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席爾歷史

塞席爾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其文字歷史可追溯到17世紀。

早期歷史

塞席爾早期的歷史並無記載,馬來人在遷居馬達加斯加的途中很可能早在公元前就已發現了塞席爾。阿拉伯人記載過印度洋上的許多島嶼,在一份851年的手稿中,提到過在馬爾地夫以南有一些小島,據推測可能就指今日的塞席爾,但是阿拉伯人並沒有在此定居。

1502年,塞席爾出現在瓦斯科·達伽馬的海圖上,被稱為「七姐妹島」。1608年,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印度洋上遇險,次年漂流到塞席爾的某個島嶼後幸運獲救,但是英國人並未立即採取行動占領該島。17世紀之後,一些海盜占據了馬達加斯加的某些港口作為基地,在北上紅海等地劫掠的途中,塞席爾可能是他們的補給點之一。

法國統治

1742年,法國法蘭西島總督貝特朗-弗朗索瓦·馬埃·德·拉布爾多內(Bertrand-Françoi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派遣拉札·皮卡特去調查傳說存在於馬達加斯加東北的這些島嶼,以冀找到一條通往印度的捷徑。同年11月21日,皮卡特發現了馬埃島,以總督之名命名,並在島上登陸。皮卡特在1744年再次對該島進行了考察,但是由於布爾德奈在1746年去職,法國一時也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1756年11月1日,為對抗英國在印度洋上的勢力,正在與英國交戰的法國終於派出一支艦隊去宣示對馬埃島的主權。當時的總督Corneille Nicholas Morphey將該群島命名為塞席爾群島,以紀念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讓·門羅·戴·塞席爾英語Jean Moreau de Séchelles(Jean Moreau de Séchelles)。塞席爾遂正式成為法國東印度公司屬地。

七年戰爭結束後,塞席爾隨模里西斯一同成為法國國王直屬領地。1768年,法國控制了整個群島。1770年8月12日,法國人開始對該群島進行殖民,並在今日維多利亞的所在地建了一座城堡以保護這塊殖民地。

自治和英國統治

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塞席爾的殖民者決定自行管理這塊殖民地,並且無視廢除奴隸的法令。1794年,一支英國艦隊抵達塞席爾,塞席爾在保證其榮譽和財產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宣布投降。英國人並未占領該群島,而是讓該群島繼續自治。1810年年底,模里西斯被英國占領,英國人同意塞席爾在遵守模里西斯投降協定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自治。其後,英國派遣的軍事和民事長官與塞席爾當地的法國貴族間長期處於暗鬥狀態,直到1835年英國正式廢除奴隸制。一些莊園主認為沒有奴隸無法維持生產,所以離開了塞席爾。而自由的奴隸們並沒有自己的土地,也缺乏勞動的技能和意願,導致該群島的經濟出現了停滯。

不久,當椰子種植業發達起來後,情況發生了改變。加上英國政府將赤道以南發現的販奴船上的奴隸一律送到塞席爾解放,塞席爾很快開始繁榮。1879年,維多利亞正式獲得城市身份,有了自己的議會。1903年,塞席爾從模里西斯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英國直屬的殖民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塞席爾都是英國流放政治犯的場所。來自霹靂州一位蘇丹在這裡寫下了今日馬來西亞國歌的曲調,來自賽普勒斯馬卡里奧斯大主教則祝福這裡永受上帝保佑。

一戰開始後,當地的補給受到影響,工資下降,物價飛升,塞席爾人組織的勞工隊也在東非遭到了慘重的傷亡。塞席爾人覺得遭到了忽視,在戰後開始抗議英國的統治。1939年,塞席爾第一個政黨成立。不久,英國政府被迫開放選舉權,但是塞席爾僅有2000人享受到了這一權力。

1964年,弗朗斯-阿爾貝·勒內率領的塞席爾人民統一黨詹姆斯·曼卡姆率領的塞席爾民主黨相繼成立。1970年,以曼卡姆為首的自治政府成立。1974年大選結束後,新成立的兩黨聯合政府積極與英國商談獨立事宜。1976年,塞席爾在大英國協內獨立。

獨立之後

1977年6月5日,當曼卡姆在國外訪問時,勒內發動政變將其推翻,自任塞席爾總統,並在全國實行一黨制,投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在勒內獨裁的這段時間內,雖然在經濟上表現良好,政府還是遭到了多次未遂政變的威脅,反對派在海外也受到了廣泛支持。

1991年年底,勒內被迫開放黨禁,恢復民主選舉。在之後的歷次選舉中,勒內領導的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均取得了勝利。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