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彙 (梅膺祚)
《字汇》是明朝学者梅膺祚所撰字典,全书14卷,收33179字,書成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字彙》依據楷體,將《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簡化為214個,按照部首筆畫排列,並收錄一些字典不收的俗字,饒富民俗學價值。明朝張自烈的《正字通》及清初編定《康熙字典》皆以此書為藍本增益而成,確立「214部首系統」,及後繁體字地區(包括臺灣、香港等)的字典編者多沿用「214部首系統」作標準,但由於《康熙字典》知名度較高,因此一般稱爲「康熙部首」。另外,部首-笔画检字模式也为今日汉语辞书之典范。
Zihui | |||||||||
繁体字 | 字彙 | ||||||||
---|---|---|---|---|---|---|---|---|---|
简化字 | 字汇 | ||||||||
字面意思 | character collection | ||||||||
|
内容
《字汇》共14卷,采用了综合而易解的检索法,为后世汉语辞书所本。
第1卷的前言包含1615年出版时梅膺祚作的序、风格指南和补编。[1]
第14卷的附录分为三段。“辨似”列出473个形近字,如刺、剌和段、叚。“醒误”纠正了68个当时常用木活字中的错字。“韵图”以韵图形式解释四声和反切。[2]:287
《字汇》主体部分分为12集,以地支命名。每集开头的表格展示所有部首及其卷数和页码。这使得检索更加便利了。[2]:287
《字汇》收有33179个字头,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宋濂《洪武正韻》(1375)。一个字头含常用的“正字”和人气较高的“俗字”,且收录标准不顾古今。[3]梅膺祚使得人们更能依楷书形式检索。以《说文解字》为始,早期的汉语辞书检索全以篆书部首为准。[4]
正文中,《字汇》先在每个字头下面注明反切,后用直音法标明读音。如无直音字者,则按某字的四声注音。如上述方法无法注音,则另注音近字。[5]:172在释义方面,首先说明字的基本意义,然后分别说明其他义项,每个义项都用特殊的符号标明。解释字义时,梅膺祚依据《说文解字》《方言》《释名》等著作尽量说明使用例证。《字汇》于体例方面的创新,如释义的编排、非正式语的用例都使得其名声大噪。[3]
《字汇》最重要的创新是将《说文》540部归纳为214部,并按笔画多寡排列部首和单字,使该书更加实用,便于检索。[5]:171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历史
除《中原音韵》(1324年)外,到明朝后半叶(16至17世纪)之前的汉语辞书进入了一个缺乏创新的年代。明朝之前的词典囿于《说文解字的540部系统,新词典不出旧词典的扩充和补正。《字汇》展示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辞书创新”。首先,《字汇》实现了对部首的系统性合理简化,其次,创立了偏旁分部检字法,其三,改变了一直以来以小篆书写字头的盲目崇古做法。《字汇》创新的重要性,从明清词典大多数遵循《字汇》开创的体例中,也可窥见一斑。[4]
張自烈《正字通》原题为《字彙辯》(1627年),是《字汇》的补正,后来廖文英编辑并出版,冠名《正字通》(1671年)。另一名清朝学者吴任臣的《字彙補》(1666年)。直到《康熙字典》(1716年),《字汇》遂隐没不显,而前者则一直使用到今天。[5]:172《康熙字典》继承《字汇》的214部系统后,它们也被称为康熙部首。
创新
Thomas Creamer评价《字汇》:“最具创新性的汉语辞书”,且“彻底改变了汉语辞书的面貌”。[6]:116
学者邹酆[7]列出《字汇》创立的4个主要辞书格式创新。[2]:289-2901.《字汇》同时给出了小篆字形和楷书字形,以及非正式的楷书字形,给后者的关注远多于前人所为。2.字音同时以反切和同音字给出,从本义到引申义,首创展示释义的“更科学格式”,用〇展示多音多义字,并辨析了含多个词性的字,所有这些都是现代汉语辞书的标准格式元素。3.部首与字头以偏旁分部检字法给出,这也是现代汉语辞书所本。4.《字汇》是第一部将主题和附录放在一起的汉语辞书,这增加了使用者查询时的便利。
参考
脚注
- ^ Yong & Peng 2008,pp. 287-8.
- ^ 2.0 2.1 2.2 Yong & Peng 2008.
- ^ 3.0 3.1 Yong & Peng 2008,pp. 287.
- ^ 4.0 4.1 Norman 1988,p. 172.
- ^ 5.0 5.1 5.2 Norman 1988.
- ^ Creamer 1992.
- ^ 邹酆 (1983), 《字集》在字典编纂法上的创新, 辞书研究 5: 34–39,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文)
- Creamer, Thomas B.I. Lexicograph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adislav Zgusta (编). History, Languages, and Lexicographers. Lexicographica. Series Maior, vol. 41. Max Niemeyer Verlag. 1992: 105–135. ISBN 9783484309418. doi:10.1515/9783111341071.
- Norman, Jerry.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021-12-15]. ISBN 97805212965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 Yong, Heming; Peng, Jing. Chinese Lexicography: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2021-12-15]. ISBN 97801915616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外部链接
- 北京大學圖書館貢獻給Universal Library的《字彙》全書掃描版
- 字彙,互联网档案馆
- 字彙補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4-14,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214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inaKnow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