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燾 (明朝)

劉燾(1512年—1598年),字仁甫,号带川,直隸天津左衛軍籍(沧州刘辛庄)人,祖籍河南項城縣明朝官員、抗倭將領。

劉燾
大明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籍貫河南項城縣
字號字仁甫,號帶川
出生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二十二日
逝世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
配偶陳氏
親屬次子刘维垣、刘维墉
出身
  •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

生平

順天府鄉試第四十七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會試第四十三名,廷试三甲进士。历任济南府推官、兵部职方主事,出为陕西佥事,精骑射,通韬略,屢立戰功。二十九年九月,以提督侍郎孫禬举荐,升添注蓟州兵备副使。丁忧,以边警从服中夺情起用为苏州兵备副使,三十一年十二月地方稍宁,奏乞终制。

三十三年二月,巡按御史蔡扬金追论其任蓟州道兵备副使時贪纵不法,诏俟刘焘服阕之日,降一级降调边方用。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海盗汪直徐海等勾結倭寇攻入浙江,朝廷起补劉燾為浙江杭嘉湖兵备副使,參與抗倭,明軍射杀倭首迷里只麻叶明,生擒汪直、降徐海。三十五年十一月以功升一级,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三十八年九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二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犯福建,劉焘被擢升為福建巡抚[1],并在长乐莆田大破賊軍[2],四十年十一月因剿贼不力被弹劾,降调外任[3],謫山东右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復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四十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如故,四十五年十月,三年考满,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如故。

隆慶元年(1567年)十月,因北虜入寇山西、永平,刘焘报功不实,被给事中陈瓒等弹劾,被令回籍听勘。调福建总兵戚继光入京协理戎政。十二月刘焘被降二级听用。二年三月,刘焘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视陕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处边务,不久被兵科都给事中张卤论奏,停止巡边。七月刘焘被任命为添注兵部左侍郎,佐理部事,十二月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又兼督福建军务,剿滅两广“巨寇”曾一本林道乾,又殺惠州倭首乌七麻隆庆四年(1570年),因水土不服患病,上疏告归,五月以原职提督神枢营,不久被弹劾罢官[4],之后因诸虏酋大举入寇,又于家中起復,令驻守通州提督保定等处援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卒,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其墓尚存,位于今刘辛庄村北。

家族

曾祖劉興;祖父劉清;父劉氣,曾任壽官。母石氏。具庆下。兄劉勲、劉臣[5]

参考文献

  1. ^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1992年。
  2. ^ 明《福州府志·官政志五·名宦(上)》(卷四十二):刘 焘 字仁甫,天津卫人。嘉靖三十九年,代王询为巡抚都御史。时倭寇频年焚掠,抚臣软缩不敢战。贼益肆,三月,复由南台寇福州。焘素有威名,善骑射,下令大开城门,往来不禁,亲率死士千余邀贼于闽安镇。贼众数万,焘发三矢,中三酋,应弦而毙。贼大奔溃,赴水死者无算。凯旋之日,士民欢迎马首曰:“此真巡抚也。”无何,焘以病免,倭复至,闽人益思之。
  3.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嘉靖四十年十一月,南京给事中马出图等言闽中八郡群盗充斥,巡抚刘焘纵寇殃民,请加切责。兵部覆焘北人,不便于南,恐督责难效,宜更置之,而专责宗宪经略闽事。 上谓闽寇猖獗,数陷城地,流劫邻省,焘巡抚二年,讨贼不效,本宜治罪第。既言风土不便,姑调外任。
  4. ^ 《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隆慶四年七月,罢提督神枢营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刘焘,以兵科都给事中温纯发其通书赂故也。
  5.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登科錄》 
官衔
前任:
吳桂芳
福建巡撫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
繼任:
游震得
前任:
楊選
薊遼總督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乙亥-隆慶元年十月乙未
(1563年11月15日-1567年11月14日)
繼任:
曹邦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