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葉追風135

(重定向自追風135

山葉追風135台灣山葉機車於1986年至1992年期間生產販售的摩托車,型號分為RZR、RZX、RZR-C、RZX-C、RZX-T。此外在馬來西亞,山葉也有販售兄弟車種RXZ-135英语Yamaha RX-Z

山葉追風RZX

車輛詳細規格

原廠規格

引擎形式 二行程單汽缸舌簧閥引擎。 冷卻方式 自然氣冷。
排氣量 約133CC、內徑X行程56*54、壓縮比約7:1。 引擎潤滑 機油幫浦分離式潤滑、混合潤滑。
點火方式 CDI電子點火。 傳動方式 鍊條齒盤傳動。
啟動方式 腳踏起動及推發。 變速方式 左腳6段往復式變速(國際檔:1踩5勾)。
車身長度 RZR/RZX:1970mm 離合器形式 濕式多片離合器。
車身寬度 RZR:725mm RZX:670mm 車架型式 圓管雙鞍式鐵製車架。
車身高度 RZR:1125mm,RZX:1095mm 前後制動 右手前單碟式油壓煞車,右腳後煞車鼓式腳踏煞車。
車身重量(加滿油) RZR:119kg,RZX:115kg 前後懸吊 前30mm伸縮望眼鏡式前叉,後搖藍式搖臂雙槍5段可調避震。
車身軸距 1300mm 前後輪框 前18吋2.75-4PR鋁合金輪框,後18吋3.00-4PR鋁合金輪框。
座墊高度 RZR:750mm RZX:770mm 儀表燈組 12V3.4W*5顆。
汽油箱容量 13公升(包含預備油2.5公升)。 大燈組 12V35W鹵素單燈。
機油箱容量 1200cc(含預備油200cc)。 方向燈組 12V5W*4顆。
齒輪油箱容量 650cc。(交換量600cc) 尾燈組 尾燈12V5W,煞車燈12V21W。
電池規格 12V-3AH加水式電池。

原廠性能

2次減速鍊條比 前後鍊輪46/16 最小迴轉半徑 2,100mm
齒輪比 71/22 爬坡度 25°
齒輪比1速 34/12 最高馬力 22

ps/8500rpm

齒輪比2速 29/16 最大扭力 1.5kg/8000rpm
齒輪比3速 26/19 0-400公尺加速 16.5秒
齒輪比4速 24/21 原廠極速 約表速155KM/h上下(90年代雜誌實測約144公里)
齒輪比5速 23/23
齒輪比6速 22/24

開發背景(1980年代台灣)

1980年代台灣經濟飛躍成長,原本被當作代步及載貨的摩托車逐漸延伸出休閒及競技車種。此外,高度就業率也讓許多年輕人擁有穩定的工作及消費能力。有鑑於此,功學社在1980年代初期自日本山葉發動機引進DT125英语Yamaha DT125二行程越野機車,開始在台灣生產及販售。光陽則於1984年獲得本田技研工業授權,開發出配備本田賽車ATAC閥英语Two-stroke power valve system#Honda ATAC裝置的王牌HX135二行程街跑機車。

王牌135締造出成功與暢銷,不僅成為當時國產街跑機車的龍頭,更影響到DT125英语Yamaha DT125銷路。隔年,光陽進一步對其改款,推出配備鋁合金輪框的王牌HX135RS。

而功學社為了迎頭趕上光陽,並與同是山葉技術支援的萬山機器工業競爭(當時萬山自日本引進RX125二行程機車,頗受歡迎),在參考當時歐洲及日本山葉販售的RZ系列街跑及仿賽後,功學社於1985年底宣布,將推出六段往復式變速的街跑機車,名為追風RZX135。

各時期生產款式

功學社時期RZX(1986-1987)

功學社在開發追風時,採用了DT125的變速箱,再裝上RX125汽缸(加大成133cc),車架則修改自日本YAMAHA RZ125日语ヤマハ・RZ#RZ125(改成雙槍避震)。車體外觀方面,混合了當年YAMAHA的RZ日语ヤマハ・RZRD日语ヤマハ・RD車系風格(造型與RZ125S最相近),尾殼部分是功學社自行研發(據說有整流效果)。而為了讓車身穩固,採用RZ250的方型雙搖臂。嚴格來說,追風並非全新設計的車款,而是以既有零件拼裝而成。此外,引擎構造也很簡單,更沒有類似王牌ATAC閥的技術。不過因為了配備YEIS,所以追風在加速與油耗方面,表現得很不錯。

*後來根據日本yamaha靜岡廠技師的說法,追風是由馬來西亞的rz車型延伸的車款,並且結合追風的汽缸與rx125並不通用、變速箱亦不與dt125通用等情況,追風與rx125應無太大的關係。

1986年rzx135上市後,因為擁有馬力極大加速快,故障率低又省油等優點,迅速引起國內一陣轟動。此外,保養維修亦十分容易(因為結構簡單)。這些特色,讓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成為1986年度話題性最高的暢銷車款。(當時售價約為新台幣5萬6千元左右)

這個時期的追風為RZX款,採街車式低把手,主要有紅黑白、藍黃白、黑金紅三種塗裝(車架與坐墊均為黑色),輪框為銀色鋁合金材質,碟盤為劃線碟樣式,排氣管則是黑色一體成型。

台灣山葉時期RZR/RZX(1987-1989)

1987年,在山葉介入下,功學社合併營運不佳的萬山機器工業,改組為台灣山葉機車。除了接手原本萬山的銷售業務外,台灣山葉也開始計畫對追風改款。而當時有許多年輕人為了流行及競速,紛紛幫愛車換裝分離式把手,或是加上賽車整流罩。

1987年中,台灣山葉推出追風仿賽款RZR135,其參考自日本山葉TZR250英语Yamaha TZR250仿賽的整流罩設計與車殼塗裝,並且配備了分離式把手。追風(RZR)不僅成為台灣第一部國產仿賽機車,其締造的高銷售量,更替台灣山葉賺進了大把鈔票。同時RZX也進行改款,成為YAMAHA GP車隊塗裝的街跑車。而光陽雖然趕緊跟進,於1987年推出改款王牌HX135SS(詳見追風的對手-對決王牌追風135)。但是無論在銷售量或評價上,仍舊不及追風。

台灣山葉時期(1987-1989)的追風,型號共分為街車版RZX,以及仿賽版RZR。兩款的差異,僅在於整流罩與把手及照後鏡方面。RZX主要有紅白(車架與坐墊輪框為紅色)、藍白塗裝(車架為藍色,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白色)。RZR也同樣有紅白(車架與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紅色)、藍白塗裝(車架與坐墊為黑色,輪框為白色)。

台灣山葉時期RZR-C/RZX-C、RZX-T(1989-1992)

追風競速及改裝

追風的競速表現

在原廠車況正常的騎乘狀態下,第三檔表速便可破100km/h。此外,起步可一路順暢加速至表速130km左右,尾速極限更達表速150km以上。但是追風也因為重量過輕,以及車台懸吊剛性不足等缺點,雖然原廠已經將前輪設計成更安全的碟式煞車,但是卻因車體配重傾向於頭重腳輕,騎士在高速行駛時面臨緊急煞車情況下容易轉倒而釀成事故。

掀起飆車風潮

1980年代起,因應都市計畫的施行,台灣各地新建許多寬廣道路,並且規劃日後用來擴張都市的重劃區。1985年左右,陸續出現許多甫從工廠下班的年輕人,夜晚在新開筆直的道路上騎快車。這種情況到了周末及暑假,更加肆行。

1986年追風上市後,因為其馬力大、加速快、構造簡單,改裝潛力十分驚人。於是許多年輕人開始騎著追風競速,甚至進行地下賽車。如台北大度路[1]、台中文心路、台南五期重劃區屏鵝戰備跑道等,都可見其芳蹤。

1987年起,台灣飆車風潮進入白熱化階段,許多追風換上改裝排氣管及加大汽缸,在涼爽的仲夏夜群起狂飆。然而此舉造成不少人在飆車時,速度過快發生意外,又因為沒戴安全帽,導致頭部著地慘死。更發生過有追風閃避不及,失控撞上鐵牛車後起火,騎士當場斃命的悲劇。以至於當年社會對競速型跑車觀感不佳,有著「草蓆車」的俗稱!

除了追風以外,當時也有許多機車活躍於飆車熱潮,如:山葉DT125光陽王牌HX135三陽達可達光陽名流100及後來的水冷式光陽名流150等。而警察也開始把取締飆車,視為每年重大治安任務。

追風改裝

當時改裝追風的方式五花八門,改裝品亦繁。除了配備全段加速管外,還換裝150CC甚至175CC汽缸。有人則把追風改成雙燈造型,或是拆下車頭罩以減輕車重,也有人換上模仿GP賽車的整流罩。

追風的對手

對決王牌

功學社之所以推出追風,就是要跟王牌一較高下。為了"公平競爭",追風也特意換裝135CC汽缸(不同於日本款RZ125)。此外,功學社替追風刊登的上市廣告,更處處影射光陽王牌(如馬力比較、變速比較、加速比較、油耗比較)。1986年追風問世後,各家機車雜誌如「風火輪[2]」、「摩托車[3]」,也時常拿兩台車相比,分別測試其加速與操縱性能。

事實上最能與追風匹敵的對手,也只有光陽王牌。許多騎乘追風的車主,一旦在路上遇到王牌,便開始相互挑釁。王牌雖然馬力略小(19匹),但憑藉著ATAC及較追風短 小的車身,實力也不容小覷。而追風王牌大對決,更是夜晚飆車的精采戲碼。

不過在加速與極速上,追風仍舊略勝一籌。而王牌HX135RS僅有五段循環變速,也較為遜色。雖然1987年推出的王牌HX135SS,配備了六段往復式變速及瓦斯避震,並改採本田ROTHMANS賽車配色,意圖扳回一城。但在之後的雜誌並無再將王牌135ss與追風135兩台做深入評比測試,造成後人以為王牌135ss性能上也輸給追風135的誤會。實際上王牌135ss與追風135的性能是不相上下的。改裝狀態下的王牌135ss體質甚至比追風135良好。此外,也因為王牌ATAC閥不甚穩定(利用機械控制閥門),以至於在騎乘上反倒沒有追風順暢。

被NSR150擊敗

為了扭轉被追風稱霸的市場,光陽於1988年底宣布,即將推出一款全新開發,結合本田最先進科技的仿賽機車。1989年,光陽第一代NSR150正式量產販售,引擎號碼為NS150R,售價約新台幣8萬元左右。(NSR原是HONDA GP車隊的主力賽車,1986年首先在日本推出市售車款Honda NSR250英语Honda NSR250R-MC16。

第一代光陽NSR擁有150CC單缸水冷引擎,及國際檔六段變速,可爆發出23.5匹的馬力。當時機車雜誌有實測並報導,NSR在切掉排氣管中段末的老鼠尾(封管打孔段)後,馬力則可直上27.5匹! 此外,又配備當年最先進的本田賽車RC閥技術,不僅比王牌的ATAC閥穩定(由電腦控制閥門),在高轉數下更能夠持續再加速。車架方面,NSR採用了方型鋼管環抱式,單槍雙搖臂車架。前後懸吊為31mm前叉、後單槍中置可調避震。煞車系統則是前後單碟式油壓煞車。

相較兩者,第一代光陽NSR可輕易飆上表速180KM/h,追風僅能到155KM/h左右。而車架懸吊的穩定度,追風亦不如NSR。此外,追風為前碟後鼓煞車,NSR則是前後碟式煞車。總整體來說,追風屬於1980年代的設計,NSR已經把國內機車界帶入了90年代。

於是,不斷有許多追風在路上,被NSR150加速超越。面對這款擁有GP賽車血統的新銳二行程仿賽,追風幾乎處於劣勢。雖然憑藉著較便宜的售價,及優異省油表現,追風銷售量仍舊不差,但是已經失去昔日"國產最速機車"的光芒。

追風零件停產及車輛維修

目前除少數與愛將150通用的零件有生產外,大多數已經斷料,維修必須找庫存零件或是從東南亞進口。 中國生產車型 勁虎150 也有部分零件可以通用

停產零組件及替代品

已停產零組件 原製造或代工廠商 目前可替代零組件
火星塞 原NGK製造(BP8ES) 可以同廠牌B8ES火星塞替代
高壓線圈 原TIC代工 可以他廠牌高壓線圈替代(山葉迅光可用)
CDI電子點火 原TIC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XZ135之CDI替代
碼表 原Tatung代工,共有方型與三環型兩款 可用YAMAHA YBR系列車種碼表替代
化油器 原MIKUNI製造(VM24SS) 可用KEIHIN PE26或四行程化油器替代
離合器片 原YMT製造 可用山葉愛將150原廠或FCC改裝離合器片替代
煞車總磅 原YMT製造 可用其他車種原廠總磅(1/2規格 12.7mm)替代
煞車卡鉗 原YMT製造 可用YAMAHA FZ系列車種原廠卡鉗或(市售改裝卡鉗+卡鉗座..若搭配原廠碟盤..對向式卡鉗則需用薄型卡鉗)
方向燈組 原INJEX代工 可用山葉愛將150原廠或YAMAHA他款檔車方向燈替代
尾燈組 原INJEX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XZ135舊款尾燈組替代
前後輪框 原YU SHIN代工 可用馬來西亞RXZ135輪框替代

電影中的追風

內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