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畿服
五服说解释中的疑问
《周语》对五服说的记载如下:
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我还有些疑问,主要有两点:
- 五服是否分别对应“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
- “日祭、月祀、时享”是否可以翻译为“每日祭祀地祇,每月祭祀天神,四时祭祀宗庙”?
把五服和“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对应起来,我是参考的徐永生《读《西周史》有感》一文。从上下文看,这种解释确实可能成立。徐永生的这篇文章载于《中国先秦史研究动态》2002年2期,而《中国先秦史研究动态》为中国先秦史学会所编。但如果细读徐氏一文,会发现有一些初等的错误。看来专业学会的专业刊物亦不可信呢!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这种解释置疑的原因。
把“日祭、月祀、时享”中的“祭、祀、享”解释为“祭祀地祇、祭祀天神、祭祀宗庙”,主要是参考自《周禮·地官》:「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这句话。但“享”字也可以作“献物”来讲,这样仍然可以和“岁贡”相呼应。所以,我现在比较迷惑“享”字应该如何解?
我手头缺少基本的资料,专业又非史学,希望大家可以帮我去查阅一下。--Mountain(Talk) 13:54 2005年5月29日 (UTC)
- *五服是否分别对应“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应该是如此。记得曾经读到,五服是指按照距离王畿的远近划分的亲疏关系,后面的日祭等等是这五服对应的义务(提供日常用品,护卫,政治义务等等)。也就是提供每日、每月、四时的祭祀用物,日祭实际上是提供日常用品,想来月贡时享也是如此。岁贡是每年朝贡一次,终王是指戎狄每代朝贡一次就可以了,大概只有政治上的意义了(好像齐桓公时,楚称王,被打败后,就是去掉王号,上贡一车荆茅表示臣服的)。不过我对时享的解释有些疑惑,好像四时四季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只有春秋两季,那么尚书里的时可以指四季的么?--Alexcn 17:07 2005年5月29日 (UTC)
- 《国语·楚语下》有“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的话,结构和这里非常类似,估计“享”应该是祭祀的意思。如果确实这样解释,那祭、享、祀等有什么区别呢?关于四时我回去再查下资料。从“日、月、时、岁、终”的序列来看,“时”如果不作“四时”讲,那应该是什么呢?--Mountain(Talk) 18:24 2005年5月29日 (UTC)
- 我查阅了冯时先生的《中国天文考古学》,对于四时有这样的解释:四时是分至四气,来源于历法的制定;而四季则来源于农业生产周期;在殷商时代这两个系统还没有结合。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完整的四方和四风的概念(这里有照片),东南西北四方和太阳的运行有深刻的联系,分别对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尚书·尧典》中已经有“定四时”的说法了。--Mountain(Talk) 00:54 2005年5月31日 (UTC)
- “四时”的确是分至四时:)那么“时享”是不是应该解释成给周天子在分至四时的祭祀提供祭品,或者仅仅是说天子应当在四时祭祀。--Alexcn 05:01 2005年6月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