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香港)
吳昊(英語:Ng Ho,1948年6月25日—2013年12月16日),原名吳振邦,廣東東莞出生,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視電影系系主任、無綫電視編劇、監製,他亦是香港歷史風俗掌故專家、書本作家、專欄作家、電台節目主持、影評人及收藏家。
吳昊 | |
---|---|
幕后 | |
本名 | 吳振邦[1] |
罗马拼音 | NG Chun Bong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籍贯 | 廣東省東莞縣 |
出生 | [1][註 1] | 1948年6月25日
逝世 | 2013年12月16日 | (65歲)
职业 | 編劇、監製、收藏家 |
语言 | 粵語、國語、英語 |
教育程度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系 香港大學文學碩士 |
母校 | 嶺光中學(小學部) 允成書院 |
配偶 | 第一任妻子:陳珮璇(1983逝世) 第二任妻子:黃嘉慧 |
活跃年代 | 1970至2010年代 |
签名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筆名起源
其筆名起自他覺得父母為他取的「振邦」名字普通(事實上名字由祖父所改)[2]、老土,於是想改一個特別的名稱[2],結果選了近似簡體字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昊」字[2]。他大學畢業之後一直以此筆名來撰寫專欄、2份周報以及報紙影評[2]。
生平
吳昊生於廣東省東莞縣[3],父親於上環城皇街經營「東盛金舖」[4]。他在1950年與母親一同來到香港生活[3][5],父親病歿後與母親及其他兄弟姊妹移居士丹頓街華賢坊東舊樓[6]。在學期間,吳昊就讀普慶坊嶺光中學(小學部)。1959年小六畢業時[7],由於英語程度差[7],所以未能考入兄長當時就讀的聖類斯中學[7],並報讀私立中學完成學業[7],1965年畢業於中環巴丙頓道允成書院[8],1966年修畢預科,直至1967年才入讀香港中文大學[2]。
從中學時代起,吳昊採用筆名「吳昊﹞投稿進行創作,其踏上創作之路的契機源於8歲時到皇后大道中娛樂戲院觀看1955年由法國電影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執導的《浴室情殺案》[9]。當時他受電影的情節及畫面啟發[9],便自小學時代開始構思故事[9],又為個人認為可愛的電影構思續集或外傳[9]。後來於1971年,吳昊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系[3][10],畢業後曾任報館翻譯員,1973年獲當時的無綫電視節目部經理周梁淑怡邀請,加入無綫電視任編劇撰寫劇本,其後獲晉升為創作部主管。他曾為無綫編寫的劇集包括《家變》、《網中人》、《上海灘》、《千王之王》、《親情》等[11],更負責監製張國榮主演的首部無綫電視劇《儂本多情》。他亦曾為無綫舉辦的製作人培訓班培訓編劇[12]。期間於1985年完成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3]。
1989年吳昊離開無綫,加入香港浸會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之前身),擔任電影、電視系講師,其後成為系主任及副教授直至2009年9月方退休,至逝世前兩星期卻依然繼續出任客席講師[13][14][15]。
此外,吳昊致力於收藏文化遺物及研究香港歷史典故,更因此有「老花鏡」之別稱[16],出版過《香港老花鏡》、《香港掌故》系列、《老香港》系列、《太平山下》、《歲月留情》等書籍。2012年10月11日,吳昊在社交網站Facebook開立「吳昊(老花鏡)」專頁,在互聯網上發佈香港的舊人、舊事與舊物,內容包括經典的廣告、書刊、古早產品等舊景物之照片,並加以描述[17]。吳昊對香港影視亦有甚有研究,著有《香港電影民俗學》、《亂世電影研究》、《香港電視史話》、《孤城記──論香港電影及俗文學》、《香港電影類型論》(合著)及《邵氏光影系列》等書目、專欄[14]。
吳昊於2003年證實患上食道癌。2013年10月,吳昊之癌病再度復發,隨即接受電療及化療,惟沒法令癌細胞減少擴散,病情無改善跡象[18]。至2013年12月15日,吳昊突然發燒,肺部受到感染,意識亦開始模糊,至翌日凌晨零時許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病逝,享年66歲[12],隨之其Facebook專頁貼出了一張黑白照片,伴以文字:「風起了,我要隨風遠去,繼續我的獵奇尋寶之旅…」。
幕後作品
*以下列表記錄了大部分吳昊參與創作的影視作品,若有遺漏,請協助補充相關資料。[19]
- 編劇
- 1973年《七十三》
- 1976年《近代豪俠傳》、《黃飛鴻》、《C.I.D》
- 1977年《家變》
- 1979年《天虹》、《四眼神探》、《龍潭群英》、《楚留香》、《網中人》、《名劍風流》
- 1980年《上海灘》、《親情》、《勢不兩立》
- 1982年《萬水千山總是情》
- 1984年《笑傲江湖》
外部圖片链接 | |
---|---|
吳昊的字跡,2014年 |
- 編審
- 1976年《逼上梁山》
- 1977年《畫蛇添足》
- 1978年《人海奇談》(與羅卡合作)、《國際刑警》(與羅卡合作)、《一代橋王》、《的士司機》、《三及第》、《第一次》(與羅卡合作)
- 1979年《天虹》(與海滴合作)、《抉擇》
- 1980年《鹽梟》、《發達容易搵食難》、《親情》、《輪流傳》(與陳翹英合作)、《勢不兩立》
- 1981年《迷離世界》、《龍虎雙霸天》(與胡沙合作)、《情謎》(與鄧偉雄合作)、《佛山贊先生》、《老虎甩鬚》
- 1982年《香港八二》、《孤城客》、《假日風情》
- 1983年《北斗雙雄》
- 1986年《妙人妙事》
- 編劇/編審(崗位待考)
- 1975年《各位觀眾鳳凰女小姐》
- 1976年《逼上梁山》、《點只咁簡單》、《溫拿狂想曲II》、《1976年環球小姐競選》、《狂潮》、《相依為命》
- 1977年《Bang Bang咁嘅聲》
- 1978年《雲絲頓之妙想發財》、《東芝行運一條龍》、《陳美齡特輯》
- 1979年《女人三十》
- 1980年《發達容易搵食難》、《新C.I.D.》
- 1981年《星光熠熠勁爭輝》
- 1982年《妙想發財》、《錯結良緣》
- 1983年《1983年度香港小姐競選》、《銀色孖寶》、《阿茂揸槍》(新銳劇場)、《神探霹靂》
- 1985年《種計》
- 監製
- 1984年《扭計雙星》、《我要結婚》、《儂本多情》、《城市小品》(〈我對青春無悔〉、〈再見開麥拉〉、〈神探亞福〉、〈圍裙丈夫〉、〈少婦情懷總是痴〉)
- 1985年《午夜獵奇》
- 1988年《零時話風情》、《螢光幕後真英雄》
電影
- 編劇
- 1978年《白粉雙雄》
- 參與創作(崗位待考)
演出作品
- 1994年《紅粉》
書籍作品
*以下列表記錄了大部分吳昊創作的書籍,若有遺漏,請協助補充相關資料。[20]
- 個人創作
- 1977年至1991年 《香港掌故》系列,廣角鏡出版社出版
- 1986年 《香港老花鏡》、《老土先生》,博益出版
- 1987年 《打工仔求生術》、《吃的啟示錄》,博益出版
- 1988年 《打工大哥大》、《古今尋寶趣談》,博益出版
- 1988年 《亂世童真》、《懷舊香港地》,博益出版
- 1989年 《打工基本法》、《奇災異難》、《風月塘西》,博益出版
- 1990年 《辦公室忍者妖怪學》(香港周刊出版)、《老土先生與遲早殘》(博益出版)、《中國神怪錄》(創藝出版)、《香江風塵史》(博益出版)、《香港回望》(創藝出版)、《懷舊香港話》(創藝出版)、《辦公室間諜戰》(香港周刊出版)
- 1991年 《回到舊香港》(博益出版)、《香港怪談》(創藝出版)
- 1993年 《香港電影民俗學》,次文化堂出版
- 1994年 《俗文化語言(上冊)》、《俗文化語言(下冊)》,次文化堂出版
- 1999年 《亂世電影研究》,次文化堂出版
- 2000年 《香港萬花筒》,SCMP 出版
- 2001年 《香江風月史》(SCMP 出版)、《飲食香江》(SCMP 出版)、《老香港.歲月留情》(次文化堂出版)
- 2002年 《打拚歲月.走過六十年代香港》,SCMP 出版
- 2003年 《挑戰歲月.飛越七十年代香港》(SCMP 出版)、《老香港.爐峰述異》、《香港電視史話(I)》,次文化堂出版
- 2004年 《老香港.太平山下》,次文化堂出版
- 2005年 《老香港.太平山下》、《老香港.天堂春夢》,次文化堂出版
- 2006年 《港式廣府話研究(I)》(次文化堂出版)、《都會雲裳》(三聯出版)
- 2007年 《老香港.人海微瀾》,次文化堂出版
- 2008年 《孤城記.論香港電影及俗文學》,次文化堂出版
- 2009年 《香江騎呢錄》,次文化堂出版
- 2010年 《港式廣府話研究(II)》、《塘西風月史》(終極版),次文化堂出版
- 2011年 《港式廣府話研究(III)》,次文化堂出版
- 2012年 《老香港.鏡繪浮生》、《老香港.逝水無聲》、《老香港.我城碎影》,次文化堂出版
- 2014年 《香港淪陷前.危城十日》,次文化堂出版
- 2015年 《香港淪陷後.末日人間》,次文化堂出版
- 2021年 *《老香港.香島殘陽》、《老香港.日落香江》、《老香港.香城晚霞》、《老香港.再見香港》,次文化堂出版
- 編著/合著
- 1992年 《香港服裝史》,次文化堂出版,編著
- 1994年 《都會摩登:月份牌1910s-1930s》,三聯出版,與卓伯棠編著
- 1996年 《香港老花鏡之民情舊話》、《香港老花鏡之生活舊貌》,皇冠出版社,與張建浩編訂
- 1997年 《香港電影類型論》,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與羅卡、卓伯棠合著
- 2004年 《邵氏光影系列 百美千嬌》、《邵氏光影系列武俠.功夫片》、《邵氏光影系列古裝.俠義.黃梅調》,三聯出版,主編
- 2005年 《邵氏光影系列文藝.歌舞.輕喜劇》、《邵氏光影系列 男兒本色》、《邵氏光影系列 第三類電影》、《南國電影》《香港影畫》總目錄,三聯出版,主編
- 2011年 《編劇手冊》,天地出版,與陳家樂合著
注釋
- ^ 根據2014年出版、由吳昊兄長吳振明撰寫的《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序〉提及,「昊於1948年6月25日出生,後於2013年12月16日去世,屈指一算,不足66歲。‧‧‧‧‧‧ 2013年12月11日昊之妻子嘉慧(即我的「三嫂」)傳來電郵:『振邦食道癌復發,已到了末期,恐怕餘下的日子不會太多。我多日來都聯絡不上振民,可否代通知他或請他聯絡我,‧‧‧‧‧‧』」。
資料來源
- ^ 1.0 1.1 盧子健、何安達. 香港人名錄. 天地圖書. 1994: 94.
- ^ 2.0 2.1 2.2 2.3 2.4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47.
- ^ 3.0 3.1 3.2 3.3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21.
吳昊生於1948年6月25日於廣東省東莞縣,後於1950年移居於香港,在港接受小、中、大學教育。於1971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他於1985年獲香港大學文學碩士‧‧‧‧‧‧
- ^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10.
- ^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13-14.
- ^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5.
- ^ 7.0 7.1 7.2 7.3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6-27.
- ^ 英文中學會攷放榜. 華僑日報. 1965-08-04: 18 [2023-07-27].
- ^ 9.0 9.1 9.2 9.3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15.
- ^ 吳昊-收藏有緣物. 《中大校友》. 1998年6月 [201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戲迷話當年 校園人物. 《大學線》第40期. 2000年12月 [201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4).
- ^ 12.0 12.1 講古佬 吳昊. 《壹週刊》第1012期. 2009年7月30日 [2013年1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7日).
- ^ 歷史掌故專家吳昊病逝. 《星島日報》. 2013-12-16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 ^ 14.0 14.1 悼念吳昊博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3-12-16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8).
- ^ 吳昊癌病逝 臨終心繫學生. 《明報》. 2013-12-17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吳昊永別留下《親情》. 《都市日報》. 2013-12-17 [201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吳昊facebook滿載香港掌故. 《蘋果日報》. 2013-12-16 [201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上海灘》編劇 香港掌故專家 吳昊告別塵世:我要繼續獵奇. 《蘋果日報》. 2013-12-17 [201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25-227.
- ^ 吳振明. 吳昊小傳 電影・掌故・兄弟情. 次文化堂. 2014: 228-230.
外部連結
- 洛楓. 歲暮寒冬悼吳昊教授. 主場新聞. 2013-12-17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 吳昊(老花鏡)的Facebook專頁
- 吳昊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英文)
- 吳昊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吳昊【老香港.天堂春夢】(全文閱讀)
- 吳昊【老香港.歲月留情】(全文閱讀)
- 吳昊【懷舊香港地】(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