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厌恶

模糊厌恶

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ion),意指在所有伴随风险的不确定性中下注的话,人们倾向于下注已知的不确定类型,而不是未知类型。比如,盒子里有100个球,你愿意赌能够随机摸出的球为红色——如果已知有50个在其中的话。如果盒子里有什么颜色的球全然未知,那么你不会愿意为之下注红色的。一般的风险事情具有确定的概率计算,而暧昧事件则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概率分布本身可能就是未知的。 此现象最早见于1920年代的M.Keynes以及F.Knight各自的论述,随后逐渐被学界淡忘。196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提出的艾尔斯伯格悖论,再次展示了人们的这一选择偏好。同时,这一悖论对于Savage的主观期待效用理論(SEU),提供了直观的反例,形成了此后对于主观效用理论的改进契机。 另一方面,人们也具有模糊偏好的特性(ambiguity seeking),也正是因为在下注情形下赏罚提示形式的不同,从而调动了人们的模糊偏好或者模糊厌恶情绪,从而形成了在效用判断上的自相矛盾从而形成艾尔斯伯格悖论。

在决策理论和经济学中,模糊性厌恶(又称不确定性厌恶)是指对已知风险的偏好,而不是对未知风险的偏好。厌恶模糊性的人宁愿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也不愿意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是未知的。这种行为最早是通过埃尔斯堡悖论(人们宁愿赌一个有50个红球和50个蓝球的骨灰盒,也不愿意赌一个有100个球的骨灰盒,但蓝球或红球的数量是未知的)。 有两类不完全可预测的事件,必须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风险事件模糊事件(又称Knightian不确定性)。风险事件的结果有一个已知的概率分布,而模糊事件中的概率分布是不知道的。这种反应是行为性的,目前仍在形式化。模糊性厌恶可以用来解释不完全合约、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选举中的选择性弃权(Ghirardato & Marinacci,2001)。

不同于风险厌恶

模糊性厌恶和风险厌恶之间的区别很重要,但也很微妙。风险厌恶来自于一种情境,即可以给一个情境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分配一个概率,它是通过风险选择与预期效用之间的偏好来定义的。模糊性厌恶适用于结果概率未知的情况(Epstein 1999),它是在控制了风险偏好之后,通过风险替代方案和模糊替代方案之间的偏好来定义的。 使用传统的两轮Ellsberg选择,A瓮包含50个红球和50个蓝球,而B瓮包含100个球(红球或蓝球),但每个球的数量是未知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严格意义上小于10美元的赔率,而不是一个如果从A瓮中抽出的球的颜色被猜对了,那么他的赔率是20美元,否则就是0美元,这个人就是风险厌恶者,但是她的偏好是不明确的。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严格来说,如果从A瓮中抽出的球比从B瓮中抽出的球严格来说更倾向于相同的赌注,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说成是厌恶模糊性的,但不一定是厌恶风险的。 厌恶模糊性增加的一个现实后果是增加了对保险的需求,因为公众对未知事件的厌恶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和财产(Alary, Treich, and Gollier 2010)。

原因

与风险厌恶主要归因于边际效用递减的风险厌恶不同,模糊性厌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众多可能的解释包括不同的选择机制、行为偏差和对复式彩票的区别对待;这反过来又解释了缺乏对模糊性厌恶的广泛测量。

性别差异

女性比男性更厌恶风险,性别差异的一个潜在解释是,风险和模糊性与男女不同的认知和非认知特征有关。女性最初对模糊性的反应要比男性更有利,但随着模糊性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对模糊性的边际评价也表现出类似的边际评价。心理特征与风险密切相关,但与模糊性无关。调整心理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风险厌恶中存在性别差异,为什么这些差异不是模糊性厌恶的一部分。由于心理测量与风险相关,但与模糊性无关,风险厌恶和模糊性厌恶是不同的特质,因为它们取决于不同的变量(Borghans,Golsteyn,Heckman,Meijers,2009)。

參考資料

  • Daniel Ellsberg. Risk, ambiguity, and the Savage axiom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monics, 75:643--669, 1961.
  • Billot, Gilboa, Samet and Schmeidler (2005). "Probabilities as similarity-weighted frequencies" Econometrica,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