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

(重定向自吕晚村

呂留良(1629年—1683年),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嘉興府崇德縣(今桐鄉市崇福镇)人,别名光輪用晦,又字莊生晚村别号耻齋老人耻翁呂醫山人南陽布衣等;晚年剃髮出家法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著有《東莊詩存》、《晚村先生文集》、《東莊醫案》,以及七言絕句詩作《述懷》等。他也長期致力於八股文文學批評[1]

呂留良在《清代學者象傳》第二集中的畫像

許多他的著作紀錄在曾靜所引發的文字獄事件中遭毀。[2][3]

生平

早年

呂留良的曾祖父是呂熯;呂熯的妻子南城郡主,南城郡主是淮國藩王女兒。他的父親是呂元學;呂元學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中舉,後於繁昌縣知縣。呂元學生有五子,分別是呂大良、呂茂良、呂願良、呂瞿良、呂留良。呂茂良曾任刑部侍郎。呂留良的生母是呂元學的側室孺人[4]

呂留良自述在父親過世四個月後出生,出生後隨即為父服喪。後來,他被三兄呂願良的妻子照顧,但兄嫂在他三歲時過世,他隨即被過繼堂伯父呂元啟[4]。不久,他的祖母嗣父母[4]也過世。生母過世於他十三歲時,年僅三十七歲。他自述自出生以來不間斷為諸長輩服喪直至十五歲。[5]

呂留良自述幼年時沒有跟隨特定學者學習,但始即接觸並認同朱熹的著作內容(對於傳統儒學經典的註解),又因該些內容而認同程頤張載理學學者的主張,最終因而認同孔子孟子的思想和論述。[4]

碑傳集補》中記載呂留良在得知明思宗朱由檢在兵亂中死去(另見甲申之變)時哀慟不已。[6] 呂留良也在《寄秦開之先生》中表示自己在甲申之變發生後焚毀先前所寫作品,並決意遠離文學。[7]

呂留良一度耗費家產、廣為結交,與孫爽、呂宣忠(三兄呂願良之子)等從事於對抗清朝統治之事業[2],後失敗逃離家鄉。[4]

清初

順治四年(1647年),呂留良在得知呂宣忠因參與於南明政權率兵抗清而被逮捕並處死後,自幼即患有的咳血症狀加重,嘔出「數」血。[8]

順治八年(1651年),呂願良在貧病交加中過世[8],好友孫爽亦於同年過世[2];呂留良為此感到十分哀痛頹喪。後來,呂留良將自己的孫子過繼給呂宣忠。[8]

順治十年(1653年),呂留良易名並應考試成為生員;而後,他每次參加考試都取得突出結果。[4][9] 後來,他對如此經歷多次表示後悔。[8]

順治十二年(1655年),他開始批評選集時下的八股文作品。[2]

順治十六年(1659年),呂留良結識黃宗羲黃宗炎兄弟,以及高鬥魁等人。[2]

順治十八年(1661年)夏季,呂留良請求錢謙益為他改,錢謙益將他的字改作「留侯」,並著〈呂留侯字說〉一文。[8]

中年以後

康熙三年(1664年),抗清名士張煌言遭清廷處死後,呂留良作詩〈九日書感〉哀悼,並感慨抗清運動之無法團結。[10]

在與黃宗羲黃宗炎、高鬥魁等人多次往來過程,呂留良萌生退出科舉以保持名節的想法。[2]

康熙四年(1665年),他決意退出科舉並隱居於家鄉。[2] 呂葆中稱,康熙五年(1666年),呂留良在縣學例考前,拜見教諭並表示將告別其他生員;隔日,呂留良不再進入考場,有關當局於是按規定將他除名。[2] 呂葆中還稱,教諭(學使)陳執齋得知當下十分錯愕,呂留良隨即出示《耦耕詩》並向其闡明己意。當地社會得知消息後,人們都十分驚異;呂留良的親友都感到十分困惑,並急於得知實際情況;但是,呂留良的神態顯得十分愉快。[11] 隨著諸生身份失去,呂留良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優待與特權,也失去官府給予的糧食配給,先前結識的許多友人也不再與他往來。[11] 同年前後,他與黃宗羲也因思想立場等歧異衝突深且多,而互相決定不再往來。[2]

康熙五年以後,他開始藉由批評時下之八股文作品抒發情緒,針對清朝的統治和王陽明學說的流行發表見解;這樣的做法引來了黃宗羲、萬斯同范鄗鼎王士禛等人的批評。後來,由於厭惡被列為時下八股文之選評名家等,他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停止此類活動。[2] 此後,他在過世前之十餘年間,致力於整理發行朱熹的著作,提倡朱熹的思想。[2]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及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拒絕清朝朝廷博學鴻儒之邀請徵集,並堅持隱居。[3]

明鄭作為最後一個與明朝直接相關的政權,結束於他死去的那一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在針對曾靜有關提倡呂留良之思想,所進行之文字獄中,將他與呂葆中的屍體毀壞,又搜集燒毀他的許多著作。[12]

思想主張

呂留良極度推崇朱子四書,認為「舍四子書之外,亦無可講之學」[13],「救正之道,必從朱子,求朱子之學,必於《近思錄》始」[14]。同時,他還將陽明心學的流行視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2][15]

呂留良極為看重《春秋尊王攘夷之核心思想,認為該概念要比「君臣之義」更加重要:

[16]

後代

他的長子是呂葆中。他告誡並反對呂葆中進入清朝官僚系統[17];但是,呂葆中在他過世後參加科舉,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榜眼及第

曾靜提倡呂留良的思想所引發的文字獄事件中,呂葆中與呂留良的屍體被施以破壞之刑罰,呂毅中被斬首[18],其他被雍正帝等判定免於處死的後代被流放寧古塔[12]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有一些呂留良的後代被強制遷徙至齊齊哈爾。直至宣統元年(1909年),居住在該些地區的後代才被免除身份上的限制。[12] 居住在該些地區的後代因不被允許參加科舉,世代相傳以行醫、經商為謀生方式,後又擴張至其他產業。[12]

影響

乾隆年間以後,在清朝統治下的知識份子避免談論與他有關的內容。但是,在朝鮮王朝統治下的朝鮮半島等地區,呂留良聲名遠播,其著作廣受關注。[19]

章太炎在為鄒容之《革命軍》所寫之序文中,提到其思想受呂留良影響。

評價

  • 顧炎武:「梨州晚村,一代豪傑之胤,朽人不敢比也。」[20]
  • 陸隴其:「先生之學,已見大意,闢除蓁莽,掃去雲霧,一時學者,獲睹天日,如遊坦途,功亦巨矣」[2]
  • 車鼎豐:「晚村呂子出,痛聖學之將湮,憫人心之陷溺,購刊遺書,廣播宇內。於時文評語中,輒為之釐正是非,大聲疾呼,以震醒聾聵,而朱子之學始皎然復明於世。」[21]
  • 錢穆:「自朱子卒至是四百餘年,服膺朱子而闡述其學者眾矣,而絕未有巨眼深心用思及此者。自此以往,朱學益發皇,然無慮皆熟軟媚上,仰異族恩威之鼻息,奉以為古聖先賢之淵旨。窺帝王之意向,定正學之南針。極其能事,尚有愧夫吳、許,更無論晚村所云云矣。然則晚村不愧清楚講朱學一大師,於晦庵門墻無玷其光榮。」[22][23]
  • 雍正帝之《大義覺迷錄》中針對呂留良的言行思想等,提出許多負面評論。[24]

大眾文化

  • 他出現在金庸《鹿鼎記》小說作品中。[25]
  • 江南八俠之一之呂四娘,被人們認為是他的女兒或孫女,習武以向清朝皇帝報家人遇害之仇。

參看

參考來源

  1. ^ 吕留良八股文批评研究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archive.artnchina.com. [2024-07-2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人物研究 _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iqh.ruc.edu.cn. [2024-07-27]. 
  3. ^ 3.0 3.1 呂留良及其民族思想與「尊朱闢王」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4-07-27]. 
  4. ^ 4.0 4.1 4.2 4.3 4.4 4.5 呂留良. 四書講義. 中华书局. 2017. ISBN 978-7-101-12212-1 (中文). 
  5. ^ 吕留良 (清); Lü, Liuliang. 吕留良家训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325-9321-7 (中文). 
  6. ^ 碑傳集·碑傳集補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臺灣)). 
  7. ^ 俞国林. 吕留良诗笺释 卷1.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124. 
  8. ^ 8.0 8.1 8.2 8.3 8.4 吳志廉. 從諷勸到剖白:論錢謙益〈呂留侯字說〉 兼述呂氏家難 (PDF).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2023, (77): 35-72. doi:10.29708/JCS.CUHK.202307_(77).0002. 
  9. ^ 大義覺迷錄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臺灣)). 
  10. ^ 吳志廉. 絕望中嘲諷──呂留良詩與抗清戰役. 文學論衡. 2021, (38). 
  11. ^ 11.0 11.1 杨念群 (編). 新史学(第一卷). 中华书局. 2007. ISBN 7101054927. 
  12. ^ 12.0 12.1 12.2 12.3 清代流放黑龙江的吕留良后人_黑龙江省档案馆. www.hljsdag.org.cn. [2024-07-27]. 
  13. ^ 呂公忠,〈行狀〉,載《呂晚村先生文集》附錄
  14. ^ 呂留良,〈與張考夫書〉,載《呂晚村先生文集》卷1
  15. ^ 呂晚村先生文集 : 一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臺灣)). 
  16. ^ 梁啟超,《近三百年學術史》
  17. ^ 呂留良. 呂留良家訓譯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18. ^ 雍正上谕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_大义觉迷录(清)雍正皇帝编纂_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 [2024-07-27]. 
  19. ^ 葛兆光. 從“朝天”到“燕行”——17世紀中葉後東亞文化共同體的解體. 中华文史论丛. 2006. 
  20. ^ 顧亭林詩文集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臺灣)). 
  21. ^ 张天杰. 从张履祥到祝洤——清初朱子学在浙西的传承及其特点. 浙江社会科学. 2019, (3). 
  22. ^ 錢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7. 
  23. ^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taiwanebook.ncl.edu.tw. [2024-07-27]. 
  24. ^ 大義覺迷錄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7] (中文(臺灣)). 
  25. ^ 金庸版本的奇妙世界 @YLib Blog. blog.ylib.com. [2024-07-27]. 
  • 卞僧慧《呂留良年谱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