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
(重定向自敷州 (陝西))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于杏城置东秦州(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北魏正光二年(521年)改名北华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置敷州,治所在中部县(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鄜州,大业三年(607年)以州为郡改鄜城郡,寻又改为上郡,郡治迁往洛交县(今陕西省富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鄜州。治所在洛交县,领六县:洛交县、三川县、伏陆县、洛川县、中部县、鄜城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县及黄陵县以北洛河中游地区。武德二年(619年),分中部、鄜城二县设坊州(治所在中部县),辖境后缩小为今甘泉县、富县及洛川北部地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鄜州。
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1269年),坊州废,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辖境扩大到富县以南,铜川金锁关以北的洛河中游,西南境至今旬邑马栏镇、铜川玉华宫。属延安路。明朝时,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鄜州直隶州,直属陕西省。1913年降州为县。今名富县。
隋朝行政区划变迁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三年 | ||||||||
州 | 敷州 | 郡 | 上郡 | ||||||||
郡 | 内部郡 | 敷城郡 | 县 | 内部县 三川县 鄜城县 洛川县 洛交县 | |||||||
县 | 内部县 三川县 |
敷城县 洛川县 |
- 唐朝鄜州刺史
- 梁礼(619年)
- 史万宝(都督,贞观初年)
- 郭澄(贞观年间)
- 张亮(都督,632年)
- 田德平(都督,633年)
- 李泰(大都督,633年)
- 皇甫无逸(大都督府长史,633年)
- 房仁裕(都督,635年左右)
- 尉迟敬德(都督,639年—642年)
- 王湛(贞观年间)
- 李元景(643年—653年)
- 李福(654年-657年)
- 李上金(659年)
- 李元祥(664年)
- 郝处杰(唐高宗时)
- 韦吉甫(678年)
- 卢玢(武周时)
- 刘仁景(长寿年间)
- 窦孝谦(武周时)
- 韦巨源(695年)
- 林游楚(武周时)
- 尹思贞(705年-706年)
- 唐贞休(711年)
- 韩思复(714年)
- 元思温(开元年间)
- 杨执一(725年—726年)
- 马正会(开元年间)
- 吕元悟(729年)
- 王晞(开元年间)
- 杨九思(开元年间)
- 崔贞敏(开元年间)
- 韦绳(开元末年)
- 裴怦(洛交郡太守,天宝年间)
- 段怀本(洛交郡太守,天宝年间)
- 杜冕(760年—765年)
- 成公意(762年)
- 张麟(765年)
- 李建徽(779年—781年,783年—784年)
- 论惟良(781年—783年)
- 李晟(784年)
- 戴休颜(784年)
- 唐朝臣(784年—786年)
- 论惟明(786年—787年)
- 王栖曜(788年—802年)
- 刘公济(802年—804年)
- 裴玢(804年—808年)
- 路恕(808年—811年)
- 元义方(812年—813年)
- 薛伾(813年)
- 裴武(813年)
- 李铦(813年—817年)
- 韩公武(817年—819年)
- 韩璀,改名韩充(820年—822年)
- 王承元(822年)
- 崔从(822年—824年)
- 康艺全(824年—827年)
- 何文哲(827年—830年)
- 丘直方(830年—832年)
- 史孝章(832年—835年)
- 赵儋(835年)
- 萧洪(835年—836年)
- 傅毅(836年)
- 李昌言(839年)
- 李昌元(开成年间)
- 田牟(843年)
- 刘础(843年—846年)
- 李丕(850年)
- 陈君从(851年—852年)
- 李彦佐(852年)
- 侯固(860年—862年)
- 窦璟(866年—869年)
- 李国昌(869年—874年)
- 康传业(乾符年间)
- 李孝昌(?年—881年)
- 东方逵(881年—886年)
- 孙惟晸(886年,未任)
- 李思孝(886年—896年)
- 李思敬(896年—899年)
- 李继颜(899年—901年)
- 李茂勋,更名李周彝(902年)
- 李继璙(902年)
- 李晖(902年)
- 氏叔琮(903年—904年)
- 劉鄩(904年—905年)
- 康怀贞(906年)
- 王行审(907年)
参考资料
- 《新唐书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