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北伐

(重定向自明灭元之战

徐达北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西北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

徐达北伐
明朝開國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367年-1369年
地点
结果 元朝勢力退回蒙古高原,明朝统一北方各地
参战方
明朝 元朝
北元
指挥官与领导者
明太祖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李文忠
傅友德
汤和
蓝玉
冯胜
元顺帝
爱猷识理达腊
张良臣
李思齐 投降

背景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崛起于江淮地区,实力不断壮大,逐步建立了政权。[參⁠ 1]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人由淮河河南,北伐中原[參⁠ 2][參⁠ 3]

过程

北伐大军所到之处,不杀掠,不扰民[參⁠ 4]。向北方人民发布「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檄文[參⁠ 5],北方人民纷纷依附北伐军,所以北伐比较顺利。

战略部署

北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徐达指挥,首先攻取山东,继而转攻河南,占据潼关[參⁠ 6];第二阶段,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消灭元朝[參⁠ 7];第三阶段,主力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參⁠ 8],完全取得北方控制權。

北伐元大都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按照既定好的撤屏蔽、剪羽翼、据户槛之战略,先后平定了山东河南,还同时占领潼关元大都处在孤立的地位,于是朱元璋在同年五月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与北伐军商量灭元之事[參⁠ 9][參⁠ 10]。之后,徐达亲自率大军主力渡过黄河,攻占邯郸等河北各地。北伐军到了临清后和各路军会合,水陆并进[參⁠ 11]。同年八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朝灭亡[參⁠ 12]元順帝逃到上都[註⁠ 1],史称北元。同年十月,朱元璋曾经诏谕元顺帝父子来归顺,而北元方面没有回信;朱元璋又以礼相待元朝时期的故宮旧址,并安抚归附的北方及蒙古人色目人等地方百姓,下令严禁大军骚扰地方[參⁠ 13]

攻克陕西、山西

而逃到蒙古高原的北元实力仍然对明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残余的元朝军队仍分布在上都辽东秦陇云南等地,而四川还有明昇明夏政权。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徐达率大军兵分三路一举攻克太原大同宣府[註⁠ 2]等地,迫使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逃到甘肃,山西尽皆归属明朝[參⁠ 14]。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明军攻入陕西关中等地,攻克西安凤翔,元将李思齐率部十万之众奔临洮。朱元璋给李思齐写信,让他投降,另一方面让冯胜率军攻打他,李思齐被迫出降。同年五月,徐达乘胜收取平凉延安。在兰州东部,北元主力王保保部精锐被歼灭。六月,常遇春回师北平,攻取上都,元顺帝北逃应昌[註⁠ 3]。八月,徐达攻克庆阳,斩杀张良臣,占陕西全境[參⁠ 13][參⁠ 8]

进军西北

洪武二年(1369年),北元攻打原州泾州大同等地,都被明军击退。洪武三年(1370年),元顺帝病死,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袭位。朱元璋以王保保屡次骚扰西北为由,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军,分兵出击,先后攻克定西兴和应昌等地,大败扩廓所部,俘元郯王及平章以下将士八万六千余人,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向北逃窜[參⁠ 15]邓愈率大军从临洮进攻河州[註⁠ 4],安抚了青藏高原的吐蕃诸部,于是河州以西的朵甘、乌斯藏等诸部纷纷归附明朝[參⁠ 13]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徐达等再次集中步骑十五万分路北伐北元。徐达率中路军深入蒙古高原,却遭到北元士兵的突袭,死伤万余[註⁠ 5],败回到长城内;李文忠所率东路军也失利,退回到明朝境内;只有冯胜傅友德的西路军获胜,攻取甘州[註⁠ 6]兰州,又在瓜州[註⁠ 7]沙州[註⁠ 8],击败了北元兵残部,控制了甘肃全境[參⁠ 16]。朱元璋于是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开展了政治攻势,还加强边防,设置卫所,修补长城,屯田戍边。此后,北元兵虽然屡次骚扰边境,但也遭到明军反击,不敢深入明朝境内,明朝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区局势。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先后六次攻打北元北元末主被部属杀死,余部四散,蒙古可汗废除大元国号,北元灭亡,明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參⁠ 13]

评价

徐达北伐是明朝灭元之战的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結束了元朝於中原地區统治,並确立明朝对該地的主要统治地位。

注释

    註:

  1. ^ 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
  2. ^ 今河北宣化。
  3. ^ 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
  4. ^ 今甘肃临夏东北。
  5. ^ 一说数万。
  6. ^ 今甘肃张掖。
  7. ^ 今安西西南。
  8. ^ 今敦煌西。

参考文献

    參:

  1.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明年,太祖称吴王。
  2. ^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3.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为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
  4.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5. ^ 宋濂起草,《喻中原檄》:“...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6.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自虎牢关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洛水北,破走之。梁王阿鲁温以河南隆,略定嵩、陕、陈、汝诸州,遂捣潼关。李思齐奔凤翔,张思道奔鹿阝城,遂入关,西至华州。
  7.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逾日,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不降,斩之,其余不戮一人。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8. ^ 8.0 8.1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张思道遁,遂克奉元。时遇春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达会诸将议所向。皆曰:“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而庆阳易于临洮,请先庆阳。”达曰:“不然,庆阳城险而兵精,猝未易拔也。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备战斗,物产足佐军储。蹙以大兵,思齐不走,则束手缚矣。临洮既克,于旁郡何有?”遂渡陇,克秦州,下伏羌、宁远,入巩昌,遣右副将军冯胜逼临洮,思齐果不战降。分兵克兰州,袭走豫王,尽收其部落辎重。还出萧关,下平凉。思道走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良臣以庆阳降。达遣薛显受之。良臣复叛,夜出兵袭伤显。达督军围之。扩廓遣将来援,逆击败去,遂拔庆阳。良臣父子投于井,引出斩之。尽定陕西地。
  9.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且谋北伐。
  10.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达曰:“大军平齐鲁,扫河洛,王保保逡巡观望;潼关既克,思齐辈狼狈西奔。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帝曰:“善。”达复进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帝曰:“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达顿首受命。
  11.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遂与副将军会师河阴,遣裨将分道徇河北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师次临清,使傅友德开陆道通步骑,顾时浚河通舟师,遂引而北。遇春已克德州,合兵取长芦,扼直沽,作浮桥以济师。水陆并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克通州。
  12. ^ 张廷玉(清)·《明史·卷二·本纪第二》丙寅,克通州,元帝趋上都。
  13. ^ 13.0 13.1 13.2 13.3 明代军事—明统一战争. 中华五千年. 2007-12-07 [201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31). 
  14.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捷闻,诏以元都为北平府,置六卫,留孙兴祖等守之,而命达与遇春进取山西。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下怀庆,度太行,取泽、潞,达以大军继之。时扩廓帖木儿方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以攻北平。达闻之,与诸将谋曰:“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彼若西还自救,此成擒耳。”诸将皆曰:“善。”乃引兵趋太原。扩廓至保安,果还救。达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以十八骑遁去。尽降其众,遂克太原。乘势收大同,分兵徇未下州县。山西悉平。
  15.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将论功大封,会扩廓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遇春已卒,三年春帝复以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出兵。达自潼关出西道,捣定西,取扩廓。文忠自居庸出东道,绝大漠,追元嗣主。达至定西,扩廓退屯沈儿峪,进军薄之。隔沟而垒,日数交。扩廓遣精兵从间道劫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卒失措,军惊扰,达帅兵击却之。德济,大海子也,达以其功臣子,械送之京师,而斩其下指挥等数人以徇。明日,整兵夺沟,殊死战,大破扩廓兵。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
  16.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时文忠军亦不利,引还。独胜至西凉获全胜,坐匿驼马,赏不行,事具《文忠》、《胜传》。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