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藏語

(重定向自古藏語

中古藏語[1](英語:Old TibetanClassical Tibetan[2]:103Old Bodish),語言學上對藏語的一種歷史分類,為7世紀中至11世紀初的藏語,這段時期寫成的藏文文獻部份記錄下這個語言。它是近古藏語的前身,為現代藏語的起源。816年,赤德松贊統治期間,藏文這種書寫文字在西藏被發明出來,因此得以保留下藏語的古老發音。在藏文被發明出來之後,中古藏語的發音、單字、動詞變化與文法,參考了印度梵文的範例,被加以標準化,成為近古藏語的前身。

中古藏語
吐鲁番发现的唐代藏文残文
区域西藏
年代7世紀至10世紀,之後成為近古藏語
語系
文字藏文字
語言代碼
ISO 639-3otb
语言学家列表otb

音系

中古藏语发展为近古藏语后,在-i-和-e-前的m-变为my-、复辅音sts-简化为s-,“i”元音字母的发音与“u”发生互换(gi-gu)。[3]:117–118送气不是音位性特征,送气字母和不送气字母大体呈混用。大多数辅音可被颚化,藏文硬颚音表示颚化了的舌冠音。按惯例以字母འ (威利转写:'a)书写的音是个浊软腭擦音,清R音和边音以双字母ཧྲ和ལྷ <lh>表示。下表基于Hill的中古藏语分析:[3]:113–120, 122

中古藏语辅音[3]:122
唇音 舌冠音 舌背音
鼻音 m n ŋ
塞音 清音 p t k
浊音 b d ɡ
塞擦音 清音 ts
浊音 dz
擦音 清音 s x ~ h h
浊音 z ɣ ~ ɦ '
颤音 清音 hr ཧྲ
浊音 r
近音 清音 lh ལྷ
浊音 w l j y

中古藏语中,介音w不做声母。 书面藏语字母ཝ“w”原先是表示中古藏语辅音ɦw的合文。[3]:114

音节结构

中古藏语中,音节可以有3个辅音,2个介音和2个韵尾,即(C1C2)C3(G1G2)V(C4C5),只有C3V必须存在。这样的结构允许很复杂的音节,如བསྒྲིགསbsgrigs“建于...的”和འདྲྭ'drwa“网”,分别读作[βzgriks]和[ɣdrʷa]。

清浊对立只出现在C3,它的带声会扩张到C1C2。如སྒོsgo“门”会实现为[zgo],而སྐུsku“身体”则是[sku]。韵尾只有清音,如འཛིནད་'dzind[ɣd͡zint]和གཟུགས་gzugs[gzuks]。C1的音素/b/可能实现为[ɸ](C3为浊音时[β]),如བསྒྲེbsgre[βzgre]和བརྩིསbrtsis[ɸrtsis]。颚化特征/i̯/[Cʲ]和唇化/w/[Cʷ]可视作独立的音素,分别实现为G1G2两个介音。对于部分位置,只能存在特定辅音,如下表所总结:[3]:121–122

C1 C2 C3 G1 G2 V C4 C5
b [ɸ] d§
g§
b
m
s
r
l
所有辅音
r
w a
e
i
o
u
ɨ~ø(?)
g
d
b
ŋ
n
m
s
ɣ <'>
r
l
s
d

§C2的位置,/d/和/g/完全互补:/g/出现在C3的/t/、/ts/、/d/、/n/、/s/、/z/、/l/和/l̥/的前,而/d/ 在C3的/k/、/g/、/ŋ/、/p/、/b/和/m/前。此外,/g/在/l̥/前写作<k>。

颚化

颚化音/Cʲ/在音位上与复辅音/Cy/相区分。这产生了གཡ<g.y>/gj/和གྱ<gy>/gʲ/间的对立,如གཡང་ g.yaṅ“羊”和གྱང་gyaṅ“也、与”。[4]以硬颚音字母ཅ c、ཇ j、ཉ ny、ཞ zh和ཤ sh书写的音是ཙ ts、ཛ dz、ན n、ཟ z和ས s的颚化。[3]:118

形态

名词

语法格作为词缀贴到整个名词短语上,而不加在词上。中古藏语区分10个格:[5]

  • 通格 (无标)
  • 属格 (གི་ -gi、 གྱི་ -kyi、ཀྱི་ -gyi、འི་ -'i、ཡི་ -yi)
  • 施事格 (གིས་ -gis、གྱིས་ -kyis、ཀྱིས་ -gyis、ས་ -sa、ཡིས་ -yis)
  • 方位格 (ན་ -na)
  • 向格 (ལ་ -la)
  • 到格 (རུ་ -ru、སུ་ -su、ཏུ་ -tu、དུ་ -du、ར་ -ra)
  • 共格 (དང་ -dang)
  • 离格 (ནས་ -nas)
  • 出格 (ལས་ -las)
  • 比较格 (བས་ -bas)

其后,方位格、向格和到格在近古藏语中合并(本土传统语法学将其称为la don bdun),中古藏语中这三个格的区分非常显著。[6]传统藏语语法学家在这种语体下不区分格标记,而是区分格语素(除-dang和-bas外),与梵语8个格对应。

人称代词

中古藏语有3个第一人称单数代词ང་ ṅa、བདག་bdag和ཁོ་བོ་kho-bo、3个第一人称复数代词ངེད་nged、བདག་ཅག་bdag-cag和འོ་སྐོལ་'o-skol。第二人称代词有2个单数:ཁྱོད་ khyod和ཁྱོ(ན)་འདའ་khyo(n)-da,1个复数ཁྱེད་khyed。[7]


参考资料

  1. ^ 益西. 藏语历史的分期与各期语音特征. 《西藏研究》. 1993年, 01期 (中文(中国大陆)). 
  2. ^ Roy Andrew Miller. Studies in the Grammatical Tradition in Tibet (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3.5 Hill 2010a.
  4. ^ Hill 2012b.
  5. ^ Hill 2012a.
  6. ^ Hill 2011.
  7. ^ Hill 2010b.

參考文獻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