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萬曆進士)

張瑋(1586年—1643年),字席之,號二無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1]

生平

少孤貧,取糠粃自給,不輕受人一飯,為同里薛敷教所知。講學東林書院,師孫慎行,其學以慎獨研幾為宗。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时欲瑋典筦鑰,瑋谢不可,出为广东提学佥事。至即聚诸生讲学,士风大变。魏阉势滔天下,争建忠贤祠,撫臣某亦议建,移文于瑋,欲瑋撰上梁文,瑋怒裂文,弃官归。崇祯二年,起爲江西參議,歴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备兵岭北[2][3],时山寇盘踞,蹂躏至数郡。瑋至,身冒矢石,斩首千馀级,又谕贼众乞降,虽在军旅,未尝手释书卷。生徒负笈至者,講学如平时。以里人大学士吴宗达荐,擢南京尚宝司正卿,進太僕少卿。时乌程相柄国,瑋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又疏各镇兵号数万,半系本地豪贵占役与衙役,借名食粮,苟实实清汰,则兵食俱足。近大帅劉玘等纵兵焚掠,宜加卢象升部堂衔童,并赐剑印节制,皆不报。坐事調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應天府丞。疏言:「山東南北咽喉,軍國命脈所係。今大盜披猖,道途梗塞,轉輸不通者三月矣。倘不早滅,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勦,否則起故尚書鄭三俊范景文任之。」帝以為借端市恩,降旨切責。是歲,四方大旱,瑋以軍食可虞,奏請禁江西、湖廣遏糴,而令應天、常、鎮、淮、揚五郡折輸漕糧銀赴徐易米,則小民免催科之苦,太倉無顆粒之虧。他十庫所收銅、錫、顏料、皮、布,非州縣土產者,悉解折色,且盡改民解為「官解」,以救民湯火,所司多議行。遷南京光祿寺卿,召為右僉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壯下獄,以瑋代之。又奏宇内不靖,盗贼蝥起,皆由郡县不恤其民,巡方漫无激扬所致,上大悦。时总宪刘宗周、佥都金光辰与瑋同视事,长安目之曰「三清」。未几,以病谢歸。崇禎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检视遗囊萧然,仅得遗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伍文定故事。又必稍宽文法,俾得展布。」遗命以布衾斂,毋受赙,毋易吾生时节[4]。福王時,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清惠[5][6]

引用

  1. ^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進士序齒録》:生丙戌十二月廿六。
  2. ^ 崇禎三年八月,加王于陛為山西左布政使留管岢嵐道,王道元為副使,改冀北道。以江西參議張瑋為福建副使。
  3. ^ 崇禎四年四月丁卯,以張瑋為江西副使,分守嶺北道。
  4. ^ 《崇禎長編》:崇禎十六年十二月,贈張瑋吏部右侍郎,廕一子入監讀書。
  5. ^ 《武進縣志》
  6. ^ 《常州府志》

參考文獻

  • 《明史》卷254
  • 《明外史》本傳
  • 《江南通志》
  • 《明憙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