主)、“果报者”(成功人士)、“太郎冠者、次郎冠者、三郎冠者”、“出家”(指僧侣)、“座头”(剃度的盲人)、“山伏”(日语:やまぶし)、“素破”(日语:すっぱ,指诈欺师)、“鬼”、“聟”(日语:むこ,大名的女婿)、“商人”等等,大概有十余种,仕手的角色会决定狂言曲目属于哪个种类。[2]
外型(装束)
狂言师表演时穿黄色的袜子,而非能剧的白袜子,演出服装也更贴近平民服饰。
男性角色穿着和服正装裃(日语:かみしも),依照角色决定下摆(袴)的长度,是否佩戴冠,是否穿脚绊。女性角色以白布卷头,穿着小袖(日语:こそで),服装特称为“女出立”(日语:おんないでたち)。
演员基本上是素颜出演,但特定剧情会使用面具“狂言面”。与能剧相较,狂言的面具种类较少,但表情比较丰富。主要分为四类:武恶、乙、猿、空吹(日语:うそぶき)[6]。在道具方面,狂言也比能剧简单,常用扇子、短刀、手杖之类的小道具。
音乐
狂言表演主要以对白为主,但也很重视配乐的运用。与沉重悲怆的能剧不同,狂言的音乐舒缓轻松许多,通常运用笛子或日本鼓配乐。其歌曲分为谣(长篇唱念)、小谣(短篇唱念)、小吴与囃子物(纯演奏)。
狂言的种类
依使用场合区分
- 本狂言(日语:ほんきょうげん)
- 通常说的狂言是指本狂言,为独立完整的演出。
- 间狂言(日语:あいきょうげん)
- 单阕的表演,通常用于能剧换场串场(间,日语:アイ)时,歌舞伎或其他演艺作品也会使用此术语。
- 别狂言(日语:べつきょうげん)
本狂言的种类
狂言剧码称为“曲目”[2]。《大藏流狂言名寄》以仕手的角色将狂言曲目分类[2][7]。不同时代与流派的分类有所差异。
- 胁狂言(日语:わききょうげん)
- 大名狂言(日语:だいみょうきょうげん)
- 小名狂言(日语:しょうみょうきょうげん)
- 聟・女狂言(日语:むこ・おんなきょうげん)
- 以大名女婿“聟”为主角,有女性角色登场的曲目。包含〈花子〉、〈八幡前〉、〈鸡聟〉、〈船渡聟〉、〈水挂聟〉、〈贳聟〉、〈二人袴〉、〈吹取〉、〈钓针〉、〈右近左近〉(和泉流写作〈内沙汰〉)、〈镰腹〉、〈箕被〉、〈伯母酒〉(日语:伯母ヶ酒)、〈比丘贞〉、〈千切木〉等。
- 鬼・山伏狂言(日语:おに・やまぶしきょうげん)
- 出家・座头狂言(日语:しゅっけ・ざとうきょうげん)
- 集狂言(日语:あつめきょうげん)
流派
狂言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大藏流”,“鹭流”与“和泉流”。其中“鹭流”在江户时代已经失传。
和泉流:该流派在表演上偏向浪漫主义风格,出现在17世纪。在东京和名古屋一代比较流行。而在现代,和泉流又分为了几个流派,主要是三宅藤九郎家(东京)、野村万藏家(东京)、狂言共同公司(名古屋)、野村又三郎家(名古屋)。
大藏流:该流派的演出风格比起和泉流更为正统。而在现代,大藏流主要分为:大藏本支(东京)、茂山忠三郎家(京都)、茂山千五郎家(京都)、善竹家(关西·东京)、山本东次郎家(东京)。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Template:コトバンク
- ^ 2.0 2.1 2.2 2.3 2.4 2.5 北川忠彦、安田章(校注)‘完訳日本の古典 48 狂言集’(小学馆 1985年)pp.396-402“解说 二”
- ^ 今尾哲也. 河竹黙阿弥 : 元のもくあみとならん. ミネルヴァ日本评伝选. ミネルヴァ书房. 2009. ISBN 978-4-623-05491-6.
- ^ 狂言(キョウゲン)とは. Kotobank.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 ^ ‘完訳日本の古典 48 狂言集’p.44、p.90
- ^ Template:コトバンク
- ^ ‘完訳日本の古典 48 狂言集’pp.410-441“狂言名作解题”
- ^ 通常狂言师出道作会演出〈韧猿〉中的猿(サル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