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何線南何支線,是上海市境內的一條京滬鐵路支線,上海市西北部。該線自南翔站始,止於何家灣站,全長23公里,於1959年1月18日建成,2月27日交付使用,是上海鐵路樞紐中連接黃浦江入海口附近港區和附近鋼鐵企業的貨運路線[1]。其部分路段沿用原何真支線路基,本文一併介紹。

南何線
2016年4月,南何支線位於彭浦新村的路軌
概覽
營運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服務類型貨運鐵路
目前狀況運營中
起點站南翔站
終點站何家灣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15.353km
最高速度80km/h
軌距標準軌距(1435mm)
最小曲線半徑600m
最大坡度4‰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48年7月9日(何真支線)
1959年1月27日(南何支線)
營運者交通部京滬鐵路管理局
鐵道部上海鐵路局

概覽

 
桃浦鎮附近的江橋鎮站和南何鐵路出岔點衛星圖(1966年)

南何支線東段路基即原何真支線,是淞滬鐵路與滬寧鐵路幹線的聯絡線,自何家灣站至真如站(今上海西站),長11.425公里。1948年3月25日正式動工,同年7月9日鋪軌完成。由於時局變化,運量迅速減少。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在上海困守的國民黨軍隊將鐵路拆毀約計840米,利用鐵路軌料石碴修築防禦工事,線路遂中斷。上海解放後,何真支線於1950年3月全部拆除[2]

1950年,大場機場專用線,又稱真大支線建成[3],線路自滬寧線上交通路倉庫引出,沿現在的真金路向北至大場機場。1953年,上海市政府和鐵道部設計總局開始規劃上海鐵路樞紐,在經過審查和勘測後於1957年3月提出鐵路樞紐的總布局圖。南何支線設計目的是在配合上海市桃浦工業區和彭浦工業區的建設的同時,減輕上海北站的道口壓力,並且解決淞滬支線從接入城市蜂腰地帶造成的交通干擾問題。1958年2月25日,國家建委對上海鐵路樞紐總布置設計提出意見,建議對真大支線改造後作為南何支線的一部分,但未採用[4]。次年6月,上海鐵路局設計事務所提出南何鐵路設計標準為Ⅰ級線路,其中採用4319型舊軌,每公里1600根鋪設Ⅰ類油枕,曲線半徑小於等於600米時每公里增至1760根,限制坡度為4‰[5]

1958年上海鐵路樞紐工程開工,另闢由南翔編組站出岔、經過江橋鎮站至何家灣站與淞滬支線銜接的鐵路,即現今的南何支線。線路長15.353公里,沿線有支線接往寶山鋼鐵總廠、上鋼一廠、上鋼五廠和上海港以及其他工廠企業的專用線10多條,與何楊線構成了上海北部的鐵路貨運環狀網絡。建成後原大場機場專用線改連南何線,南何線至滬寧線間的區段廢止。1974年,擴建何家灣站後終點向東移至262號道岔中交處,直接銜接何楊線,全長17.48公里。1978年寶鋼支線在北郊站附近接入南何線,故在南翔至北郊段修築複線,將線路延伸至南翔,長度延長至23公里。

車站

沿革

  • 1948年3月25日 何真支線開工
  • 1948年7月9日 何真支線鋪軌完成
  • 1949年5月 國民黨軍隊將鐵路拆毀約用於修築防禦工事
  • 1950年3月 何真支線全部拆除
  • 1950年 大場機場專用線建成
  • 1958年7月1日 南何支線開工
  • 1959年1月18日 線路通車
  • 1959年1月27日 線路交付使用
  • 1978年9月28日 彭浦站改名為北郊站
  • 1979年2月 複線化工程初步設計
  • 1984年4月24日 複線化工程開工
  • 1986年3月 江橋立交橋正式開工
  • 1987年12月31日 翔東—金港巷線路與江橋立交單線橋同時竣工通車
  • 1991年9月21日 翔東—金港巷區間軟土路基開工
  • 1993年7月 翔東—金港巷區間複線與江橋立交複線橋建成通車

參考文獻

  1. ^ 上海地名志:铁路.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8) (中文(簡體)). 
  2. ^ 上海铁路志:與淞滬鐵路聯絡的支線.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中文(簡體)). 
  3. ^ 上海铁路志:码头、航空港、铁路专用线.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中文(簡體)). 
  4. ^ 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铁路枢纽. [2023-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8). 
  5. ^ 上海铁路志:南何支线.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中文(簡體)). 
  6. ^ 上海鐵路分局史志編委會. 上海鐵路分局志.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3. ISBN 7-113-05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