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西蒙·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侯爵皮耶-西蒙(法語: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法語發音:[pjɛʁ simɔ̃ laplas],1749年3月23日—1827年3月5日),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對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發展舉足輕重。
皮耶爾-西蒙·拉普拉斯 Pierre-Simon Laplace | |
---|---|
出生 | 法蘭西王國諾曼底歐日地區博蒙 | 1749年3月23日
逝世 | 1827年3月5日 法蘭西王國巴黎 | (77歲)
母校 | 卡昂大學 |
知名於 | 天體力學 拉普拉斯方程 拉普拉斯算子 拉普拉斯變換 拉普拉斯分布 拉普拉斯妖 拉普拉斯展開 楊-拉普拉斯公式 拉普拉斯數 拉普拉斯極限 拉普拉斯常量 拉普拉斯原理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家 數學家 |
機構 | 軍事學校 |
學術指導者 | 讓·勒朗·達朗貝爾 克里斯托夫·蓋德布雷德 皮耶·勒卡尼 |
博士生 | 西莫恩·德尼·泊松 |
簽名 | |
生平
1749年生於下諾曼第的一個小康之家。1766年入卡昂大學藝術系,因為他父親希望他學習神學,或許是因為在卡昂顯露了數學方面的天賦,拉普拉斯在1768年去了巴黎,達朗貝爾推薦他去軍事學校教授數學作為職業。[1]1773年拉普拉斯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
貢獻
拉普拉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大小只有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
《宇宙系統論》是拉普拉斯另一部名垂千古的傑作。在這部書中,他獨立於康德,提出了第一個科學的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理論——星雲說。康德的星雲說是從哲學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則從數學、力學角度充實了星雲說,因此,人們常常把他們兩人的星雲說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拉普拉斯是推測到黑洞的存在和重力崩塌概念的最早一群科學家之一。
皮耶—西蒙·拉普拉斯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是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的發現者。這些數學工具今天已經在數學物理的各個分支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哲學和宗教觀點
拉普拉斯是因果決定論的信徒。1799年出版了巨著《天體力學》的頭兩卷,主要論述行星運動、行星形狀和潮汐,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1802年出版第三卷,論攝動理論。1805年出版第四卷,論木星四顆衛星的運動及三體問題的特殊解。1825年出版第五卷,補充前幾卷的內容。該書是經典天體力學的代表著作,由於這部巨著的出版,拉普拉斯被譽為法國的牛頓。據不可靠的傳聞和傳記作品所說,當拿破崙看到這部書時,問拉普拉斯,為何在他的書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明確地回答:「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法語:Je n'avais pas besoin de cette hypothèse-là.)。拿破崙將這句話告訴約瑟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卻說:「這是個好假設!它可以解釋許多事情」(法語:Ah! c'est une belle hypothèse; ça explique beaucoup de choses.)。然而他見拿破崙時,這位執政官還沒做皇帝。所以此說可疑。
一般認為他未曾否定上帝存在,是在懷疑論者和自然神論者之間徘徊。[2]
拉普拉斯給出了一個古怪的關於太陽會升起的概率的方程,他聲稱這個概率是(d+1)/(d+2),d是過去太陽升起的天數。拉普拉斯聲稱這個公式可以應用於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事物上,或是在我們已知,但由於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而陷入泥潭的事物上。
榮譽
- 1822年的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名譽會員。[3]
- 小行星4628號拉普拉斯。[4]
- 他是名字被刻在艾菲爾鐵塔的七十二位法國科學家與工程師其中一位。
- 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的歐洲太空總署負責計畫名稱。
三L之一
法國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數學界著名的三個人物:拉格朗日(Lagrange)、拉普拉斯(Laplace)和勒讓德(Legendre)。因為他們三位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為「L」,又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人們稱他們為「三L」。
阿爾克伊協會
1806年,拉普拉斯在阿爾克伊買了一間房子。在那時,有一個村莊而且尚未被巴黎聯合都市吸收。克勞德·貝托萊是那附近的鄰居 - 他們的花園沒有分隔。[5]兩人形成了一個在科學界不拘形式的中間力量,近來被稱為阿爾克伊協會。由於其貼近拿破崙,拉普拉斯和貝托萊能有效地控制了科學的建立和比較享有聲望的辦事處方面的許可。該協會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支持金字塔[6]。1806年,他還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成員。
參見
參考文獻
- ^ Pierre-Simon Laplace: A Life in Exact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11850.
- ^ 在懷疑論和自然神論之間———拉普拉斯對宗教的認識與反思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王幼軍,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 ^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L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8 Jul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05).
- ^ Schmadel, L. D.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5th rev.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3. ISBN 3-540-00238-3.
- ^ Fourier (1829)
- ^ Crosland (1967), 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