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迪策大屠殺
利迪策大屠殺是1942年6月在阿道夫·希特勒和親衛隊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的繼任者庫爾特·達呂格的命令下針對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今屬捷克)利迪策的毀滅行動。
利迪策大屠殺 | |
---|---|
位置 |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
日期 | 1942年6月10日 |
目標 | 捷克人 |
類型 | 種族滅絕式屠殺,槍擊 |
武器 | 槍枝 |
死亡 | 340人(含82名兒童)被轉移到切烏姆諾殺害 |
主謀 | 納粹德國 |
動機 | 對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遇刺案的報復行動 |
為了報復1942年春末當地村民對帝國保護者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暗殺行動[1],村里所有15歲以上的173名男子於1942年6月10日被處決[2]。另外11名男子也難逃此劫,其餘人員也遭到關押[2]。在全村503名居民中,有307名婦女和兒童被送往克拉德諾學校的臨時拘留中心。其中,184名婦女和88名兒童被驅逐到集中營;只有7名因血統純正而可以德國化的兒童被移交給黨衛軍家庭,其餘村民被送往海烏姆諾滅絕營的毒氣室內殺害[2][3]。
美聯社援引它在紐約收到的德國無線電廣播說:「鎮上所有的成年男性都被槍殺,而女性則被關押在集中營,孩子們則被送往適當的教育機構。」 [4]來自利迪策的大約340人在德國的報復中遇害(192名男子、60名婦女和88名兒童)。戰後,只有143名婦女和17名兒童回到了利迪策村[2][5][6][7][8]。
背景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遇刺案
從1941年9月27日起,黨衛軍上級集團領袖兼警察總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一直擔任納粹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39年4月5日成立,控制原屬捷克斯洛伐克的大多數領土)之帝國保衛者[9][9]。
1942年5月27日上午,海德里希被從他在帕嫩斯克布熱扎尼的鄉間別墅趕到他在布拉格城堡的辦公室。當他的汽車到達布拉格科比利西地區時,被斯洛伐克和捷克士兵約瑟夫·加布奇克和揚·庫比什(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命中[2]。1941年12月,作為類人猿行動的一部分,作案者曾在英國受過訓練,且曾空降到波希米亞。
在加布奇克的斯登衝鋒槍卡彈後,海德里希命令他的司機黨衛軍上級小隊領袖勒克萊因停車。當海德里希站起來向加布奇克開槍時,庫比什向海德里希的汽車投擲了一枚經改裝的反戰車手雷[10]。爆炸使海德里希和庫比什受傷[11]。海德里希派克萊因步行追趕加布奇克,在交火中,加布奇克的子彈命中克萊因膝蓋以下的腿。庫比什和加布奇克設法脫逃[12]。一名捷克婦女去幫助海德里希,並攔下一輛送貨車。海德里希被放在麵包車後部的肚子上,並運往布洛夫卡醫院急診室進行脾切除術,醫師對胸部傷口、左肺和膈肌進行了清創。希姆萊命令卡爾·格布哈特飛往布拉格照顧。儘管海德里希出現了發熱症狀,但他的康復似乎進展順利。希特勒的私人醫生狄奧多·莫雷爾建議使用新的抗菌藥物磺胺,但格布哈特認為海德里希會康復,故未使用。6月4日,海德里希死於炸彈爆炸時室內裝潢和他的衣服進入他的身體的馬毛碎片引起的敗血症[13]。
報復行動
5月27日下午晚些時候,親衛隊集團領袖卡爾·赫曼·法蘭克宣布緊急狀態,並在布拉格實施宵禁[14]。 任何幫助襲擊者的人都慘遭滅口[14]。期間親衛隊搜查了2.1萬人和3.6萬間住所[14]。迄當年6月4日,157人被處決,但其中沒有一位刺客,也沒有提供任何信息[14]。
6月9日,海德里希在柏林的葬禮上的悼詞還沒宣讀完,就宣布「為他的死報仇」。納粹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國務卿法蘭克從柏林報告說,元首已就任何有暗殺海德里希兇手足跡的村莊下達了以下命令[15]:
- 處決所有男人
- 將所有婦女送往集中營
- 將可以德國化的兒童安置在黨衛軍家庭中,其他兒童以其他方式處理
- 將村莊焚毀並夷為平地
屠殺對象
成年男性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安全警察負責人霍斯特·伯姆立即執行了命令[1]。秩序警察和親衛隊保安處的成員包圍利迪策,不留一處出口[16]。納粹政權之所以選擇這個村莊,是因為它的居民被懷疑窩藏當地抵抗游擊隊,並被錯誤地與類人猿行動小組成員聯繫在一起[17][18]。
村內所有男人都被圍捕並帶到村邊的霍拉克家族的農場。床墊是從附近的房子裡拿來的,它們靠在霍拉克斯穀倉的牆上,以防止彈跳[15]。 這些人的槍擊行動於上午7點左右開始。起初,這些人以五人為一組被槍殺,但伯姆認為處決進行得太慢,並下令一次槍殺十人。死者被留在他們倒下的地方。到當天下午,已有173人死亡[14]。當天不在村裡的另外11名男子很快被捕並處決,另有8名男子和7名婦女因與流亡英國的捷克軍隊有關聯而被捕[15]。村里只有三名男性居民在逃過了這場浩劫(其中兩人當時在英國皇家空軍並駐紮在英格蘭)[19]。真正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利迪策唯一一名在這場暴行中倖存下來的成年男子是弗蘭蒂塞克·賽義德 (1887-1961,利迪策前副村長),他於1938年底因在當年12月19日意外殺害其子愛德華·賽德爾被捕。他被監禁四年,對這場大屠殺一無所知。直至他在1942年12月23日獲釋返家後方得知此事。在發現大屠殺後,他非常心煩意亂,以至於向附近城鎮克拉德諾的黨衛軍軍官自首,他承認來自利迪策(甚至說他贊成暗殺海德里希)。儘管身份確鑿,但黨衛軍軍官只是嘲笑他並拒絕受理,他再次免於死劫[19]。
婦女和兒童
共有203名婦女和105名兒童首先被帶到利迪策鄉村學校,然後被帶到附近的克拉德諾鎮,並在文法學校關押三日。孩子們被迫與母親骨肉分離,四名孕婦被送往海德里希死亡時所在的醫院強制墮胎,然後被送往不同的集中營。1942年6月12日,利迪策的184名婦女被押上開往克拉德諾火車站的卡車,並被迫進入由護送人員監視的特殊旅客列車。 6月14日上午,火車停在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的鐵路旁。集中營管理部門試圖將利迪策婦女隔離,但被其他囚犯阻止。這些婦女被迫進行皮革加工、修路、紡織和彈藥製造工作[20]。
88名利迪策兒童被運送到羅茲格奈森瑙街的紡織廠舊址。霍斯特·伯姆在布拉格辦事處發出的電報證實了這些孩子的到來,電報的結尾是:「孩子們只帶了他們穿的衣服。不需要特別注意」。[來源請求]護理很少,他們缺乏可用的衛生設施。根據營地管理部門的命令,沒有為孩子們提供醫療服務。在他們抵達羅茲後不久,中央種族和定居點部門的官員選擇了七個孩子進行德國化[21]。少數被認為血統純正的孩子被交給了黨衛軍家庭[15]。
納粹德國對利迪策的憤怒引起了對剩餘孩子命運的一些疑問,但在6月下旬,阿道夫·艾希曼下令屠殺剩餘的孩子[21]。然而,因為法官認為「……根據我們面前的證據,沒有毫無理由地向我們證明他們是被謀殺的」,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審判中未被判處此罪[22]。7月2日,餘下的82名利迪策兒童都被移交給羅茲蓋世太保辦公室,後者將他們送到70公里(43英里)外的海烏姆諾滅絕營中的Magirus毒氣卡車毒死。[來源請求]在105名利迪策兒童中,有 82 人在海烏姆諾死亡,6人在德國生命之泉孤兒院死亡,只有17人返回家園。[來源請求]
利迪策
村莊被焚毀,遺骸被炸光。村里所有的動物(寵物和馱畜)皆遭宰殺。連埋在村內的遺體都不能倖免;他們的遺體被挖出,奪去遺體內的金銀珠寶,然後毀屍[2]。一支100人的德國工作隊隨後被派去毀屍滅跡,重置村莊周邊的溪流和道路。然後,他們用泥土和農作物覆蓋了村莊,並在場地周圍設置了帶刺鐵絲網,上面用捷克語和德語寫著警語:「任何接近此柵欄的人在受警告後仍不停止行動,將被槍殺」。與德國情報部門合作的法蘭茲·特雷姆將這一過程拍成了一部電影。特雷姆曾在布拉格盧塞納宮經營一家Zeiss-Ikon商店,在納粹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他成為納粹黨的電影顧問[23]。
進一步的報復
捷克小村莊拉格斯在利迪策被毀兩周後遭受相同待遇,當時蓋世太保特工在那裡發現了一個無線電發射器,該發射器屬於一個地下小組(該小組成員與庫比斯和加布奇克一起跳傘)。全村三十三名成人遭槍決(不論男女)[24],孩子們被送往集中營或「雅利安化」 。就海德里希之死發動的復仇行動造成至少一千三百人死亡[24]。這一數字包括游擊隊親屬及支持者、對德國不忠的捷克精英和像利迪策的隨機受害者。
紀念活動
國際反應
與此前不同,納粹公開並自豪地宣傳他們在利迪策犯下的滔天罪行[25]。該信息立即被盟軍媒體所轉載。 1942年9月,英國斯塔福德郡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礦工巴內特·斯特羅斯(1945年成為當地議員,此時他已經成為醫師)成立「利迪策將活著」組織,並籌集資金以在戰後重建村莊[20]。
村莊被夷平後不久,各盟國和地區的城鎮和小區(社區)更名,如墨西哥城聖傑洛姆利迪斯,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利迪策工人區及當地醫院[26],巴拿馬卡皮拉利迪塞和巴西某城鎮,這樣這個名字就可以無視希特勒的命令而存續。美國伊利諾州克雷斯特希爾的一個社區從斯特恩公園更名為利迪策。在克雷斯特山草原大道上的利迪策公園有一座神社;原來的神殿位於埃爾西街凱利大道的盡頭。英國科芬特里市的「利迪策廣場」被德國空軍轟炸摧毀。智利聖地牙哥市中心一個非常擁擠的地區的一條小巷名為利迪策,其中一棟建築的一塊小牌匾解釋了利迪策的悲慘故事。保加利亞索非亞的一條街道以紀念大屠殺而命名,美國威斯康星州菲利普斯的利迪策紀念館是為了紀念該村莊而建造的。
大屠殺發生後,漢弗萊·詹寧斯執導的《寂靜村莊》(1943年),邀請來自威爾斯克姆吉德礦村(位於南威爾斯小鎮伊斯特拉甘萊斯附近)的業餘演員出演。而同年製作的美國電影《希特勒的瘋子》在劇情中有多處爭議點。1975年上映的英國電影《黎明行動》更準確地描述了屠殺過程,片中提摩西·博茨飾演庫比什、馬丁·肖飾演庫爾達,安東尼·安德魯斯飾演加布契克。
美國詩人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萊 寫了一部關於大屠殺的長篇詩劇《利迪策謀殺事件》,詩句的摘錄於1942年10月17日出版在《周六評論》[27],更大的版本於1942年10月19日的《生活》雜誌出版,並於當年晚些時候由哈珀以一本書的形式刊出全文[28]。
在德國不萊梅的瓦蘭拉根公園有一個紀念利迪策大屠殺的紀念雕塑和事件簡介。
當地反應和新利迪策村
捷克作曲家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於1943年創作了管弦樂《利迪策紀念碑》(長八分鐘),回應這宗屠殺案。這首曲子引用了捷克的聖瓦茨拉夫合唱團的歌聲,在曲子的高潮部分使用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開場音符(點-點-點-破折號=摩爾斯電碼中的V )[29]。
在拉文斯布呂克監獄中倖存下來的利迪策婦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並安置在離原址不遠處的新利迪策村。新村一期工程於1949年竣工。大屠殺發生時,兩名來自利迪策的男子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 1945年後,飛行員軍官約瑟夫·霍拉克和飛行中尉約瑟夫·斯特里布尼返回捷克斯洛伐克,在捷克斯洛伐克空軍服役。
在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政變後,由於二者曾在西方軍隊服役,新的共產主義政權拒絕了他們定居新利迪策村的請求。霍拉克和他的家人回到了英國和英國皇家空軍;霍拉克於1948年12月因飛行事故殉職[30]。
瑪麗·烏奇蒂洛娃於1990年代創作的「戰爭受難兒童紀念碑」俯瞰著舊利迪策村遺蹟。紀念碑由82尊1至16歲兒童(42名女孩和40名男孩)銅像組成,以紀念1942年夏天在海烏姆諾滅絕營死亡的兒童。一個帶著荊棘冠冕的十字架標誌著利迪策萬人坑。俯瞰遺址的是一個紀念區,兩側是博物館和一個小展覽廳[31]。 紀念區通過菩提樹大道與新村相連。 1955年,在俯瞰老村遺址的菩提樹大道旁建造了一個由 29000株玫瑰花組成的「玫瑰園」。在1990年代,舊玫瑰園被忽視了,2001年後另建一個由21000棵灌木組成的新玫瑰園[32]。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Gerwarth 2011,第280頁.
- ^ 2.0 2.1 2.2 2.3 2.4 2.5 Jan Kaplan and Krystyna Nosarzewska, Prague: The Turbulent Century p. 241
- ^ Fraňková, Ruth. In memoriam: Marie Šupíková, one of the last survivors of the Lidice massacre. Radio Prague. 2021-03-23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The New York Times, Nazis Blot Out Czech Village; Kill All Men, Disperse Others, 11 June 1942
- ^ Wechsberg, Joseph. The Children of Lidice. The New Yorker. 1948-05-01: 34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Solly, Meilan. The Lost Children of the Lidice Massacre. Smithsonian Magazine. 2018-09-12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Tait, Robert. Czech village razed by Hitler at heart of row on truth and history. The Guardian. 2020-03-14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Lidice, 79 Years Later. Prague Morning. 2021-06-09 [202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 ^ 9.0 9.1 Jan Kaplan and Krystyna Nosarzewska, Prague: The Turbulent Century p. 214
- ^ Michel, Wolfgang, Britische Spezialwaffen 1939–1945: Ausrüstung für Eliteeinheiten, Geheimdienst und Widerstand, p. 72 ISBN 3-8423-3944-5
- ^ Williams 2003,第145–147頁.
- ^ Williams 2003,第147頁.
- ^ Burian, Michal; Aleš. Assassination — Operation Arthropoid, 1941–1942 (PDF). Ministry of Defence of the Czech Republic. 2002 [2011-09-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01).
- ^ 14.0 14.1 14.2 14.3 14.4 Jan Kaplan and Krystyna Nosarzewska, Prague: The Turbulent Century p. 239
- ^ 15.0 15.1 15.2 15.3 Jan Kaplan and Krystyna Nosarzewska, Prague: The Turbulent Century p. 246
- ^ Kellerhoff, Sven Felix. NS-Massaker : Nicht die SS, Polizisten mordeten in Lidice – Nachrichten Kultur – Geschichte – DIE WELT. Die Welt (Welt.de). 2012-06-08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0).
- ^ Williamson, Gordon, Loyalty is my Honor p. 87
- ^ Wechsberg, Joseph. The Love Letter That destroyed Lidice. The Milwaukee Journal. 1948-06-24: 20 [2016-05-25] –透過Google News Archive.[失效連結]
- ^ 19.0 19.1 The Lidice massacre after 65 years. 2007-06-08 [2019-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 ^ 20.0 20.1 Phillips, Russell. A Ray of Light: Reinhard Heydrich, Lidice, and the North Staffordshire Miners. Shilka Publishing. 2016: 69 [2017-01-31]. ISBN 9780995513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 ^ 21.0 21.1 Lynn H. Nicholas, 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 p 254 ISBN 0-679-77663-X
- ^ Arendt, Hannah 1963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p. 207
- ^ Remains of Lidice in June 1942 (film).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2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 ^ 24.0 24.1 Gerwarth 2011,第285頁.
- ^ "Nuremberg Trial Proceedings Vol. 8"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8-10.. 22 February 1946
- ^ Lídice (Caracas). wikimapia.org. [2022-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 ^ Edna St. Vincent Millay; Franklin P Adams (intro.). The Murder of Lidice: 3–5.
- ^ Millay, Edna St. Vincent. The Murder of Lidice. New York: Harper: 1942.
- ^ Mihule J. Liner note to Supraphon CD 11 1931-2 001, which includes the work played by the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Karel Ančerl.
- ^ David Vaughan. "Josef Horak, a twentieth-century Czech hero"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2-22.. Český Rozhla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1-03-06.. 24 July 2002.
- ^ Lidice Memorial: History. Lidice-memorial.cz. 1945-07-10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 ^ "The History of Lidice Memorial Before Year 2000"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2-22.. Lidice Memorial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3-10-06..
相關書籍
- Gerwarth, Robert. Hitler's Hangman: The Life of Heydrich.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300-11575-8.
- Jan Kaplan and Krystyna Nosarzewska, Prague: The Turbulent Century, Koenemann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Koeln, (1997) ISBN 3-89508-528-6
- Joan M. Wolf: Someone Named Eva. 2007. ISBN 0-618-53579-9ISBN 0-618-53579-9
- Eduard Stehlík: Lidice, The Story of a Czech Village. 2004. ISBN 80-86758-14-1ISBN 80-86758-14-1
- Zena Irma Trinka: A little village called Lidice: Story of the return of the women and children of Lidice. International Book Publishers, Western Office, Lidgerwood, North Dakota, 1947.
- Maureen Myant: The Search. Alma Books, 2010. ISBN 978-1-84688-103-9ISBN 978-1-84688-103-9
- Williams, Max. Reinhard Heydrich: The Biography, Volume 2—Enigma. Church Stretton: Ulric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0-9537577-6-3.
- Williamson, Gordon. Loyalty is my Honor.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95. ISBN 0-7603-0012-7.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利迪策大屠殺
- (英語) Remains of Lidice in June 194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lm at U.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Hitler's Madman》的資料(英文) – A fictional account of the death of Reinhard Heydrich and the reprisals against Lidice.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The Silent Village》的資料(英文) – The true story of the massacre of a small Czech village by the Nazis is retold as if it happened in Wales.
- Alan Heath: YouTube上的Fate of the children of Lidice
- (英語、捷克語、德語和俄語) Lidice Memori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捷克語) Official Website of Municipal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捷克語) Recent (since 1990s) search for missing childr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捷克語) Photo ser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out destruction of Lidice by Reichsarbeitsdienst
- (捷克語) "Lidice" film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irected by Petr Nikolaev The first ever Czech-made feature film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Lidice, which was available on May 18, 2020 at Amazon Prime under the title "Fall of the Innocent".
- Lidice Commemorative Gathering Fenton 2010 - Pics Video and Listen again Lidice commemorative gathering pics video and listen again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11-23
- Lidice & Stoke-on-Trent for School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free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suitable for teaching the Lidice atrocity in schools
- A free copy of Vic Carnall's Opus 17, a piano solo entitled "In Memoriam: the Village of Lidice (Czechoslovakia / June, 194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tree remembers" (official 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8) -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massacre of Lidice, levelled and – literally – eradicated by the Nazis in retaliation for the assassination of Reinhard Hey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