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

(重定向自暂九军

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历史上4次组建。[1]

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军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7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陸軍
種類軍隊
規模3个师
駐軍/總部遼寧沈阳

浙江地方武装组建的第一个暂编第九军

1938年1月成立第三戰區遊擊司令部,由浙江省警員及各地常備隊、壯丁編成4個支隊。1938年7月改編為浙江省國民抗敌自衛團總司令部。1940年4月浙江省國民抗敌自衛團所屬支隊併編為3個縱隊。1940年10月以浙江省國民抗敌自衛團改编为暂编第九军,隶属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部(即俞济时部驻新昌县大佛寺)[2],担任浙东海防任务。[3]

1941年第194师改隶第七十九军;暂编第33师改隶第八十八军;编入浙江省地方民團改編成立的暂编第35师(師長勞冠英)。1941年9月赴湖南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参加了浙赣会战

1942年8月调入第六战区,1942年12月改隸屬长江上游江防军。主要用於戰線監視與防禦等靜態任務。陈诚对该军彻底改组:暂编第32师改隶第八十六军、暂编第34师改隶第十八军、暂编第35师改隶第九十四军,第九十四军第185师和第十八军第199师编入该军。

1943年2月参加了鄂西会战。 1943年10月4日暂编第九军在湖北松滋改为第六十六军

东北军组建的第二个暂编第九军

1941年5月,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番号撤消,所辖第111、第112师改归魯蘇戰區直辖。1942年冬随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撤出山东,转隶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代号“晋齐部队”,军部设在大刘寨(今界首市任寨乡),下属部队分布于陶庙以东,太和县肖口乡以西,方圆约二十华里内百余个自然村内。1943年4月魯蘇戰區将第111、第112师和暂编第30师合编为暂编第八军,军长霍守义,隶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的第19集团军。1943年10月改称暂编第九军:

1944年10月,该军番号改为第十二军

由陕军组建的第三个暂编第九军

杨虎城陕军所属陕西警备旅扩编的第三十八军第177师和河北抗日义勇军改编的暂编第27师于1944年10月合编组建暂编第九军,隶属第十战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该军被裁减,第177师改隶第九十八军,暂编第27师被裁减。

由湖北地方武装组建的第四个暂编第九军

1949年11月初,逃亡至恩施地区的湖北省保安部队一部组成暂编第九军,隶属第3兵团(司令官朱鼎卿,副司令彭旷高,暂编第8军军长曾宪成)[5]

1949年12月26日,该军残部在四川金堂随第3兵团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

參考文献

  1.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2. ^ 《新昌县抗日纪事》,发表于《新昌文史资料》第六辑1995年出版,第180—193页)摘录如下:
  3.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4. ^ 霍守义(1898—1967年6月12日),辽宁本溪人,在东北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57军第112师师长、暂编第九军军长、第十二军军长等。1948年7月在兖州被虏。后任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员,南京市政协一至四届委员,江苏省政协二至四届委员。
  5.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