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大道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6月14日) |
元帥大道(法語:Boulevards des Maréchaux)是指在法國巴黎市,靠近其最外層邊緣,環繞城市的一組大道。這些大道大部分都以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至1814年)時期為拿破崙一世效力的元帥命名。今天,法蘭西島有軌電車3號線a線和法蘭西島有軌電車3號線b線經過元帥大道的大部分路段。
例外
只有以下不是第一帝國的元帥:布呂克斯(1759-1805),法國上將;讓·西蒙(1912-2003),法國外籍兵團的將軍;和空軍將軍馬丁·華林(1898-1980)。
第一帝國時期有七位元帥沒有一條大道以其命名,他們是:皮埃爾·奧熱羅,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後來成為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 埃曼努爾·格魯希、奧古斯特·德·馬爾蒙、邦·阿德里安·讓諾·德·蒙塞、尼古拉·夏爾·烏迪諾和多米尼克·凱瑟林·德·佩里尼翁。
七位沒有為大道命名的元帥中,奧熱羅、蒙塞、烏迪諾和佩里尼翁四人都有街道以其命名:巴黎第七區的奧熱羅街和烏迪諾街、巴黎第九區的蒙塞街、而佩里尼翁街跨越巴黎第七區和巴黎十五區。其餘三位元帥(貝爾納多特、馬爾蒙和格魯希)在巴黎沒有一條街命名。他們被認為是「法國的叛徒」,因此他們不受城市的尊敬。
元帥大道在加里利亞諾橋附近略有間斷:在巴黎十五區的馬丁·華林大道與巴黎十六區的穆拉特大道之間。在加里利亞諾橋(16區)的右岸一側,沿聖艾修伯里河岸前行一百多米,與埃格澤爾芒大道交匯,後者通往繆拉大道,而如果選擇繼續走埃格澤爾芒大道,將會在奧特伊門附近與絮歇大道交會。從技術上來說,埃格澤爾芒大道不是元帥大道的一部分;熱米·約瑟夫·伊西多爾·埃格澤爾芒在第一帝國時期只是繆拉元帥的副官,在第二帝國時期(1851年)才成為元帥。
在巴黎十九區,印度支那大道和阿爾及利亞大道,比元帥大道更遵循巴黎的輪廓。
歷史
「元帥大道」原是沿著梯也爾城牆內側的軍用道路,大約建於1840年。1860年巴黎擴展以後,兼併了接壤社區,出現城牆以內均屬於巴黎,而城牆以外均不屬於巴黎的情況。
城牆外側寬闊的護道和乾涸的護城河,導致了巴黎與其郊區之間協作關係的深刻破壞和複雜化。
在20世紀20年代,沿線進行拆遷,得以完成這一系列環繞城市的大道,正如此前以同樣的方式,拆除建於17世紀末的路易十三城牆,而建成右岸的大林蔭道。
「元帥大道」的概念到1932年幾乎完全實現,但是布呂克斯將軍大道 (拿破崙時代的海軍上將)在1987年才得以加入;以兩位解放巴黎的自由法國軍官命名的馬丁·華林大道和讓西蒙將軍大道,直到2005年才加入這個圈子。
大道列表
以下是以法國元帥命名的巴黎大道的列表。名單開始於文森門,按巴黎區份數字順序升序排列,從第12區到第20區;其實,也就是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巴黎,從3點的位置開始。並列出,連接的巴黎地鐵、區域快鐵、有軌電車3號線、巴黎的城門,和離開首都到毗鄰市鎮的主要道路。
交通
元帥大道並非高速公路,也不是環城大道那樣的快速路;它限速50公里/小時。
元帥大道設有公車專用車道,與正常車道分開,還在人行道上設置了自行車道。法蘭西島有軌電車3號線沿著城市南部邊緣的元帥大道運轉。
名勝
大道附近的名勝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