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遷徙

人們居住的永久性變化

人口遷徙是一種人類族群集體或個別改變居住地域的現象,其形式有自願或非自願、合法或非法之別,原因則可能包括(但不限於)資源短缺、氣候變遷戰爭奴隸貿易種族清洗政治迫害經濟壓力等。

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稱為民族遷徙,包括美洲原住民的先祖自歐亞大陸移往美洲大陸南島民族東亞播遷大洋洲各地、古以色列民族離開古埃及前往迦南地中原晉朝五胡亂華」以來漢族鮮卑族等「胡人」民族南遷,以及歐洲「蠻族入侵」造成的「歐洲民族大遷徙」,等等。

各地歷史

東亞

漢族人口遷徙

 
十九世紀漢人移民全球路線圖
  1. 秦朝秦始皇南征百越後,為了鞏固新取得的南方國土(即嶺南地區),派遣了大批軍民到嶺南。
  2. 東晉永嘉年間: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使山西河北河南一帶的漢人紛紛渡過黃河,南渡長江,史稱衣冠南渡
  3. 唐朝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經濟重心再度南移,南方取代北方的經濟地位。唐室因許遠張巡等名臣死守睢陽,使南方並未如北方般受到戰亂的摧殘,南方得以保全。南方因大量北方人民南逃,為南方帶來勞動力,使江南的經濟則日益發達,最終其經濟規模凌駕於中原之上。
  4. 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之亂,中原的居民再遷往江西福建廣東
  5. 南雄珠璣巷:唐、宋、明歷代中原禍亂之際,北方漢人遷往嶺南,必經廣東南雄的珠璣巷。
  6. 北宋靖康年間靖康之變金朝擄走汴京(今開封市)北宋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至中都大興府(今北京)。
  7. 南宋初期,北方人不願在金國統治下生活,大量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為增加。
  8. 南宋末年:北方人口不斷的南逃,總人數約占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
  9. 南宋末年:蒙金戰爭時期就陸續有大批漢人被遷往蒙古草原以及天山南北、遼陽等處行中書省與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各地;蒙古與色目官員、軍戶、商人等也大量移居中原內地。
  10. 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間的湖廣填四川四川屢遭蒙古的大屠殺,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朝廷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省人口最多。
  11. 明代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江西填湖廣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大量江西人遷居到湖廣省(今湖南與湖北兩省範圍),影響十分深遠。
  12. 洪洞大槐樹明代洪武六年到永樂十五年,共計18次將山西居民遷往因戰禍而人口驟減的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等十餘省,以移民出發點山西洪洞之大槐樹為名。
  13. 清代順治乾隆年間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除了湖廣省以外,根據考證表明,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
  14. 清初,鄭成功攻取台灣後:鄭成功攻台之役大量軍民遷入台灣桃竹苗高雄屏東花東縱谷等地。
  15. 明末、清朝中期:南洋與中國東南各島,國力持續衰退,福建、廣東田寡人稠情況日趨嚴重,大量人口移民至南洋等地謀生定居,並建立了許多政權。
  16. 走西口:明清與民國初年,長城內的山西、陝北、河北等地居民因經濟因素向長城外少數民族地區移民的活動。
  17. 闖關東:清代至民國年間,華北地區農民向東北地區移民開墾的事件。
  18.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1949年末國共內戰中戰敗的中華民國政府轉進臺灣,隨行大陸軍民約有120萬人之眾或更多。

蒙古族

古代蒙古人,隨著蒙古帝國的征戰而散居於歐亞大陸

歐洲

近代

殖民及勞力貿易

這種興起於地理大發現以後的特殊移民形式,多伴隨著歐洲或其他強勢國家武力征服地球上其他民族,掠奪其傳統地域上的資源,以及(或者)對其社會、經濟制度進行改造等殖民主義活動進行。各種形式的殖民主義,在全球各地造成了不同樣貌的殖民社會,然後演變成當前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大部分的國家——殖民國與當地人口混同的後殖民社會常見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國家;歷史上殖民當局採行各種硬性或非硬性種族隔離政策的結果,仍可見於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

除了自人口眾多的亞洲地區(例如印度)僱用勞力以外,一些採行掠奪式殖民主義的歐洲勢力還曾經在非洲強虜大量人口,販為奴隸,使其在美洲等殖民地無償勞動;直到19世紀初,已經資本化工業化英國才開始倡導廢止不人道的奴隸貿易。殖民主義造成大量勞工及奴隸人口移動的結果,主要體現在現代美洲(包含加勒比海)及部分歐洲國家的人口組成上。

政治因素

1910年代,鄂圖曼帝國行將崩潰之際,對境內的基督教族群進行了種族滅絕,包括亞美尼亞大屠殺希臘種族滅絕。在此背景下,於1923年進行了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蘇聯政府在二戰期間亦對國內數個少數民族進行強制遷徙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