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玉清

中山大學教授

冼玉清(1895年—1965年),別署碧琅玕館主,女,原籍廣東省南海縣西樵鎮,生於澳門,詩人、畫家、學者、廣東文獻專家,有「嶺南第一才女」、「千百年來嶺南巾幗無人能出其右」之美譽。

冼玉清

生平

她祖籍廣東南海西樵,出生於澳門一殷實富裕家庭,其父為冼藻揚,乃港澳知名工商業家。家中共有七兄弟姊妹,排行第三,弟妹都稱她「三姐」。[1]

1903年,八歲入澳門林老虎私塾讀書。一年後,入澳門啓明學校讀書,十一歲肄業。1907年,十二歲入讀教育家陳子褒在澳門創辦的灌根學塾(即子褒學校),爲陳子褒(榮袞)弟子,成績優秀,頗有文名。[1]

1912年,十七歲在澳門子褒學校中學普通科畢業。其間亦師從嶺南名畫家李鳳廷學繪藝。在澳門,冼玉清受益於家承和名師陳子褒的培育,形成了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916年,二十一歲,往名校香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讀書,進修英文。冼玉清晚年自述:

1916年父親又送我到香港讀書。香港終是花花世界,與我的性情不相宜。有一次父母帶我去廣州玩,參觀嶺大,我覺得這地方遠離市塵,真是藏修之所。於是轉入嶺大附中,一讀讀了兩年中學,四年大學⋯⋯

1918年,二十三歲時她轉入嶺南大學附中﹔1920年畢業,考入嶺南大學文學院。因品學兼優,而由教務長鍾榮光推薦,自1922年春起,兼任嶺南大學附中低年級的國文和歷史課教員。1924年,二十九歲,獲文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留任嶺南大學國文系助教。1927年升任國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教育部鑒定為甲級正教授。她早年已有詩名,深為陳三立陳寅恪之父)、黃晦聞(曾任廣東省教育廳長)等讚賞。且悉心研究古代玉器,嘗赴北平考古,在人文薈萃的京華得識學界名士賢達陳垣(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等,學成歸粵,服務桑梓,兼穰勤大學教席。且應廣東修誌局之聘,任分撰助修廣東地方誌。1927年-1949年並兼任嶺南大學博物館館長,達廿五年之久,蒐集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其中包括四百多件石灣陶器。1942年春,獲教育部頒發的十五年以上服務獎狀。1952年年底嶺南大學被取消,與廣東法商學院等併入中山大學,冼又任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1955年被迫提前退休,遷出校舍。未幾,出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1964年1月赴香港治療癌症,時值逃港潮,時人謠傳其久去不歸。10月返回廣州。[2]

1965年10月2日,冼玉清因癌症醫治無效逝於廣州腫瘤醫院[1]

軼事

冼玉清十六、七歲時就決意「獨身不嫁」。年輕時已表示要「以事業為丈夫,以學校為家庭,以學生為兒女」﹔「立志終身從事教育,犧牲個人幸福,以為人群造幸福。」,終身不曾婚嫁。冼一生儉樸,樂於助人,曾資助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留學,主攻聲樂。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竄入廣州嶺南大學,冼家被掠刼。也是落難香港的冼玉清,聞知陳寅恪一家窮愁困厄,託人給送去四十港元的「軍票」給陳,陳雖未接受,但甚感高誼,直至1966年冼病故,陳輓詩猶記「患難朋交」贈款一事。她一生撙節所得,幾乎全部捐獻給國家。冼寫道:「如何用途?由你們支配,總要用得適當就好。但此事只係圈內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傳,更不可嘉獎。朱柏盧家訓中所謂『善款人見,不是真善』,這句格言,是我素來服膺的。」[3]

著作

冼玉清專治嶺南藝文誌,辛勤筆耕,廣博掇拾,別樹宗派,著述豐碩,成績斐然,著有《粵人著述過眼錄》、《管仲姬書畫考》、《趙松雪書畫考》、《粵東印譜考》、《廣東叢貼敘錄》、《廣東藝文志》、《廣東女子藝文考》、《廣東藏書家考》、《廣東文獻叢談》、《碧琅玕館詩鈔》、《碧琅玕館詞鈔》、《流離百詠》、《梁廷枬著述考》二卷、《張萱研究》二卷、《招子庸研究》、《陳白沙碧玉考》、《嶺南掌故鈔》、《文集》四卷、《詩集》二卷、《詞集》一卷、《隨筆》四卷、《更生記》等傳世,造詣湛深,文詞並茂。冼亦善書畫,山水、花卉皆能,清雅秀麗,筆墨嫻熟,天趣自然。曾作《舊京春色圖卷》並得當時名賢四十七人品題。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莊福伍,冼玉清生平年表,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于2012-1-28查阅. [2011-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http://hk.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7689&secid=8715. 中國評論出版社.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外部連結存在於|title= (幫助)
  3. ^ 嶺南才女冼玉清--文/趙國材(台灣政治大學教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