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珥

(重定向自李栗谷

李珥朝鮮語:이이,1536年12月26日—1584年2月27日),江原道江陵人,叔献、見龍,栗谷石潭愚斋朝鮮王朝儒学思想家朝鲜半岛後世尊称其为李栗谷或栗谷先生。 朝鲜半岛朱子学新学派即“主气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畿湖學的宗主和西人黨的黨首。白仁傑門人

李珥
李珥座像
朝鲜语名稱
諺文리이(北) · 이이(南)[1]
汉字
文观部式Ri I · I I
马-赖式Ri I · Yi I
諺文율곡、석담、우재
汉字
文观部式Yulgok、Seokdam、Ujae
马-赖式Yulgok、Sŏktam、Ujae
表字
諺文숙헌、현룡
汉字
文观部式Sukheon、Hyeonryong
马-赖式Sukhŏn、Hyŏnryong

生平

李珥是李元秀申師任堂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江陵江原道)。其母申師任堂在詩文和書画上有很高的造诣,李珥从小受母亲的熏陶,8岁就能作汉文诗,嘉靖廿七年(1548年),13岁的李珥考中进士初试,震惊了当时江原道的教育界。嘉靖三十年(1551年),其母申師任堂离世,后李珥离家进金刚山学禅,经过长期的苦心探究,对禅学取否定态度,重回家乡攻读儒学典籍。嘉靖卅七年(1558年)去陶山拜大儒家李滉为师。嘉靖卌三年(1564年)再次考中生员、进士科和明经科,历任户曹佐郎、吏曹佐郎、户曹判书、大提学等官职。在因病辞官期间,他回到地方专心从事书院教育事业。

他在小年期的白仁傑的門下修學。22岁拜大儒家李滉为师。后与‘退溪李滉’一起并称为朝鲜思想界的‘双璧’,‘二大儒’。李珥的主理説不同于传统的朝鲜半岛朱子学,后经过发展成为一门新学派即“主气论”学派。朝鲜王朝社会各界都受到这种思想積極的影响,拟议的政改方案还积极参与政治的各个方向。

隆慶二年(1568年),李珥代表朝鲜国出使明朝,期间著有《精言妙选》,充分而又细腻地表现出他去中国后的复杂心态。诗中有对中国礼义文化的倾慕衷情,有对明朝军防窳败的担忧,也有对京师恢弘场面的神往。

“主气论”学派

李珥反对朝鲜传统朱子学者的“理气互发论”,主张 “理气兼发论”, 创立了朝鲜朱子学的新学派即“主氣论”学派。他在理与氣的关系上,既批判李滉的“理一元论”,又反对徐敬德的“氣一元论”,提出自己“独特”的“理氣二元論”。成为従来朱子学的一个發展方向。

李珥的理氣二元論认为世界是由“氣”和“理”所构成,理氣“浑沦无间”,“实无先后之可言”。“理氣”就是“天地之父母”,天地就是“人物之父母”。李珥的二元论的立场使他转向客观唯心主义。李珥在《答成浩原》中说:“推本其所以然,则理是枢纽根柢,故不得不以理为先”。但李珥在批判老师李滉的“主理论”中,使用了唯物辩证观点,主张形成天地万物的物质基础是“元氣”,认为充满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氣”构成的。如枯木有枯木之“氣”,死灰也有死灰之氣,世界上没有有形无氣的东西。这种“氣”本身具有运动能力。理是無形無為的存在;氣是有形有為的存在。李珥把事物运动的内在原因称之为“机”,认为“机”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决没有外在的“使之者”。二元論的思想反映了一种新的宇宙观的形成。

「四端七情理气之争论」中,李珥反对李滉的“四端则理之发,七情则气之发”的观点,提出“四端七情”均是“气发而理乘之”的观点。

李珥政治上代表中小地主阶层利益,在与循旧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提出了许多超越于前人的进步观点。李珥担忧国家的命运,向国王提出了改贡纳、改军籍、合并州县、庶民许通仕路等改革方案,谋求国家的安全和繁荣富强。李珥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经国济世”的人才,对朝鲜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李珥哲学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朝鲜先进哲学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萬曆十一年(1583年)上书14代国王朝鮮宣祖,提出「十万養兵」的建议。认为朝鮮轻视国防会招致北方女真族和南倭(日本)的侵略,要加强国防,建设常備兵的必要。

著作

著書

  • 聖學輯要
  • 擊蒙要訣
  • 東湖問答
  • 小學集註
  • 萬言封事
  • 箕子實記
  • 經筵日記
  • 醇言
  • 人心道心說
  • 金時習傳

作品

  • 西原鄉約
  • 海州鄉藥
  • 社倉契約束
  • 同居戒辭
  • 學敎模範
  • 海州隱屛精舍學規
  • 約束
  • 文獻書院學規
  • 自警文

家係

紀念

脚注

  1. ^ 北韓讀作「리이」,南韓讀作「이이」。

関聯項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