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熺
戴熺(1578年—1625年),字亨晦,号鼎照,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
戴熺 | |
---|---|
大明广西左布政使 | |
籍贯 | 福建漳州府长泰县 |
出生 | 正月十六日 |
逝世 | 天启五年乙丑 |
配偶 | 娶林氏 |
亲属 | 曾叔祖父 戴时宗 从兄 戴燿、戴燝 |
出身 | |
|
生平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乡试第八十九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1]。大理寺观政,授左评事,三十七年升左寺副,三十九年升左寺正,四十年任广东肇庆府知府,寻访当年在此为官的包拯遗迹,并以其为楷模,不收财物。四十三年九月升广东琼州兵备兼提学副使[2],四十七年二月升广东岭西道右参政[3],天启元年六月,升河南按察使。三年升广东右布政使[4],五年二月升广西左布政使[5],同年卒。
著作
戴熺早年与从兄戴燝及王一范、王恊梦、王从鹏读书东山,号“东山五友”。
任肇庆府知府不久,即重修包公祠,又因《包孝肃公奏议》缺佚,搜求古本,重新刻印成《包孝肃奏议》(万历端州本),并亲自题跋。任副使期间,曾主修《琼州府志》。
家族
曾祖戴增宗,通判;曾叔祖父戴时宗,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祖父戴泗,儒官;父戴廷楩。母沈氏。永感下。从兄戴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戴燝,四川按察使。
参考文献
- ^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进士履历便览》:戴熺,鼎照,易五房,戊寅正月十六日生。长泰人,丁酉乡八十九名,会二百四十八名,三甲七名。大理寺政,丁未六月授左评事,己酉升本寺左寺副,辛亥升左寺正,升肇庆知府,乙卯升副使,己未升本省参政,辛酉升河南按察使,癸亥升广东右布政,乙丑升广西左布政,乙丑卒。曾祖增宗,常州府通判。祖泗,儒官。父廷楩,庠生。
- ^ 万历四十三年九月,升广东肇庆知府戴熺为琼州兵备副使兼摄学政。
-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九》: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甲戌 升福建副使岳和声为广东参政,广东副使戴熺为岭西参政,济南知府吴一栻为海道副使,工部郎中黄于郊为罗定参议。
- ^ 《漳州府志》:熺为长泰右族,兄弟相继宦岭表,兄燝岭东参议,燿两广总督都御史。熺始至,值岁大水,赈饥恤灾,全活甚多。筑圩堤以杜后患,民尤德之。秩满,转海南副使,擢广东右布政,卒于官。橐无羡金,毁金带为殓,士民建清风堂于包孝肃祠后,岁时飨祀云。
- ^ 天启五年二月,广东右布政戴熺为广西左布政使。
官衔 | ||
---|---|---|
前任: 江中楠 |
明朝肇庆府知府 1612年-1616年 |
继任: 陈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