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及龍王廟
大運河 | |
---|---|
黑龍潭及龍王廟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 |
座標 | 40°2′28.39″N 116°11′34.62″E / 40.0412194°N 116.1929500°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不詳 |
編號 | 6-810(7-1973-3-009) |
認定時間 | 2006年(2013年合併項目) |
歷史
自頤和園向西,沿京密引水渠旁邊的溫頤公路,過冷泉村,便進入溫泉鎮轄區。順著溫頤公路可見一座小山,即「畫眉山」,黑龍潭龍王廟便位於山頂。《帝京景物略》載,「黑龍潭在金山口北,依崗有龍王廟,碧殿丹垣,廊前為潭,土人云有黑龍潛其中,故名黑龍潭。」當地人傳說黑龍是東海龍王之子,一年外出歸來,發現棲身的龍潭遭一條白龍占據,白龍常幻化為白衣秀士作惡,危害百姓,黑龍乃和白龍在半空中廝殺,最終黑龍將白龍摔死在畫眉山上,黑龍重返黑龍潭。傳說,畫眉山上一塊大石頭至今仍有很深的溝槽,是白龍被摔死之處,被當地人稱為「摔龍石」。[1]
龍王廟的始建年代不詳,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萬曆十四年(1586年)、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均曾重修。[2]
舊時遇到乾旱,附近幾十里的水源都枯竭時,唯有黑龍潭水終年不絕。無論雨量多大,黑龍潭水也不漲;乾旱時,黑龍潭水也不下降。黑龍便成為傳說中掌管雲雨之神,對逢乾旱求雨者,有求必應。村民為答謝黑龍之恩,出資出力供奉龍王廟。[1]
明朝萬曆帝和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等皇帝,均曾來此處祈雨、觀潭。為此,龍王殿南側還興建了供皇帝休憩的行宮數十間。傳說,乾隆帝88歲時,還曾親來該廟向龍王叩頭。為此,乾隆帝破例將該廟頂上的綠琉璃瓦換成皇家專用的黃琉璃瓦。[1]
明清兩朝,黑龍潭祈雨活動規格高、規模大。每次祈雨,先由欽天監擇日,擬出王公大臣參加祈雨者名單及祈雨規模,隨後由禮部奏請皇帝批准,再由翰林院撰寫祝文。為了顯示虔誠,皇帝來此時不乘輦,不設置鹵薄,躬親祝帛。農曆每年四月,龍王廟舉辦廟會,附近各村的小車會、高蹺會、五虎棍、幡會等民間花會雲集,有時還外請戲班前來唱戲,前來參加廟會的遊人成千上萬。[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黑龍潭及龍王廟被闢為療養院。1984年5月,「黑龍潭及龍王廟」被定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衛生局籌資重修。[1]
2003年,黑龍潭及龍王廟作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一部分,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的子項。2013年,並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子項。[3]
建築
黑龍潭龍王廟依山而建,坐西朝東。整座廟宇在綠樹叢中,環境清雅。主要建築有:[1]
- 山門:山門額題「敕建黑龍王廟」,未書年款,題字年代不詳。山門頂覆黃琉璃筒瓦,鴟獸吻大脊。山門一間,進深1.8米,面闊5米。
- 黑龍潭:山門北面是黑龍潭,四周建有一座半圓形迴廊,寬1米餘,迴廊內側被30餘根木柱分隔為33間,迴廊為灰瓦白牆,牆壁上有圓形、方形、棱形、扇形等形狀的什錦窗。根據地方志記載,黑龍潭面積十畝,水自石罅中流去,終年有水下溢到田間。21世紀初,因為超采地下水,黑龍潭水深不盈尺。
- 牌樓:沿著花崗岩石階走過11級,南、北兩側各有一座碑樓,均為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木結構牌樓。
- 碑亭:石碑上刻有清朝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御筆,記載了龍王廟的歷史及皇帝來該廟求雨的經過。碑座都是二龍戲珠圖案。
- 龍王殿:登上7級石階進入一座琉璃門,便來到龍王殿所在院落。進門登上11級台階來到平台,再登3級台階便可來到龍王殿。龍王殿面闊3間,歇山式前山卷棚抱廈,頂覆黃琉璃瓦,殿內正中供奉龍王坐像。殿側立著明朝成化年間的漢白玉石碑一座,碑上記述了龍王廟建廟經過。碑文記載,龍王廟建於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封龍神為「昭靈沛澤龍王之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