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而化

中華民國作曲家、作詞家、音樂教育家

萧而化(1906年6月29日—1985年12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赤山乡,台湾作曲家、作词家、音乐教育家。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创系教授。[1]。其父萧师兆曾于日本东京大学攻读法律,之后担任萍乡县教育局长以及江西省驻会参议员等职[2]

生平

萧而化幼年住在石洞口东村,另曾居住外祖父家一年。与弟弟妹妹和其堂兄弟在自办的学堂接受启蒙教育,由于父亲与外祖父同样喜爱绘画与音乐,萧而化因此产生对艺术的兴趣。从小便喜欢作画,也自学各种乐器,包括萧、笛、琵琶、南胡、月琴、三弦等[3]

萧而化在故乡就读几年小学后,于十五岁前往湖南长沙就读曾办过艺术专修科的岳云中学。同学中有日后成为音乐家的贺绿汀、刘已明等人。1925年,萧而化毕业于该校,前往当时的上海,而上海是当时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海港型商埠。萧而化进入了1926年刚创校成立的立达学园就读。立达学园以教授新文艺、西方艺术与音乐为主,规模虽不大,但因创校者在艺文界颇负盛名,形成了艺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萧而化在此开始接受基础的西洋美术与音乐训练,也受到丰子恺很多的指导与影响。1927年,萧而化从立达学园毕业后,前往杭州就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研究院学习油画,但未及毕业,在就读一年后即因经济因素而离校,在南昌省立第二中学担任教职[3]

1930年,自从萧而化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之后,便希望能够钻研音乐领域。但碍于本身相关知识的不足,对他而言,放弃美术往音乐发展是一个挑战。他开始自学,为继续深造作准备,并向上海租借区的外国书店,购买一套英美学校用的音乐理论教科书,和一本英中大字典,一字一句地钻研和声学等音乐理论。1933年,直属于江西省教育厅的“江西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成立,萧而化曾受聘担任该会所发行之《音乐教育》月刊编辑,亦曾担任江西音乐师资训练班教师。《音乐教育》日后成为全国重要的音乐期刊。萧而化于1935年前往日本深造,并且成为当年报考日本国立上野东京音乐学校作曲科的中国学生中,唯一的录取者[3]

萧而化从日本回国之后,于1942年任职萍乡中学,没多久,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卢冀野延揽萧而化,担任该校教务主任。不久卢校长因故辞职,萧而化受命代理校长,并于1943年年底正式成为校长。在他担任校长的期间,该校被誉为师资阵容最强大的黄金时期。他把学校经营得很好,培养了良好的校风,发展学校民主进步的思想。尽管处于抗战时期,仍吸引了各地音乐青年来此求学。1944年受到“黄飞立老师事件”的波及,萧而化挥别了校长一职,但仍担任教授职务,直至1946年2月福建音专从永安迁校到福州后,萧而化才离校[3]

1946年6月5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正式成立,萧而化刚好放假到台湾旅游,由于其音乐专业能力,且曾担任过福建音专校长一职,省立师范学院院长李季谷邀请萧而化留在台湾,协助师范学院音乐系设立。1946年8月,萧而化正式担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科主任,1948年正式设立音乐系,许多相关行政流程都是由萧而化亲自完成。1949年音乐系主任由戴粹伦接任后,萧而化依然在教授作曲理论。台湾第二代专业作曲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萧而化不同程度的影响[3]

除了教学之外,萧而化也利用课余时间投入研究工作,并参与国家重要的音乐活动,包括曾担任“中华民国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新选歌谣》月刊的审查委员、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音乐教科书审查委员、中华文艺奖学会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山文艺奖金委员会评审委员、以及教育部“音乐名词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3]

碍于健康的因素而于1972年提前退休的萧而化,在儿女们的安排下于1977年偕同夫人前往美国洛杉矶定居,1985年12月21日上午,身体不适,回房休息后即溘然长逝[3]

著名作品

作词、译词

作曲

参考资料

  1. ^ 萧而化 - 台湾大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Taiw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蕭而化. 台湾音乐群像数据库.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台湾音乐馆.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0)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简巧珍. 蕭而化:孤芳眾賞一樂人. 台湾音乐馆 资深音乐家丛书. 台北市: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 [2018-05-08]. ISBN 978957015705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