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人口
-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桂陽郡有28119戶,156488口。[1]
-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桂陽郡有135029戶,501403口。[2]
-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桂陽郡有11300戶。[3]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桂陽郡有2219戶,22192口。[4]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桂陽郡有4666戶。[5]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桂陽郡有31303戶。[6]
行政長官
桂陽守(前205年—前148年)
桂陽太守(前148年—9年)
桂陽太守(25年—457年)
桂陽內史(457年—474年)
桂陽太守(474年—479年)
桂陽內史(479年—494年)
桂陽太守(494年—495年)
桂陽內史(495年—549年)
桂陽太守(549年—550年)
桂陽內史(550年—557年)
桂陽太守(557年—560年)
桂陽相(560年—563年)
桂陽太守(563年—568年)
桂陽內史(568年—589年)
桂陽郡太守(607年—621年)
桂陽郡太守(742年—758年)
國主
南朝宋桂陽國(457年—474年)
順陽國(456年—457年)/桂陽國(457年—474年)丨食邑2000戶→3000戶→5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順陽郡王→桂陽郡王 |
|
劉休範 |
456年—474年 |
宋文帝第十八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齊桂陽國(479年—494年)
桂陽國(479年—494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桂陽郡王 |
|
蕭鑠 |
479年—494年 |
齊高帝第八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齊桂陽國(495年—498年)
永嘉國(493年—495年)/桂陽國(495年—498年)丨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永嘉郡王→桂陽郡王 |
|
蕭昭粲 |
493年—498年 |
齊文帝第四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齊桂陽國(498年—502年)
桂陽國(498年—502年)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桂陽郡王 |
|
蕭寶貞 |
498年—502年 |
齊明帝第十一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梁桂陽國(502年—549年)
桂陽國(502年—549年)|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桂陽郡王 |
簡王 |
蕭融 |
502年追封 |
梁文帝第五子
|
2 |
桂陽嗣王 |
敦王 |
蕭象 |
504年—536年 |
蕭融兄子
|
3 |
桂陽蕃王 |
|
蕭悎 |
?—549年 |
蕭象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梁桂陽國(550年—557年)
山陽國(549年—550年)/桂陽國(550年—557年)|食邑2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山陽郡王→桂陽郡王 |
|
蕭大成 |
549年—557年 |
梁簡文帝第八子
|
陳受禪,國除
|
南朝陳桂陽國(560年—563年)
清遠國(560年)/桂陽國(560年—563年)
|
以迎衡陽獻王之功封,食邑4000戶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清遠郡開國公→桂陽郡開國公 |
|
侯安都 |
560年—563年 |
|
|
桂陽國世子 |
愍世子 |
侯敦 |
|
侯安都長子
|
伏誅,國除
|
南朝陳桂陽國(568年—589年)
桂陽國(568年—589年)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桂陽郡王 |
|
陳伯謀 |
568年—589年 |
陳文帝第十三子
|
陳亡,國除
|
參見
註釋及徵引文獻
- ^ 1.0 1.1 《漢書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 ^ 2.0 2.1 《續漢書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 ^ 3.0 3.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 4.0 4.1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 5.0 5.1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6.0 6.1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後漢書 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
- ^ 《後漢書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 ^ 9.0 9.1 9.2 《後漢書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 ^ 《後漢書 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 ^ 《後漢書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 12.0 12.1 《後漢書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 ^ 《後漢書 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
- ^ 《後漢書 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 ^ 《後漢書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 ^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弟一》
- ^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 ^ 《三國志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裴註引《雲別傳》
- ^ 《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 ^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裴註引《吳書》
- ^ 《三國志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註引《吳錄》
- ^ 《晉書 卷十二 志第二 天文中》
- ^ 《晉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 ^ 《北史 卷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 ^ 《宋書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 ^ 《晉書 晉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 ^ 《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 ^ 28.0 28.1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 《南史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 ^ 《南齊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 ^ 《梁書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四》
- ^ 《梁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
- ^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 ^ 《梁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六》
- ^ 《周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
-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