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ViC
IMViC試驗是數個試驗的集合。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時常用來鑑定大腸菌群(Coliform bacteria)。大腸菌群是革蘭氏陰性菌,是好氧或兼性厭氧桿菌,會發酵乳糖並在48小時內產生氣體。食物中若存在一些大腸菌群表示該食物受到糞便污染。
"IMViC"中每一個英文字母各代表了一種試驗。"I"代表吲哚(indole)試驗;"M"代表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V"代表伏普(Voges Proskauer)試驗;"C"代表檸檬酸鹽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試驗。小寫字母"i"只是代表in:檸檬酸鹽利用試驗中我們會把大腸菌群放到檸檬酸鹽中(place "in Citrate")。
這些試驗方便我們鑑定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吲哚試驗
在本試驗中,我們將欲鑑定的微生物放到蛋白腖液態培養基(peptone water broth)中。該培養基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可被色胺酸酶轉變成吲哚,氨和丙酮酸。接著吲哚可以用二甲苯萃取出來。欲測試液態培養基中是否有吲哚產生,在培養細菌24小時後,我們加入柯瓦克試劑(Kovac' reagent),若在液體表面出現一層(粉)紅色,這是陽性結果,表示有吲哚存在。
甲基紅和伏普試驗
這兩個試驗共用同一管MRVP液態培養基即可。培養細菌24小時後,將一管分為兩管,其中一管進行甲基紅(MR)試驗,另一管進行伏普(VP)試驗。
甲基紅試驗用以檢測細菌是否在代謝丙酮酸時使用混合酸路徑(mixed acid fermentation)。甲基紅是一種酸鹼指示劑,在PH值小於4.2時成紅色。若細菌走的是混合酸路徑,會產生酸性代謝產物,故該培養管加入甲基紅後會呈紅色,是為陽性。若液態培養基仍維持黃色(PH值大於6.2),是為陰性,表示細菌走的是丁二醇發酵路徑(butanediol fermentation)。
伏普試驗用了1-萘酚和氫氧化鉀去檢測丁二醇發酵路徑的中間產物:乙偶姻(acetylmethylcarbinol)。加入這兩項試劑後,我們必須大力搖晃培養管,並等候5-10分鐘。產生紅色s是陽性的結果,表示細菌走的是丁二醇發酵路徑。
檸檬酸鹽利用試驗
本測試使用西蒙檸檬酸瓊脂(Simmon's citrate agar),檢測該微生物可否只用檸檬酸鹽作為其唯一碳源。該瓊脂含有檸檬酸鹽、胺鹽(作為氮源)和溴麝香草酚藍(bromothymol blue)作為指示劑。在種菌以前,西蒙(Simmon’s) 檸檬酸瓊脂是綠色的;若檸檬酸鹽被利用了(陽性),將轉為藍色。
用途
IMViC試驗方便我們鑑定腸桿菌科,時常與尿素酶試驗(Urease test)合併使用。下表列出一些重要菌種做IMViC試驗的結果:[1]
物種 | 吲哚试验 | 甲基紅試驗 | 伏普試驗 | 檸檬酸鹽利用試驗 |
---|---|---|---|---|
大腸桿菌 | + | + | - | - |
志贺杆菌 [2] | - | + | - | - |
沙门氏菌 | - | + | - | + |
克雷伯氏菌 | - | - | + | + |
普通变形杆菌 [3] | + | + | - | - |
奇异变形杆菌 | - | + | - | + |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 - | + | - | + |
产气肠杆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