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危害
(重定向自生物危害)
生物性危害(英語:Biological hazard,Biohazard),又称为“生物危害”,指的是會對人類及动物有危害的生物或生物性物質。這些物質包括但不限於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及含有病原体的組織切片、体液、固体废弃物和呼出氣等。
具有生物性危害的物質,會以國際通用的「☣」[1]圖樣標示。该符号通常用作警告,提醒可能接触到生物性危害物质的人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聯合國編號
生物性危害的物質規範於下列的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number)
- UN 2814 (可感染人類的感染性物質)
- UN 2900 (可感染動物的感染性物質)
- UN 3291 (醫療廢棄物)
生物性危害等級
- 第一級:
- 第二級:
- 第三級:
- 第四級:
- 對於人及動物的危害為最高,尚未有發現任何有效疫苗或其他治療方法。
- 被證實列於此等級的有伊波拉病毒、漢他病毒、拉薩熱等出血熱疾病的病毒。
- 要處理這個等級的生物性危害物質,需要有間合乎第四級標準的實驗室(BSL4或P4)來進行,這類實驗室要有極嚴格的門禁管制,且必定為負壓隔離,以避免破損時外漏。工作人員與待處理物品必需要做到隔離(如將物品放在負壓的手套箱內或是工作人員穿著完整且獨立供氣的隔離衣)。
- 另外日本細菌協會訂定了三等級的實驗室及規範:
- 針對屬於第一級的病原體:
- 一般微生物學實驗室用,无需特別隔離。
- 不管制一般訪客的進出。
- 針對屬於第二級的病原體:
- 一般的病原性微生物實驗室使用。
- 運作時限制一般訪客進出。
- 針對屬於第三級或以上的病原體:
- 使用雙重門且空調系統與外界隔離。
- 牆壁、天井、工作檯等表面需洗淨且消毒。
- 實驗室的空氣需以高性能的過濾設備(如HEPA)及紫外線殺菌後才可排出。
- 需要使用負壓隔離的實驗室。
- 嚴格限制列冊的工作人員才可依標準程序進出。
参见
脚注
外部連結
- "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BMBL)5th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ficial CDC guide.
- "Symbol Making",“生物性危害”标志的诞生过程
- 中華民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扩展阅读
- 何纳(2006),《生物因素危害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50258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