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楫(1515年—1552年),思豫小山,是一位明朝之知識份子。[1]

生平

陸楫出生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廿八。他的父親是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陸深[1]

他年幼時學習及寫作表現突出。在他的兄長陸桴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逝後,老年喪子而深感悲痛之陸深對陸楫的教育態度慈愛而相對溫和。[1]

嘉靖三年(1524年),他開始成為姚時望的學生,專注於研讀史學經典著作。[1]

在陸深被貶謫至福建延平府擔任同知後,陸楫隨之前往當地,並在閱讀剛寫成之《道南三書》後,仰慕楊龜山羅豫章李延平等人之思想論述。[1]

因自小患病體弱,陸深擔憂陸楫身體健康難以承受[2],在二十歲前後才開始讓他參加科舉[3]。 陸深在山西擔任督學職務後,家中經常聚集當地知名知識份子,刺激了陸楫的學習和寫作能力發展。[1]

嘉靖十四年(1535年),陸楫入學於松江府府學。此後,陸楫起初在科舉上有突出表現,但隨後屢屢結果不理想,情緒心態大受影響。[1] 除閱讀儒家科舉經典等,他也閱讀了許多野史著作。[1] 他的言行舉止和人格表現非常符合當時知識界之傳統儒家價值觀等,備受眾人推崇看好。[1]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陸深病情加重,陸楫日夜盡心服侍父親,為父親尋得各地名醫;在父親死去後,他顯得十分哀傷,並盡力為父親處理許多後事。除此之外,他對母親梅夫人也十分照顧。[1]

他過世於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五月晦日,享年三十八。[1]

陸楫對於當時中國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不同族群和歷史等,有超越於其身處社會氛圍之觀點。[4]

著作

他著有《蒹葭堂稿》、《古今說海》等。[1]

家庭

元朝時有陆子順居住在华亭马桥镇,生子陆餘慶。餘慶生德衡,始遷上海。德衡生陆璿,號筠松,生陆平,號竹坡,以子陆深貴追贈官职。陆深,世稱俨山先生。母亲梅氏,封淑人。

陸楫的正室是唐氏,側室瞿氏,生了五個兒子但都很快就死亡,另有一個女兒,嫁给大理评事潘允合子。母親梅夫人使陸楫的從姪兒陸郯蔭襲[1]

參考來源

  • 陆树声《明故恩荫太学生小山陆君墓誌銘》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李昭鴻. 陸楫及其《古今說海》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1: 16–19. 
  2. ^ 儼山集 : 儼山集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8] (中文(臺灣)). 
  3. ^ 蒹葭堂稿 : 二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202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中文(臺灣)). 
  4. ^ 林麗月. 陸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兼論近年明清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新史學. 1994, 5 (1): 131-153.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