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外滩),后曾改称东方大楼,是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位于今上海外滩,南邻格林邮船大楼。大楼选址于当时上海公共租界的外滩29号,启建于1911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1],协盛营造厂承建,并在1914年建成。目前,进驻此建筑的是光大银行外滩支行[2]。1989年,大楼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上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概要
类型建筑物
建筑风格文艺复兴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9号
坐标31°14′35″N 121°29′08″E / 31.2431°N 121.4855°E / 31.2431; 121.4855
起造1911年
竣工日1914年
托建方协盛营造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通和洋行
保护情况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上海外滩建筑群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6年
编号4-220
认定时间1996年
地图
地图

值得注意的是,大楼是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幢由法国人出资建造的,也是目前唯一一幢只有三层的大楼[3]。而且,其平均层高达7米多,是外滩建筑中平均层高最高的建筑[3]

历史

 
左起︰禅臣洋行东方汇理银行共济会大楼,拍摄于1871年

1889年,东方汇理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1],起初在上海法租界内。在东方汇理银行进入上海之前,华俄道胜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法国贴现银行就已经拥有了外滩29号的地皮。故,在东方汇理银行入驻之前,这里由华俄道胜银行使用[3]。1907年,华俄道胜银行迁入外滩15号,东方汇理银行便进驻这里[3]。1911年,该行将原楼拆除重建,新楼在1914年建成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法国成立维希政府,所以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得以继续营业。1956年,该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

建筑特色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高21.6米,3层,占地1236平方米,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1],钢筋混凝土框架,文艺复兴式建筑。立面构图采用三段体,花岗石墙面,表面上嵌有不少浮雕,包括门窗额、墙面最高处和柱头上。底层4扇大窗处理成为高大的拱门,钢窗装饰,拱窗之上均有雕塑。入口门廊有巴洛克风格的折断山花,圆形立柱列于两旁。二三层中部还有贯通的爱奥尼式柱2根。大楼内部,以大理石装修,楼梯居中,上有玻璃顶棚,营业大厅采光良好[1]

图片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