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
遼宋夏金元(960年-1368年),是对中國歷史上的辽朝(包括南、北、西辽)、宋朝、西夏、金朝和元朝(包括其前身大蒙古國)之合称,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競爭時期,而这几个朝代也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1]:辽朝为契丹族、宋朝为汉族、西夏为党项族、金朝为女真族、元朝为蒙古族统治。此時期直到元滅南宋,汉地(包括华北和华南)从未被一个统一中央政权完全控制。
歷史
自唐朝灭亡开始,最初出現五代十國和在遼河建立的契丹。後晉建立後,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于契丹,自此中原一直受到北方政權的威脅。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經北宋統一戰爭通過「先南後北」的策略,消滅割據政權,除了燕雲十六州以外,北宋統一全國,1004年宋與遼達成澶淵之盟,以白溝河為界,此後宋遼約120年相安無事,但此後北宋一直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隨著西夏崛起,對北宋的西北構成威脅,宋夏戰爭後,西夏對宋稱臣,但對宋的西北仍構成威脅,宋夏和戰不斷,期間遼要求北宋增加歲幣,史稱慶曆增幣。
当时除宋朝和辽、金近三百年的南北对峙外,中国本土还存在着西夏、大理及大越等國,分別位于北宋的西北、西南及南方,皆臣服於宋朝,卻處於實質獨立的地位。
金朝建立後,先滅遼朝及北宋。宣和伐遼後,1126年,金朝南侵北宋,翌年把宋朝皇室包括二帝擄往北方,北宋滅亡。在靖康之難及建炎南渡後,宋高宗在河南商丘即位,南逃揚州後在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經過十餘年宋金戰爭,宋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嶺淮河線為界,宋金南北對峙,之後宋金和戰不斷,但基本以秦嶺淮河線為界。
蒙古帝國崛起後,先後滅西辽、西夏和金朝。南宋聯蒙滅金後,蒙古發動宋元戰爭,45年後,正式消滅南宋。中國復歸大一統,但同時也是首次全國由非汉族統治。
与“辽宋夏金元”相关的朝代并称說法,还有宋辽金夏(即元朝建立前宋朝和与它对峙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宋元(中国历史上商业、文化发达的两个时期,在中國統一的大一統歷史觀中,把元朝列為中國歷史的延續,視元朝為中國的其中一個中央皇朝,而非被外族統治或被殖民)。
时代性
相似
與遼宋夏金元相似的時期是中國的南北朝,同樣是相當長時間内中國南北對峙,且北方政權由非漢人掌控(五胡及鮮卑人掌控,辽金则由契丹人和女真人掌控),南方政權由漢人掌控。在此期间南方政权統治下的江南得到大力開發。而北方政权一方面積極漢化和任用汉人,並融入汉人社会风俗,另一方面壓制汉人。各民族政權間不斷進行戰爭,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最後成功加速中國社會的南北融合,使南北差距減少,有利日後维持至今的大一统。
特色
农业和手工业的重大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盛,与欧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