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軍,曾3次組建:1937年9月陝甘部隊組建;1938年2月川軍組建;1948年9月在青島的嫡系整編第54師改編。[1]

陝甘部隊組建的第1個第五十軍

1937年9月,以新編第35師、第167師合編組成第五十軍。駐安徽,1937年11月兼徐海警備司令部。1938年2月軍長楊渠統因為阻撓從該軍調出第167師,當場扣押褫奪軍長職,該軍番號撤消。[2]

新編第35師/第128師

西安事變後1937年2月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第49旅旅長王勁哉率第98團、補充1團一部分,合計不到2000人叛出陝軍投蔣;因事出突然,故第97團及補充第1團大部份官兵均未能奉到命令。先赴西安市以南的王曲地區,旋即奉命調駐河南省的鞏縣滎陽地區,奉命改稱獨立第20旅或稱王司令軍,受駐豫綏靖公署指揮;再奉命進駐開封太康杞縣睢縣地區,待命點編,獲得番號新編第35師,隸屬於劉峙駐豫綏靖公署。不久即奉命進駐開封城郊,王勁哉兼開封警備司令。此時所部約3000餘人。少將師長王勁哉,少將副師長謝靖,少將參謀長沈澄。1937年抗戰爆發後,編入劉峙的第一集團軍。執行抓捕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後編入湯恩伯第二十軍團,參加1938年3月台兒莊戰役後,將淞滬抗戰退下來的楊渠統的一個師殘部編為補充團。

移防河南歸德,策應李宗仁第五戰區的大撤退。後增援山東鄆城,解菏澤之圍,損失過半。後又參加了圍攻蘭封土肥原賢二師團的戰鬥。突圍到河南太康,轉隸豫鄂邊區總司令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第十三軍。收容散兵人員,增加補充為5000左右。

  • 師長王勁哉
  • 副師長謝靖
  • 參謀長沈澄
  • 第一團團長李俊彥(調回)、副團長李德興
  • 第二團團長任蘭圃(任玉潤,基輔軍官學校炮兵科畢業,中央軍校高教班3期)、副團長馬繼武
  • 第三團團長王泮初、副團長盧健
  • 補充團團長程權五

武漢會戰時在九江烏頭鎮阻擊日軍戰鬥中損失慘重,防守瑞昌,立下戰功。退至鄂南的咸寧、蒲圻休整補充。在鄂南等縣自行收繳吞併當地的地方自衛抗日武裝,以充實自己的部隊。1938年11月改為第128師,王勁哉任第十三軍中將副軍長。

  • 代師長謝靖
  • 副師長兼參謀長沈澄(請假不歸)
    • 副官處長蔡澄
  • 第382旅(李俊彥
    • 第763團,團長任蘭圃,副團長侯若愚
    • 第764團,團長李德興/馬繼武(後任陝南師管區司令、陝南新七軍軍長、國大代表
  • 第384旅 少將旅長古鼎新(旅部在湖北黃梅)
    • 第787團,團長李葆蔚
    • 第768團,團長趙天時(在黃梅)
  • 補充團,團長李自強,副團長陳良弼。

王指示前方的382旅旅長李俊彥派部隊裝扮成地方民團,槍殺了代師長謝靖,徹底得罪了湯恩伯和劉峙。382旅(李俊彥)調歸第十三軍,率部向襄陽樊城方向移動。[4]382旅調到湖北保康,接著又被調到南陽,被湯恩伯吞併,改為第三十一集團軍第十三軍直屬獨立一旅,李俊彥任旅長。763團團長馬繼武留任,764團團長李德興被發放七千元退伍金強制退役。王在咸寧打出了「湘鄂贛邊抗日游擊指揮部」的旗幟,自稱司令。中共鄂南特委書記王彬從團結大局出發,派田任軼張進為其組建了師政治部,田任政治部主任,張進任師政治部駐蒲圻辦事處主任。王將中共鄂南特委掌握的一支千餘人的武裝繳械收編。1938年冬,王率部從蒲圻北渡長江,乘虛進入當時日軍還沒占領的洪湖(當時是沔南地區)、沔陽(今仙桃市)地區,採取硬吃、誘降的方式,吞併了當地的川軍游雜部鄒興的2000人槍。以獨立旅旅長之職相誘,收編了天門潘尚武的自衛軍1800多人槍;後來連已被國民黨收編的駐防潛江老新口的游擊縱隊第五支隊管子芳。襲擊沔陽縣第二支隊司令部,司令汪步青率少量殘兵逃至漢陽黃陵磯,部下三青團漢陽分團書記兼副支隊司令宋啟東等數十人被生擒後活埋。中共天漢區委書記童世光打算把中共領導下漢川叼汊湖一帶的的周干臣部「漢川游擊大隊」八百人的隊伍為解決部隊給養,「借廟躲雨」以便取得合法身份,併入128師,並與打入128師的地下黨員張進商量,張進認為不妥,怕王勁哉把隊伍徹底吞併了,並把王斌叔叔被殺的事告訴童世光。童世光沒聽,終於還是與王勁哉商談妥把周干臣的部隊編成128師766團,周干臣任團⻓,岑鵬任副團長,駐漢川田二河。王勁哉覺得周干臣不好領導,協議達成後,王勁哉以宴請766團連以上的軍官吃飯為由,派人繳了周干臣的槍,警衛連長周樣哇拔槍抵抗被當場槍殺,周干臣等30多名軍官慘遭殺害;岑鵬僥倖逃出,帶去部分人槍,到刁汊湖區做了土匪。1939年10月,岑被新四軍四團活捉後就地槍決。128師吞併新四軍的漢川抗日游擊大隊後,對該部進行改編重組,384旅原補充團團⻓程權武任766團團⻓。被王部占踞的六個縣的保安隊也被繳械。吞併的直屬第一支隊,黃埔出身的趙清廉為司令,古鼎新(商縣籍)是副司令,古鼎新和同鄉768團團長趙天時做掉趙清廉,古成了旅長。被湯恩伯收編的李俊彥旅的任蘭圃團不願意受李俊彥轄制,由團長任蘭圃、團附侯若愚率領,從賒旗鎮附近出發,穿過桐柏山區日國共夾縫,行程近千里,回到沔陽歸建一二八師。1939年2月,軍委會對全國軍隊改編,撤銷師轄旅,師直轄三團,補充團改為師管區,第128師直屬第五戰區郭仟宜昌的江防集團軍:

  • 師長王勁哉中將(師管區:湖北沔陽)
  • 副師長沈澄少將(請假後一直不歸)
  • 參謀長;暫缺
  • 少將步兵指揮官:古鼎新
  • 763團團長任蘭圃(隨棗會戰後可歸建)
  • 767團團長李寶蔚
  • 768團團長趙天時

1939年6月王勁哉自己頒布軍令,並報中央軍委會,將763團擴編為382旅,少將旅長任蘭圃,又把進駐沔陽等地後收編的從河南志願湖北抗戰的薛豫屏民團改編為第383旅,少將旅長薛豫屏。被湯恩伯強迫退役的李德興也從渭南老家回到部隊,王勁哉把李德興任命為自己的少將參謀長;怕中央追究,把李德興的名字改了一個字,叫李德新。

  • 中將師長:王勁哉
  • 副師長:沈澄(未到職)
  • 少將參謀長:李德新
  • 第382旅,少將旅長任蘭圃
    • 第763團,團長張平海、副團長侯若愚
    • 第764團,團長楊秀峰(字德秀)、副團長李鈺亭
  • 第383旅,旅長薛豫屏
    • 第765團,團長秦東海
    • 第766團,團長程權五
  • 第384旅,旅長古鼎新
    • 第767團,團長李寶蔚
    • 第768團,團長趙天時、副團長劉養悟
  • 獨立第1旅,旅長潘尚武

不到一年的時間,隊伍滾雪球般地迅速擴大為15個團,一年後又擴大為30個團近三萬餘人,基本上形成了以洪湖為中心,逐步擴大到沔陽天門潛江監利漢川江陵等6個縣地盤,其勢力還曾發展到雲夢華容漢陽等地,建立起了一個自成一體,不聽國民黨政府領導的體系,並在洪湖防區自行擴編為師轄旅制。改隸郭仟的宜昌長江上游防守司令部第五戰區,名義上歸入第29集團軍(川軍,司令官王纘緒)。1939年2月,128師撤旅改為三團制,中將師長王勁哉,少將步兵指揮官古鼎新。王下令撤銷王彬建立的政治部,將政治部人員分配到參謀、副官兩處,田任軼任參謀處中校副處長、陝西人毛效溫任參謀處上校處長,給張進授了個「中尉附」軍階,安排張進在師部譯電室工作。為堅持地盤的獨立性,王曾擊破軍統別動隊金亦吾部(第五戰區第七游擊挺進縱隊),又多次打擊境內新四軍的勢力,也多次擊破偽軍保安隊。1939年12月王勁哉兼任漢沔游擊區中將指揮官,聽任128師自治。在鄂中被稱為「王老虎」,自稱是中國「半個抗戰領袖」。128師師部最初設在沔陽縣彭場沔城等地。1939年12月10日日軍占領沔城後,王勁哉將師部移駐洪湖峰口。1940年春節期間某晚,古鼎新派兵突襲天門縣彭市,燒毀集市房屋數十間,殺死彭市偽維持會長闞茂林,向當地商會逼捐要款;古部先後兩次夜襲麻洋,縱火燒屋,將麻洋偽維持⻓馬德俊抓到馬灣活埋;古鼎新此般冒險,非為打擊日寇,只為錢款,這就是盛傳的「古鼎新居然敢去日占區收稅」的史實依據。1940年春,王不滿李先念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收編漢川縣的地方保安隊,派出古鼎新協同由楊振華帶領的128師精銳團(由128師軍事訓練大隊800名班以上骨幹組成的學員組成) 由監利出發,北渡襄河潛至天門華嚴湖之南,布下口袋陣,同時派遣20多人扮成土匪,分頭在馬灣、竹橋一帶搶劫商旅百姓財物,並揚言要火燒干驛鎮,以引誘漢川抗日民主政府的國民自衛團和活動在天漢湖區的新四軍部隊進入伏擊圈。天(門)東的商民不堪其擾,組成「跪哭團」到漢川縣抗日政府駐地田二河,懇請年近七旬的辛亥革命元老向岩縣⻓派兵剿匪。向岩與中共天漢地委商定,由天漢地委軍事部長兼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四團團長李人林率領新四軍挺進縱隊第四團的兩個中隊,謝威率領漢川國⺠自衛團2個中隊挺進竹橋剿匪。雙方在128師精銳團設下的伏擊圈內的華嚴湖余李家台激戰6小時,駐盧市的日軍聞訊趕到,在距戰場3里處的喬嶺坐山觀戰。精銳團指揮部被突圍的新四軍打掉後,陣腳大亂,再無力組織進攻,又恐遭北面日軍後手,迅即撤逃。此役,裝備精良的128師精銳團傷亡80餘人,被繳槍枝100多支。新四軍與漢川國⺠自衛團傷亡甚重,國⺠自衛團一中隊中隊⻓兼指導汪潮陣亡。[5]史稱 「竹橋戰鬥」。王勁哉得知失敗消息後寫信給李人林團長指責和攻擊新四軍,罵李人林是「無名小子」,還向新四軍第四團下戰書,稱不分勝負誓決不罷休。[6]抗日縣長向岩寫信給王勁哉調解128師與新四軍因竹橋事件引發的矛盾,雙方派代表在田二河談判,以襄河為界劃定了各自防區。5月28日中共鄂豫邊區黨委成員陶鑄楊學誠聯名致函王勁哉勸其「以民族事業為重, 共策前途」。1940年6月10日(農曆端午節),古鼎新384旅766團團長程權五率部偷襲並進占田二河,驅逐漢川縣抗日⺠主政府,向岩被迫辭去抗日縣長職務,縣政府中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緊急撤離,活動從此轉入地下,抗日縣政府第一科科長童世光(共產黨員)帶著縣政府大印化妝轉移被捕;鄂豫邊區負責人陶鑄被田二河的黨組織護送安全轉移至沙市。6月12日古鼎新、程權五在天東抗日根據地殺害30多抗日軍民,即豫鄂邊區史上的「田二河事變」。[7]1940年夏天,日偽軍3萬之眾進攻128師,王勁哉放棄了在沔陽的第一線陣地,焦土抗戰火燒沔城,撤退到第二線陣地——洪湖峰口鎮的陶家壩,在前線坐鎮指揮打退了日軍進攻。1941年2月5日,日偽軍近萬人分五路進攻東荊河南岸的洪湖地區,戰況不利,1941年2月11日王勁哉指揮焚燒洪湖縣峰口鎮實行「焦土抗戰」,師部遷至百子橋(今屬戴家場鎮),到3月日軍撤出東荊河南岸。1942年5月,日軍警備司令帶第58師團近萬人馬,配置40輛坦克,40門野炮,50架飛機猛攻第128師767團(團長李鈺亭)固守的麻家濠、武家場一線。

1942年秋,128師382旅旅長古鼎新向王勁哉交出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的除掉王的密令以表忠心。生性多疑的王勁哉對古產生了猜忌,手令獨立旅旅長潘尚武嚴密監視古旅並相機殲滅。古鼎新知道後便生投日之心。古部兩名團附吃餐館老不給錢,被狀告到王勁哉那裡,王覺得這正是削弱古旅的機會。他立即命令那兩個團長槍斃團附,又命令古鼎新槍斃那兩個團長。古利用了這次機會,集合人馬,痛哭流涕,歷數王勁哉的暴虐,煽動官兵跟他投日。日軍從古那裡對128師的兵力布防、火力配備以及防區虛實瞭如指掌。

至1942年底128師已陸續擴大為9個旅另19個團。經軍委會批准序列如下:

  • 師長王勁哉兼漢沔游擊總指揮
  • 少將步兵指揮官李鈺亭
  • 參謀長李德新
    • 上校參謀處長張元明(中校電台台長楊萍湖)
    • 上校副官處長蔡澄
    • 上校軍法處長:史伯橋
    • 上校軍需處長:王邦林
  • 上校警衛團長:郭興唐
  • 中校特務營長:許中和
  • 第382旅,旅長任蘭圃
    • 第763團,團長張平海
    • 第764團,團長史耀先
  • 第383旅,旅長薛豫屏 (成功突圍,被土木系第197師收編)
    • 第765團,團長秦東海
    • 第766團,團長楊德秀
  • 第384旅,旅長古鼎新 提前投敵
    • 第767團,團長李鈺亭
    • 第768團,團長毛效溫
  • 獨立第1旅,旅長潘尚武(襄北游擊副司令)提前投敵
  • 獨立第2旅,旅長趙天時 被古鼎新拉走投敵
  • 獨立第3旅,旅長辛文禮
  • 獨立第4旅,旅長程權五(由於戒毒,程被王勁哉監禁了半年多幾乎喪命)
  • 獨立第5旅,旅長蘇振東(提前投敵)
  • 獨立第六旅 旅長侯若愚

1942年12月16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中將從南京返回武漢的航程中,座機被大別山桂軍的高射炮擊落斃命。繼任第11軍司令官的橫山勇中將為提振士氣,提出代號為「牛刀戰術」的「江北殲滅戰」作戰計劃。1943年2月13日出動第13師團、第58師團、第40師團共十六個大隊2萬餘人及偽軍8萬人共10萬之眾、80餘架飛機助戰,對128師鐵壁合圍。日軍在古鼎新的引導下,從128師防守的薄弱地帶穿插,直搗128師設在洪湖戴家場百子橋的師部,王隻身逃到小官湖垸鴉雀堤,2月25日,王勁哉在監利柳關鎮官灣附近被日軍騎兵俘虜。李德興、楊秀峰、程權五、任蘭圃等均被俘。王勁哉接受汪精衛政權勸降,成為偽暫編第43師師長。全師失敗,官兵戰死8604人,被俘23214人。第六戰區集中了第22集團軍、第20集團軍、第6集團軍等大批部隊,對日偽軍反包圍,取得了打死打傷日偽軍13718人,俘虜5000餘人,擊斃日軍第58師團長下野一霍的重大勝利。戰役結束後在王的司令部里發現一具面目皆非的屍體,國民黨以為王勁哉已為國捐軀,追封為陸軍二級上將,授一級青天白日勳章一枚,提拔其子王義虎為新45師125旅副旅長。

劉湘川軍改編的第2個第五十軍

1938年2月,以劉湘川軍第144師、新編第7師合編成第五十軍,隸屬第23集團軍。下轄:

  • 軍長郭勛祺
  • 第144師:1937年1月,四川陸軍暫編模範師改為第144師。師長郭勛祺/范子英/1941年1月1日劉儒齋/唐明昭/張昌德(代理)/柏良。1944年3月,第144師師長唐明昭因「皖南事變」放跑部分新四軍,受到長官斥責,精神錯亂被免職。第430團團長張昌德晉升上校副師長。張昌德拒絕新任師長柏良上任,擅自代理師長,於1944年3月29日率第144師大部在南陵降日,任偽皖南獨立方面軍中將司令兼偽皖南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駐南陵)行政長官。轄第144師(原430團)、第1師(原431團)、第2師(原432團)、貴池綏靖軍(1945年收編地方部隊)。1944年5月副軍長潘左(張昌德的姑父)在江西鉛山縣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鵝湖招待所自殺身亡。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張昌德率部反正,改編出任為第三戰區先遣軍第四路,駐安徽南陵,後調蕪湖、涇縣。1946年6月,該部撤銷,士兵編入第二十一軍新編第7師,軍官四百餘人全部入無錫第十七軍官總隊收容整訓,張昌德調任國防部少將參議。
  • 新編第7師:1937年5月,四川陸軍獨立第12、第13旅合編成新編第7師。師長田鍾毅/1942年9月17日黃百光

1939年2月,第二十一軍第145師(師長童希贊/孟浩然)調入該軍。1940年冬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部署對皖南新四軍發動圍攻作戰時,密捕處決了該軍的地下黨員參謀處長,把郭勛祺由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調任第32集團軍副總司令,送到重慶陸軍大學學習。1941年1月1日,第144師師長范子英升任軍長。1941年1月,第32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指揮第五十軍的第144師、新編第7師參加了皖南事變圍攻作戰。

1942年,第145師與第二十一軍第148師對調。1942年初副軍長佟毅接任軍長。1942年9月17日新編第7師師長田鍾毅繼任軍長。

1945年7月該軍撤編,第144師撤編,第148師張昌德改隸第二十五軍,新編第7師改隸第二十一軍

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三個第五十軍

1947年12月東北冬季攻勢戰局吃緊,國軍放棄了全面進攻膠東地區的計劃。1948年初陳誠把膠東兵團主力第五十四軍軍部及所屬的周文韜第8師、張純第198師調遼西,隸屬范漢傑的冀熱遼邊區司令部指揮。[8]留在膠東半島的整編第36旅(原為第五十四軍第36師)於1948年1月20日與山東省保安第4縱隊(改編為整編第7旅)組建整編第54師,整編師副師長葉佩高升任整編師長。1948年9月,整編第54師改為第五十軍,隸屬駐青島劉安祺第11綏靖區。由於葉佩高受葉文龍及郭儒灝等人的影響,對共產黨有好感,引起綏靖區司令劉安祺的猜疑,1948年12月16日以「濟南失守,支援無力」罪名解職,調為陸軍總司令部中將附員。

  • 軍長葉佩高/1948年12月16日胡家驥(黃埔五期工兵科,原第七十一軍第88師師長、瀋陽警備司令。早年曾任第36師團長)
  • 副軍長張在臣歐錫霆胡翼烜(1949年6月)
  • 第36師師長胡翼煊/李成忠(1949年6月)/張國英(1949年10月)
  • 第107師:原整編第7旅。師長朱振華(黃埔四期政治科二隊,山東保安第七旅旅長)/麥勁東,副師長麥勁東。1948年9月,一個團接防煙臺。
  • 第270師:山東省保安第四旅,係由地方自衛團隊及招募的新兵編成,旅長高維民,轄第十、十一、十二團和特務大隊,共3000餘人。[9]改編為整編第270旅、第270師。師長高維民。1949年5月24日第810團團長楊瑞荃在陰島(紅島)率部投誠。

1949年5月底,第五十軍從青島登船海運海南島。1949年10月初在廣東戰役中,經新會開平恩平於10月24日到達陽江。10月24日至26日在陽春、陽江地區大部被殲,擔任後衛的第36師的師長李成忠被俘。10月26日,殘部從陽江以南的海陵島海運海南島的榆林。1950年4月海南島戰役後,5月初由榆林港經海運撤至台灣,縮編為第36師。[10]

1954年,50軍變更番號為第1軍,下轄第26師(原36師)、第27師原第63師)、第58師(原255師)[11]。第1軍於1976年1月1日變更番號為第4軍,於1976年8月16日再變更番號為第21軍[12]。1978年3月24日第21軍實施「安泰演習」進駐馬祖,並於5月4日接替馬祖防衛司令指揮權,下轄陸軍兩棲第101營第三連(配屬)、第八工指部第501工兵營(暫編)、後指部(配屬)、步兵193師、軍部連、砲兵指揮部、防砲第四團、海指部、502工兵營,781通信營、237憲兵營,而249師配屬莒光地區指揮部。1979年7月,第21軍改為長期駐防馬祖。崑崙案取消第21軍番號,專設馬祖防衛司令部[13]

參考文獻

  1.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2.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
  3. ^ 《慶陽縣誌》人物傳 陳珪璋[失效連結]
  4. ^ 侯若愚:「記王勁哉先生」,《湖北文史》第八十三輯
  5. ^ 謝威:「竹橋戰鬥」,見《抗戰中的王勁哉》,1987年荊州市政協編。
  6. ^ 李人林:「抗戰時期在天門戰鬥生活的回憶」,見《天門抗戰風雲錄》,天門政協1995年8月編。
  7. ^ 黎澍德:「王勁哉在沔陽地方的盛衰」,見《抗戰中的王勁哉》,1987年荊州市政協編。
  8. ^ 《戎馬關山話當年-----陸軍第54軍史略》一書,台北1997年10月版。胡翼煊發行。
  9. ^ “盘点解放前青岛的保安部队 李先良领衔”,来源:《青岛日报》,2014-10-21。.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10.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11. ^ 猛沃營參一 陸軍撤台初期的整編. 
  12. ^ 猛沃營參一 烏龍一場的民國65年全軍番號大改編. 
  13. ^ 馬祖資訊網 馬祖防衛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