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

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简称天仙宫,当地人俗称天仙庙,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37号,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现已无存。[1]

历史

该宫位于朝阳区日坛公园以东约0.5公里,西距朝阳门立交桥300米。该宫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

根据现存的明朝天启三年《增修敕赐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碑记》、《增修延寿宫记》的记载,“都城朝阳关外百余武”,“旧址天仙真武庙” “门楹凡三,门以内东西为钟鼓楼,进为真庆门,前后正殿各若干楹,前奉天仙,后奉真武”,“ 左右又各有堂,左静默,右藏经厨库”, 当时该宫的住持为全真派的李演静,该宫迤东与“东岳神祠相错”。“乾清宫管事、御茶房牌子监督、勇士四卫营提督、御马监太监、司礼监秉笔、掌银作局印官、丰润魏学颃”策划将“天仙真武庙”改为“敕建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最终获明熹宗朱由校决策批准,参与此事者多为太监,建造的缘由是“考天仙者,观音转化,逢合功成庆,兹末劫掌权衡于七十五司,惩凡恶以三十六狱,即有荒浮不逞结衅滋多者,皆得归命,接诚以摧毁罪焉!”。“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知经筵日讲、制诰、奉诏特起食禄、玉牒总裁官、福清叶向高”撰写了《增修敕赐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碑记》。“敕建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石匾不知是翰林院庶吉士杨维新所书,还是钦差总督吴汝胤手书。[2]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9年北平寺庙登记中记载:“天仙宫,东郊二分署朝阳门外大街路北290号,建于明天启年间,募建,面积3.24亩,房55间,神像42尊,铁锺、铁鼎、瓷花瓶各一,铁五供2份,木五供3份,铁磬5个,树8棵。”[3]

1947年7月21日,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表“天仙宫”条:“位于朝外大街290号,东岳庙住持张吉荫兼任住持,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原名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俗称天仙宫。”民国时期,天仙宫归东岳庙管理,“占地三亩二分四,殿房五十五间,泥胎神像四十二尊,石碑两座,殿房外余房租赁补助东岳庙需用。”这说明,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在清朝已俗称天仙宫,且自道教全真派变为正一派掌管。[2]天仙宫为东岳庙的下院。[1]

1980年代末,为迎接北京亚运会,在拓宽朝阳门外大街时,该宫被拆除。[2]该宫位于朝阳门桥以东约300米,如今吉市口东路的南段。其对面是如今的朝外市场街北口。朝外市场街原为景升街、景升西街、景升东街这三条并排的南北走向的街,三条街之间由两道墙分隔,两墙之间是景升街,东墙东侧是景升东街,西墙西侧是景升西街。景升街北口、朝阳门外大街路南有一座景升街牌楼,清朝皇帝到日坛祭日都从景升街牌楼下经过,向南沿着景升街到日坛。天仙宫就在景升街北口的景升街牌楼以北靠东,和牌楼隔着朝阳门外大街相对。

现在,明朝天启三年(癸亥年,1623年)立的《增修敕赐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碑记》、《增修延寿宫记》已于2003年迁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存放,立在公园北土城河最东端以南的地方。“敕建天仙护国佑圣延寿宫”石匾则存放在北顶娘娘庙[2]

建筑

天仙宫原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正门为“真庆门”,正殿供奉三尊木雕女神像,分别为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东、西配殿各供两尊木雕女神像。院内东西分别为钟楼、鼓楼。第二进院落,正殿供奉真武大帝,东配殿为灵官,西配殿为财神。第三进院落,正面为二层楼,楼内供奉老夫妇二人,传说是真武大帝父母之像,院内左右有配殿,左为默然殿,右为藏经殿。[1]

1980年代末,天仙宫仅存大门、前后大殿、东西配殿及石碑两座,已成为居民住宅。[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北京志:文物卷 文物志,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78页
  2. ^ 2.0 2.1 2.2 2.3 普查队长手记(六十七),朝阳文化网,2009-12-13.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北京档案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