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鲁鱼
漆鲁鱼(1902年—1974年5月),名宗羲(一说宗曦[1]),又名灵洁,四川省江津县(今属重庆)人,中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于抗日战争时期参与成立并领导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卫生部办公厅主任、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2][1]
漆鲁鱼 | |
---|---|
出生 | 1902年 大清四川省川東道重庆府江津县李市乡 |
逝世 | 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 | (72歲)
母校 | 東京醫學專門學校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亲属 |
|
生平
漆鲁鱼于1902年生于江津县李市乡的一个中小地主家庭[3]。1岁丧父,15岁丧母,家境困难,高小毕业后便辍学。他受在上海政法大学执教的叔父漆南薰影响较大。20岁时漆鲁鱼在漆南薰的帮助下到重庆一私立医科学校读书。1924年(民国13年),漆鲁鱼在漆南薰支持下前往日本,进入东亚日本语补习学校学习日语。次年春,漆鲁鱼考进日本东京医学专門学校。[4][5]
留学期间,漆鲁鱼开始接触新思想,喜欢阅读郭沫若、成仿吾、鲁迅等人的作品,并时刻关注中国国内时局,对国共分裂的结果感到惋惜。1927年3月31日,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漆南薰在该事件中被杀害,这对漆鲁鱼造成了打击。后来,漆鲁鱼开始与堂兄弟一道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新青年》《创造周报》等刊物。据漆鲁鱼回忆,其思想受瞿秋白、郭沫若、李初梨、彭康等影响较大。这些理论学习使他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倾向于中国共产党。1927年,漆鲁鱼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的外围组织“中国留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成立的“青年艺术家联盟”和“社会科学研究小组”,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期间曾多次得到郭沫若、夏衍等人的指导。1928年春,漆在研究小组上发言,引起了中共人士的注意,他们与漆进行了谈话。[4][5]
同年,漆鲁鱼收到家里让他回家的来信。当年4月,漆鲁鱼回到上海,遇见了漆南薰之妻凌树珍。凌树珍告诉他,家里负担过重,不能再支持他留日。漆鲁鱼决定先留驻上海,待条件成熟后返回日本。离开上海时,漆鲁鱼将中共中央出版的刊物《布尔塞维克》带到日本,到达日本神户时遇海关检查,发现其携带共产主义读物,日方海关因此怀疑他是共产党员,不准登岸,并对他进行审问。后来日方并未获得其他证据,但依然怀疑其身份,便将其拘留7天后遣返回上海,漆鲁鱼的留日求学生涯由此结束。[5]
1928年7月,漆鲁鱼回到江津。次年10月由中共地下党员陈群生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市坝支部负责支部的理论学习和宣传品起草工作。他谢绝成都、重庆等城市大医院的聘请,在李市坝开办了一家私人小诊所,掩护革命活动[2]。1930年1月经中共江津特支的曾庆云介绍,到中共四川省委报道,继而在1月中旬到达上海开始从事中共的地下工作。漆被分配到中共上海市闸北区第三支部担任支委委员,不久任支部书记,后历任区委秘书长、组织部秘书。同年8月,因书写标语被日本暗探逮捕入狱。在狱一年中,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组织难友展开斗争。出狱后,漆鲁鱼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于1932年4月到达汕头,利用中法药房汕头分行设立中共中央与江西苏区的联络站。1934年春,中共在汕头的环境恶化,中共党组织决定关闭该药房,同年4月,漆鲁鱼被调往中央苏区任卫生部保健局局长。同年9月红军北上,漆鲁鱼留下担任江西军区卫生部部长,曾护理过陈毅等伤员。1935年1月,在一次突围中被冲散,于江西寻邬被俘。[4]此后,漆鲁鱼先后在寻邬县、瑞金县接受审问,他通过冒充国民党军医获释。[4]
1935年6月,漆鲁鱼获释。此时漆身无分文,于是便乞食度日,开始四处寻找中共党组织。他从瑞金出发,经会昌、寻邬、定南、和平,到达广东兴宁,但一路上未能顺利找到中共党组织,于是他又南下,经丰顺、揭阳、潮州,到达汕头,而中共在汕头的联络站被撤。漆鲁鱼决定回到上海,认为在那里找到党组织的机会更大。他在汕头一直等到1935年8月底,裹着从江西穿出来的棉衣,身上长满虱子[2]。漆在途中找到一家慈善机构,通过该机构的资助,漆鲁鱼以难民身份乘轮船返回上海。然而回到上海后他未能联系上自己所熟悉的中共党员,于是便在闸北区北四川路一带乞讨度日,露宿街头。两个月后,漆鲁鱼设法用讨得的钱给电影导演沈西苓写信,然而沈西苓分不清对方身份,没有贸然相见。1935年11月初,漆鲁鱼病卧街头、奄奄一息之时,遇见了社会科学研究会成员何鸣九,何把漆送进医院抢救。在他的帮助下,漆鲁鱼找到在复旦大学教书的堂兄漆相衡。就此漆鲁鱼结束了近半年的行乞生活。长期的乞讨生活使得漆鲁鱼身体虚弱,还感染了痢疾,在漆相衡的照顾下漆鲁鱼身体逐渐好转。漆相衡告知,先前的许多中共党员已离开上海,自己也已脱离中共(漆相衡曾是中共党员),并劝漆鲁鱼也登报脱离中共。漆鲁鱼感到失望,于1935年底不辞而别,返回江津。[2][5]当时中共在江津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于是漆于1936年2月赴重庆,而重庆的中共党组织也遭破坏无法寻找。[4]
后来漆鲁鱼成为重庆《商务日报》评论专栏作者[2]。经凌树珍介绍,漆鲁鱼到重庆《新蜀报》担任国际新闻评论编辑,撰写抗日救国文章,并联络爱国青年和失去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于1936年5月组成秘密组织“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重庆救国会”),漆鲁鱼任总务干事,把大部分薪资捐作活动经费。救国会的活动引起中国共产党的注意,同年9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派张曙时赴重庆取得联系,漆鲁鱼恢复中共党籍。1937年10月,中共重庆市工委成立,漆鲁鱼任书记,直接领导“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活动,此后又建立和领导了“重庆市文化救亡协会”。1938年7月,调任川东特委宣传部长。[4]
皖南事变后,漆鲁鱼根据中共的安排转移到雅安,改名漆颂平。1943年夏在康定任《西康经济社》和《西康日报》总编辑。1945年4月,任成都《民众时报》主笔。次年9月回重庆任《新华日报》主笔,1947年随报社撤退至延安,参加土改和新华总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漆鲁鱼历任西南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西南文教委员会秘书长。1953年底调任中央卫生部办公厅主任,后任部长助理。1958年整风运动中由于工作劳累,突发脑溢血,于是中央安排漆回到四川省。1961年9月,任成都市副市长,后任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在此期间董必武曾写诗表示怀念:“少习岐黄业,长为马列徒。活人兼活国,无忮亦无虞。抗日能从众,持躬若守愚。鸣琴事已治,刻石信相孚。”该诗原件现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性展出[6]。文化大革命中,漆鲁鱼因病残未遭批斗,但家属受波及,使其失去照顾[3],于1974年5月因病逝世。成都市为其举行了追悼会。[4][5]
参考资料
- ^ 1.0 1.1 黎秀娟. 论抗战初期的重庆救国会. 黑龙江史志. 2014, (21): 103-104.
- ^ 2.0 2.1 2.2 2.3 2.4 漆鲁鱼:风餐露宿 万里寻党--党史频道-人民网. dangshi.people.com.cn. [2024-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4).
- ^ 3.0 3.1 江津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漆鲁鱼同志的一生. 江津文史资料选辑 第四辑. 2000: 73–76.
- ^ 4.0 4.1 4.2 4.3 4.4 4.5 4.6 江津县志编辑委员会. 江津县志.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844–845. ISBN 7-5364-3095-7.
- ^ 5.0 5.1 5.2 5.3 5.4 吴刘娟. 漆鲁鱼辗转千里的寻党之路. 文史春秋. 2022, (11): 32-35.
- ^ 百图见证江津党史——二十六、漆鲁鱼与重庆救国会. zt.cqjjnet.com. 2021-04-17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