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人口
-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桂阳郡有28119户,156488口。[1]
-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桂阳郡有135029户,501403口。[2]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桂阳郡有11300户。[3]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桂阳郡有2219户,22192口。[4]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桂阳郡有4666户。[5]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桂阳郡有31303户。[6]
行政长官
桂阳守(前205年—前148年)
桂阳太守(前148年—9年)
桂阳太守(25年—457年)
桂阳内史(457年—474年)
桂阳太守(474年—479年)
桂阳内史(479年—494年)
桂阳太守(494年—495年)
桂阳内史(495年—549年)
桂阳太守(549年—550年)
桂阳内史(550年—557年)
桂阳太守(557年—560年)
桂阳相(560年—563年)
桂阳太守(563年—568年)
桂阳内史(568年—589年)
桂阳郡太守(607年—621年)
桂阳郡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南朝宋桂阳国(457年—474年)
顺阳国(456年—457年)/桂阳国(457年—474年)丨食邑2000户→3000户→5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顺阳郡王→桂阳郡王 |
|
刘休范 |
456年—474年 |
宋文帝第十八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齐桂阳国(479年—494年)
桂阳国(479年—494年)丨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桂阳郡王 |
|
萧铄 |
479年—494年 |
齐高帝第八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齐桂阳国(495年—498年)
永嘉国(493年—495年)/桂阳国(495年—498年)丨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永嘉郡王→桂阳郡王 |
|
萧昭粲 |
493年—498年 |
齐文帝第四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齐桂阳国(498年—502年)
桂阳国(498年—502年)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桂阳郡王 |
|
萧宝贞 |
498年—502年 |
齐明帝第十一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梁桂阳国(502年—549年)
桂阳国(502年—549年)|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桂阳郡王 |
简王 |
萧融 |
502年追封 |
梁文帝第五子
|
2 |
桂阳嗣王 |
敦王 |
萧象 |
504年—536年 |
萧融兄子
|
3 |
桂阳蕃王 |
|
萧悎 |
?—549年 |
萧象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梁桂阳国(550年—557年)
山阳国(549年—550年)/桂阳国(550年—557年)|食邑2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山阳郡王→桂阳郡王 |
|
萧大成 |
549年—557年 |
梁简文帝第八子
|
陈受禅,国除
|
南朝陈桂阳国(560年—563年)
清远国(560年)/桂阳国(560年—563年)
|
以迎衡阳献王之功封,食邑4000户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清远郡开国公→桂阳郡开国公 |
|
侯安都 |
560年—563年 |
|
|
桂阳国世子 |
愍世子 |
侯敦 |
|
侯安都长子
|
伏诛,国除
|
南朝陈桂阳国(568年—589年)
桂阳国(568年—589年)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桂阳郡王 |
|
陈伯谋 |
568年—589年 |
陈文帝第十三子
|
陈亡,国除
|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 ^ 1.0 1.1 《汉书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 ^ 2.0 2.1 《续汉书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 ^ 3.0 3.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 4.0 4.1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 5.0 5.1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6.0 6.1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后汉书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 《后汉书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 9.0 9.1 9.2 《后汉书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 《后汉书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 《后汉书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 12.0 12.1 《后汉书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 《后汉书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 《后汉书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 ^ 《后汉书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 《三国志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弟一》
- ^ 《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 ^ 《三国志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裴注引《云别传》
- ^ 《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 ^ 《三国志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裴注引《吴书》
- ^ 《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裴注引《吴录》
- ^ 《晋书 卷十二 志第二 天文中》
- ^ 《晋书 卷九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 ^ 《北史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
- ^ 《宋书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 ^ 《晋书 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 ^ 《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一》
- ^ 28.0 28.1 《宋书 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 ^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 ^ 《南史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 ^ 《南齐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 ^ 《梁书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四》
- ^ 《梁书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 ^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 ^ 《梁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六》
- ^ 《周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 ^ 《陈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 ^ 《陈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 ^ 《陈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