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馬卓安
未能入選特色條目
(自薦) 大家好!我是一位新用者,這是我從英文版維基翻譯過來的一篇文章,英文版本身已經是「特色條目」,所以我相信經翻譯後,中文版也應該可以,多謝!!--Hayden 17:20 2006年5月1日 (UTC)
- (+)支持翻譯的很棒Sangye 17:41 2006年5月1日 (UTC)
- (!)意見对于内部链接已存在词条就不必加英文注释了,例如克林顿。--Hennessy 09:38 2006年5月2日 (UTC)
- 已作出了修訂。--Hayden 04:35 2006年5月3日 (UTC)
- (=)中立,大致上支持成為特色條目,只有數點問題:「但似乎馬卓安會婉拒這項殊榮,或聲明不會接受。」用「似乎...會」有未來式的意思。「其實,我們從今日回顧的話,不難發現,大眾對馬卓安首相有如此評價,或多或少顯得有欠公允。因為畢竟,他始終開啟了和愛爾蘭共和軍的對話,也成功使英國疲憊不堪的經濟從黑色星期三以後慢慢復甦過來。」這一句會不會有點主觀。Stewart><惡龍 06:04 2006年5月3日 (UTC)
- 就第一點而言,因為英文版用了"likely"一字,所以應該含有猜測的意思。至於第二點,我也說不清,有可能是英文版作者的觀點,但也有可能是為馬卓安不太好的政績,補回一些美言--Hayden 07:51 2006年5月3日 (UTC)
- (+)支持內容相當完整,以政治人物的條目來說絕對稱的上特色條目。Lecter 17:32 2006年5月8日 (UTC)
- (-)反对。文中还有一些英文没有翻译。另外“雜記”部分有些不伦不类,有必要存在么?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03 2006年5月10日 (UTC)
- 其實,只要有留心看的話,便不難發現文中的英文都是「中英對照」的,這些主要是人名,地名和機構名,原因是中文維基有關英國的條目實在十分不足,所以才中英對照,方便日後創作條目時避免在翻譯上出現差異。另外有些中英對照是名家之言和著名語句,故此列出英文原文,相信是無可厚非的。至於"雜記",其實應該用"花絮"稱呼更好,雖然內容不是很重要,但卻能活化僵硬的正文,又能補充正史所不能提供的資料,更可以從另一面分析,有何不好呢?而雜記的第一、二項分別取自《泰晤士報》和《衛報》,讀回原文,著實也有意思,不可說沒有價值,又何來"不伦不类"?古時司馬光著《資治通鑑》,既取官修史著,但可信的野史也絕不拒之於外,以對史事有恰當評論,所以,我想"雜記"(或花絮)有其存在價值。--Hayden 11:55 2006年5月10日 (UTC)
投票結果:4人投票,2票贊成,1票中立,1票反對,未滿5票支持,未能入選。但精神可嘉,鼓勵繼續努力令條目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