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
日本電影(日語:日本映画),在日本又稱「邦畫」(邦画,即「國產片」),自1897年電影傳入日本以來,日本已形成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電影工業之一,目前,日本是僅次於北美、中國的世界第三大電影市場,尤其以動畫電影最受市場歡迎[2][3]。
日本電影 | |
---|---|
銀幕數 | 3,653(2023年)[1] |
觀影人次(2023年)[1] | |
總數 | 155,535(千) |
票房收入(2023年)[1] | |
總數 | 221,482(百萬日元) |
國產電影 | 148,181(百萬日元)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日本映画 |
假名 | にほんえいが |
平文式羅馬字 | nihon eiga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邦画 |
假名 | ほうが |
平文式羅馬字 | hōga |
日本電影由少數大型電影製作公司(東寶、東映、松竹、角川映畫和日活)以及三大電視廣播公司(日本電視台、東京電視台及富士電視台)主導了絕大部分製作和發行業務。
歷史
無聲電影時代
在電影出現之前,日本歷史上早已有包括「幻灯」(gentō)、「写し絵」(utsushi-e')在內的幻燈機裝置[4]。
1897年1月,盧米埃爾兄弟的同窗好友稻畑勝太郎從法國里昂帶回兩台活動攝影機和一些膠捲,在京都電燈公司首次放映了無聲電影[5][6]。 1897年2月,稻畑勝太郎在大阪舉行了第一次「活動寫真」「收費放映」,放映內容以風景和公眾場合活動為主。1898年,在東京小西照相館(現柯尼卡美能達)工作的淺野四郎拍攝了日本首批劇情短片《地藏精》(化け地蔵)和《死人復活》(死人の蘇生)[7][8][9]。1899年,淺野四郎拍攝了以藝妓為拍攝對象的日本首部商業電影《藝伎的手舞》(芸者の手踊り),柴田常吉以1882年日本發生的一起手槍盜竊案件為題材,拍攝了日本首部劇情片《手槍強盜清水定吉》,扮演警官角色的橫山運平成為日本第一位電影演員。之後,其拍攝了現存最古老的日本電影《紅葉狩》。
1903年,吉澤商店在東京淺草公園開設了日本第一家電影院「電氣館」。1907年,吉澤商店在大阪建造了第二家電影院「千日前電氣館」,並以此為開端在全國興建電影院。1908年,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的牧野省三製作的古裝武打片《本能寺會戰》上映,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次年,牧野省三起用歌舞伎演員尾上松之助出演的《碁盤忠信源氏 礎》大受歡迎,尾上松之助其後出演了過千部古裝片,成為日本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電影明星。
1912年,橫田商會、吉澤商店、M百代公司、福寶堂聯合成立了日本第一家大規模製作電影公司「日本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活」),並在東京的向島和京都的二條城西角樓下建立電影製片廠。前者主要製作反映現代題材的「新派劇」,後者主要製作反映歷史題材的「時代劇」。1917年,井上正夫在《上尉的女兒》中首次運用特寫鏡頭與閃回等電影拍攝技法,1918年,日本電影掀起近代化運動「純映畫劇運動」,主張以字幕代替電影解說員,正式起用女性為電影演員,使電影作品步入藝術化,「活動寫真」的說法也漸漸被更為專業的「映畫」取代。1920年,以歌舞伎為主營業務的松竹成立松竹電影合作公司,松竹採用好萊塢的製片方式,建立了以導演為中心的拍片制度,培養了英百合子、粟島墨子等一批電影明星。1923年,因關東大震災摧毀東京「新派劇」片場,「純映畫劇運動」匆匆告終。日本影壇開始湧現出田園牧歌式、以平民為主角的電影,以小津安二郎為代表。
戰前黃金時期
1931年,五所平之助拍攝出日本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夫人與老婆》。1930年代,隨著有聲電影普及,電影解說員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技術的革新,加上市場競爭加劇,催生了日本電影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溝口健二的作品《浪華悲歌》、《青樓姊妹》被譽為當時日本女性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峰。這一黃金時期因日本陷入太平洋戰爭而終結,電影界在嚴格監管下只能轉向製作嚴肅的戰爭題材。
第二個黃金時代
195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在二戰後逐漸復甦,日本電影也再次蓬勃,迎來了第二個黃金時代,以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為標誌,日本電影開始走向世界舞台。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雨月物語》、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也在國際影展中大放異彩。誕生於1954年的特攝電影《哥吉拉》,成為日本怪獸電影的開山之作,1958年上映的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為日本動漫產業的爆發打下了基礎。在這一時期,日本電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高峰,1958年觀影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11.27億人次。
低潮時期
1960年代,受到電視機普及的影響,剛剛創下史無前例的銀幕數、觀眾數歷史新高的日本電影產業急轉直下,大公司製片體系瀕臨崩潰,產量大減,一批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電影創作者,一反日本電影傳統的創作手法,賦予作品強烈的時代感,被稱之為日本電影「新浪潮」的出現,當中又以大島渚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日本夜與霧》為代表。
1970年代,隨著家用錄影機的普及,日本電影產業進一步陷入困境。經營萎靡的日活更一度將情色電影作為新的發展方向。1979年公映的《銀河鉄道999》劇場版為首部奪得本土年度票房冠軍的日本動畫電影,為後來動漫劇場版的大規模上映打下基礎。山田洋次創作的長篇喜劇電影系列《男人真命苦》,創下了「世界上最長的電影系列」的金氏世界紀錄。
復甦時期
1994年,日本長期下降的電影院數量開始止跌回升,與遊戲、漫畫、動畫等相關的電影作品增多,以製作委員會方式為基礎的風險分散方式已成為普遍現象,涉足電影業務的影視製作公司數量有所增加,成為20世紀末日本電影復興的基礎。1997年,北野武的《花火》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今村昌平的《鰻魚》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河瀨直美的《萌之朱雀》獲得了金攝影機獎。富士電視台人氣電視劇《大搜查線》劇場版創下本土票房奇蹟,引發電視台參與投資製作電影的風潮。1998年,以《七夜怪談》為代表的日本恐怖片開始受到觀眾矚目。
與此同時,在宮崎駿、押井守、今敏等人執導的日本動畫電影取得了空前成功,2001年上映的宮崎駿作品《神隱少女》被視為史上最成功的日本動畫電影之一,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更刷新了日本最高票房記錄。進入21世紀後,在本土原創動畫電影及ACG改編電影共同作用下,日本電影產業迎來久違的上升態勢。2006年起,日本國產電影票房21年來首次超過外國電影票房。
電影導演
電影類型
日本的電影經常被分為以下的幾種類型:
電影院
歷年票房收入
年份[1] | 票房收入(百萬日元) | 觀影人次(千) | 銀幕數(個) |
---|---|---|---|
2000 | 170,862 | 135,390 | 2,524 |
2001 | 200,154 | 163,280 | 2,585 |
2002 | 196,780 | 160,767 | 2,635 |
2003 | 203,259 | 162,347 | 2,681 |
2004 | 210,914 | 170,092 | 2,825 |
2005 | 198,160 | 160,453 | 2,926 |
2006 | 202,934 | 164,585 | 3,062 |
2007 | 198,443 | 163,193 | 3,221 |
2008 | 194,836 | 160,491 | 3,359 |
2009 | 206,035 | 169,297 | 3,396 |
2010 | 220,737 | 174,358 | 3,412 |
2011 | 181,197 | 144,726 | 3,339 |
2012 | 195,190 | 155,159 | 3,290 |
2013 | 194,237 | 155,888 | 3,318 |
2014 | 207,034 | 161,116 | 3,364 |
2015 | 217,119 | 166,630 | 3,437 |
2016 | 235,508 | 180,189 | 3,472 |
2017 | 228,572 | 174,483 | 3,525 |
2018 | 222,511 | 169,210 | 3,561 |
2019 | 261,180 | 194,910 | 3,583 |
2020 | 143,285 | 106,137 | 3,616 |
2021 | 161,893 | 114,818 | 3,648 |
2022 | 213,111 | 152,005 | 3,634 |
2023 | 221,482 | 155,535 | 3,653 |
參考文獻
- 今村昌平. 《日本映画の誕生》.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5. ISBN 9784000102513.
- 今村昌平. 《無声映画の完成》.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6. ISBN 9784000102520.
- 今村昌平等. 《トーキーの時代》.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6. ISBN 9784000102537.
- 今村昌平等. 《戦争と日本映画》.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6. ISBN 9784000102544.
- 今村昌平等. 《戦後映画の展開》.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7. ISBN 9784000102551.
- 今村昌平等. 《日本映画の模索》.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7. ISBN 9784000102568.
- 今村昌平等. 《日本映画の現在》. 講座日本映畫. 東京: 岩波書店. 1988. ISBN 9784000102575.
- 今村昌平等. 《日本映画の展望》. 東京: 岩波書店. 19868. ISBN 9784000102582.
- 田中純一郎. 《日本映画発達史》. 東京: 中央公論社. 1975. ISBN 9784122002852.
- 山本喜久男. 《日本映画における外国映画の影響》. 東京: 早稲田大學出版部. 1983. ASIN B000J7FJYG.
- Peter B. High. The Imperial Screen: Japanese Film Culture in the Fifteen Years' War, 1931-1945. Wisconsin Studies in Film. Wisconsin, M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3. ISBN 9780299181345.
- 平野共余子. 《天皇と接吻 アメリカ占領下の日本映画検閲》. 東京: 草思社. 1988. ISBN 9784794207760.
- 山口猛. 《幻のキネマ 満映》. 東京: 平凡社. ISBN 9784582765885.
資料來源
- ^ 1.0 1.1 1.2 1.3 過去データ一覧.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映畫製作者連盟. [2019-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 Top 50 countries ranked by number of feature films produced, 2005–2010. Screen Australia. [201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5).
- ^ Japanese Box Office Sales Fall 18% in 2011. Anime News Network. 2012-01-26 [2012-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岩本憲児. 幻灯の世紀—映画前夜の視覚文化史. 森話社. 2002. ISBN 978-4-916087-25-6.
- ^ 塚田嘉信. 《日本映画史の研究:活動写真渡来前後の事情》. 現代書館. 1980.
- ^ McKernan, Luke. Inabata Katsutaro. Who's Who of Victorian Cinema. [2012-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 吉田喜重、山口昌男、木下直之 (編). 《映画伝来:シネマトグラフ<明治の日本>》. 1995: 岩波書店. ISBN 4-00-000210-4.
- ^ Keiko I. McDonald. Reading a Japanese Film: Cinema in Context.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ISBN 978-0-8248-2993-3.
- ^ Seek Japan | J-Horror: An Alternative Guide.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 ^ 小市民映画 しょうしみんえいが. kotobank.jp. [201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