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号

不列颠号(英语:HMHS Britannic),是一艘英国皇家邮轮,也是白星航运公司旗下的3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之一,属于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的姐妹舰,亦是三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中最庞大的和最后下水的一艘邮轮。

不列颠号
皇家医疗船-不列颠号
概观
拥有国British Blue Ensign英国
拥有者白星航运公司
(White Star Line)
母港英格兰利物浦
制造厂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
(Harland and Wolff),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
动工1911年11月30日
下水1914年2月26日
服役1915年12月23日
结局1916年11月21日于希腊凯阿岛附近四英哩处的凯阿水道英语Kea Channel 触及德军潜艇U-73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
技术数据
排水量53,000 英吨
全长269.11米(882.90英尺)
全宽28.65米(94英尺)
吃水10.58米(34.70英尺)
动力24台双端及5台单端锅炉。两台往复式三胀蒸汽机及一台低压蒸汽轮机(不可反转)。
最高速度总输出约为50,000匹马力,极限船速约为59,000匹马力。
乘员1215人
载重容积待补

不列颠号刚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下水。由于从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吸取的教训,它被设计成三艘船中最安全的一艘,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设计更改。在被征用为医疗船之前,它在贝尔法斯特的建造商哈兰德和沃尔夫服役了好几个月。随后1915年和1916年于在英国和达达尼尔海峡之间服役。1916年11月21日上午,它在希腊凯阿岛附近四英哩处的凯阿水道英语Kea Channel触及德军潜艇U-73号布设的水雷,并在随后的55分钟后沉没,造成30人死亡,1035名幸存者从水上和救生艇中获救,成为一战中损失最大的船只。[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白星航运公司获得至尊号(RMS Majestic)作为战后赔款的一部分,补偿不列颠号的损失。1975年,法国海军军官、探险家雅克-伊夫·库斯托于达达尼尔海峡发现了残骸,目前与泰坦尼克号残骸并列成为海床上最大的邮轮残骸。[2]

诞生背景

 
正在建造的不列颠号

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著名富翁之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想出垄断横渡大西洋航线的念头,并成立国际商业海洋公司,购买感兴趣的邮船公司,并于1901年买下了雷兰航运(Leyland Line),1902年买​​下了白星航运公司。白星航运的竞争对手冠达邮轮董事长因弗克莱德勋爵因此向英国政府寻求援助。面对走向低谷的英国邮轮船队和随之而来国家声望的丧失,英国国会感到这是对于大英帝国的严重耻辱,于是决定捍卫冠达邮轮。1903年6月,英国政府与冠达邮轮签定为期20年的合同和260万英镑的贷款,每年向其公司提供15万英镑的支援,并鼓励冠达邮轮建造量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船。作为回报,这些舰艇将按照海军部的规格建造,以便在战时用作辅助巡洋舰,最终在1907年,冠达推出两艘新型快速邮轮卢西塔尼亚号毛里塔尼亚号,投入跨大西洋航线。

到了1907年左右,白星航运开始感到不支。白星航运东主布鲁斯·伊斯梅意识到,如果没有新的船只来与冠达航运竞争,白星航运就非得关门倒闭不可。于是伊斯梅在母公司国际商业海洋公司的支持下,着手计划建造三艘比冠达航运的船只还要长一百呎的远洋客轮[3][4]。 第一艘命名为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第二艘命名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第三艘命名不列颠号(RMS Britannic),计划在跨大西洋航线上以前所未见的规模与高级装潢超越对手[4]。 据传,不列颠号计划中的名称为“济甘提克号”(Gigantic),意思为巨大的(Gigantic),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改名为不列颠号(Titanic在英语上与Gigantic都有相似意思,利用改名避免乘客容易将两艘船关联一起)。它也是白星航运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蒸汽船的第3艘船。

建造和整备

施工・下水・装修

不列颠号在1911年11月于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开始建造,于使用建造奥林匹克号的船台开始搭建,随后并于1914年2月26日下水,于贝尔法斯特的造船厂缓慢舣装。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拖慢了她的舣装工程。1915年她作为医疗船投入服役,并冠上“皇家医疗船”(His Majesty's Hospital Ship,简写HMHS)的前缀。当时该船被称为“永不沉没之船”。因为采用双层防水铁壁,并比泰坦尼克号多装一组水密隔舱,被认为坚固不已。

尺寸和布局

做为远洋定期船的设计

 
在南安普顿的不列颠号

由于在战争期间改建为医疗船,且亦作为医疗船沉没,因此许多不列颠号的设施实际上从未安装到船上。较引人注目的是,白星航运计划在所有头等舱装设独立的卫浴设备,这在当时是一项创举,即使是不列颠号的两艘姐妹舰,不少头等乘客也要使用公共卫浴设施[5]。同时,儿童的需求在不列颠号的设计中也受到注意,因而计划在小艇甲板设置游戏间[6]

和姐妹舰一样,不列颠号的设计包括了贯通小艇甲板至F层甲板的主楼梯,但是不列颠号的主楼梯被重新设计的更加豪华,许多装饰也与姐妹舰不同。而被重新设计的还有在泰坦尼克号才添加的巴黎咖啡厅,并在A层甲板设置阳台咖啡厅。

基于泰坦尼克号的事故,不列颠号的水密隔舱与姐妹舰显著不同,当中包括了加宽的双层船体、在发动机室内添加一个额外的隔舱、15道水密隔舱有6道延伸至B层甲板(其他隔舱延伸至D层甲板),令她能在类似事故中保持漂浮。此举令船体重量上升了2000吨,为了保持航速还添加了一组18000匹马力的蒸汽涡轮发动机[7]

除了船体内部的不同外,不列颠号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与姐妹舰完全不同的救生艇吊艇架。这种吊艇架可以同时与六艘救生艇相连,并可以电力降下救生艇;如果船身向一侧倾斜,还可以将对侧的救生艇摇到另一侧下水,令可获救人数提高。白星航运的计划,是安装八组(左右各四组)新型吊艇架,并携带超过60艘救生艇。不过在1915年服役时,不列颠号只携带了55艘救生艇,每艘定员75人,即使如此救生艇容量也比她的定员(本舰做为医疗船定员3309名、两艘姐妹舰的设计定员3547名,包括船员在内)还要多[8]

 
在那不勒斯的不列颠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触雷沉没

 
1916年11月23日,纽约日报所刊登不列颠号沉没的新闻报导

1916年11月12日晚上,不列颠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英国命令查尔斯·巴特勒(Charles·Butler),要他指挥这一只巨轮到中东运送英国伤兵回国。在11月19日经过那不勒斯补充物资。 11月21日,再次返回地中海,前往利姆诺斯岛。上午8点,它抵达希腊的基亚岛水域。德国的U-73号潜艇正在附近游弋,寻找目标。在8点12分,右舷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船身抖动了一下。餐厅里,医生和护士们奉命在接到船长的弃船命令之前留在原地。

U-73号放置的水雷在第一道水密墙附近爆炸,一号和二号水密舱开始进水。而且海水还沿着消防信道进入了四号水密舱。水雷爆炸后,破坏了油压控制系统,船上5号和6号水密舱之间的密封门无法关闭。船首开始向下沉。雪上加霜的是,为了通风,许多离海面比较近的舷窗都没有关闭。海水在这里找到了入口。意识到这些情况后,巴特勒船长下令迅速靠岸,在附近的基亚岛冲滩搁浅。附近的英国军舰也赶来救援。水进得似乎比船跑的速度要快。

在不列颠号仍以20节速度行驶的同时,人们开始放下救生艇。船后部的情况比较混乱,一些人擅自放下了救生艇,结果其中的两艘被不列颠号的大型螺旋桨推进器吸了进去,救生艇及约20名船员均遇难死亡。螺旋桨也损坏了,慢慢停下来。巴特勒船长意识到沉没不可避免,下令弃船。仍在机舱内忙碌的锅炉工听到汽笛的尖啸,纷纷扔下手头的工作,沿着唯一可用的四号烟囱的检修管道匆忙逃生。 9点7分,不列颠号右倾沉没,遭水雷攻击后还不到一小时。沉没之前,船上曾经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导致海水更加汹涌地灌进船舱。因是正是工人更换的时候,所以防水门被打开。沉没位置是37°42'05"N,24°17'02"E,大约400英尺(122米)的海水之下。沉没时间大约是57分钟左右。死亡人数的30人中,只有5人是溺毙。

战争补偿

不列颠号的沉没被英国视为战损。作为补偿,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的汉堡-美洲航运将当时仍在建造中的俾斯麦号(SS Bismarck)交给白星航运。

之后新船在1922年3月完工,并重新命名为至尊号(RMS Majestic),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启航后10年)抵达南安普敦,5月11日服役,与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注 1]、荷马号(RMS Homeric)组成白星航运1920年代的三巨头。至尊号的吨位比不列颠号高出8000吨,并保持排水量最大的远洋定期船直到1935年才被超越。[9]

残骸

 
 
残骸位置

不列颠号的残骸位于37°42′05″N 24°17′02″E / 37.70139°N 24.28389°E / 37.70139; 24.28389 ,大约400英尺(122米)的水中。当前该船被视为战争坟墓保存,它于1975年12月3日由法国海军军官、探险家、生态学家雅克-伊夫·库斯托( Jacques Cousteau )所发现,在拍摄这次探险的纪录片中,库斯托还与当年船上的几名幸存人员举行了会议,其中包括沉船事故的幸存者希拉·麦克贝斯·米切尔 (Sheila MacBeth Mitchell)。1976年,库斯托第一次和他的潜水员一起进入沉船。他表示,这艘船是被一枚鱼雷击沉的。[10][11]

其中不列颠号残骸呈现侧躺的姿态,隐藏了当初接触到地雷的撞击区域。在前井甲板的正下方有一个巨大的洞。这也导致船首甲板呈现严重变形的状态,不过船身的外部结构特征,包括螺旋桨,以及大量的上层建筑和船体仍然完好无损。货舱被发现是空的。前井甲板的首楼机械和两台货物起重机保存完好。前桅杆则弯曲并位于沉船附近的海床上,上头仍然附着瞭望台。被认为丢失的铜钟于2019年的一次潜水被发现,它从桅杆上掉下来,直接躺在海床上的瞭望台下面。在距船甲板几米处的区域发现了1号烟囱。在位于船尾的碎片地带则发现二号、三号和四号烟囱的残骸。旁边则散落着煤块。[12]

1995年在NOVA拍摄的一次探险中,曾在1985年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和1989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战舰残骸而闻名的罗伯·巴拉德博士使用先进的侧扫声纳访问了沉船残骸。图像是从遥控车辆上所获得,但没有穿透残骸。巴拉德发现船上所有的烟囱状况都非常好。[13] 1996年8月,不列颠号残骸被西蒙·米尔斯买下,他写了两本关于这艘船的书:《不列颠尼克号——最后的泰坦和人质财富》。[14]

1997年11月,由凯文·古尔 (Kevin Gurr) 领导的国际潜水员团队使用开路三重混合潜水技术,以新可用的数位影片参观和拍摄沉船残骸。1998年9月,另一支潜水员小组对沉船进行了探险。并产生了比以往更多的图像,包括四个电报、舵和船长桥上的遥控马达的影像。1999 年,适应洞穴潜水的潜水员进行了第一次潜水探险,该探险影片后由由国家地理、BBC、历史频道和探索频道播出。

2003 年 9 月,由卡尔·斯宾塞(Carl Spencer)率领的探险队潜入沉船。[90]这是第一次潜水进入不列颠号室内的探险,所有底部的潜水员都使用闭路循环呼吸器 (CCR)。潜水员雷·毕晓普(Leigh Bishop)从沉船内部带回了第一批照片,他的潜水员伙伴发现几扇水密门是开着的。多年来,国家地理频道和英国第5频道对斯宾塞的探险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流行文化

2000年,以不列颠号沉没事件为背景的电影《烈血英伦英语britannic (film)》以录像带和电视首映形式发行,这部电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述了一名德国特工因不列颠号携带弹药而进行破坏不列颠号的计划,但却与一名曾在泰坦尼克号上幸存的女子相恋的爱情故事。[15]2016年12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播出纪录片《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双胞胎——不列颠号的灾难》;由凯特·亨伯(Kate Humble)和安迪·托贝特(Andy Torbet)担任主持人,它使用了最新的沉船水下影片,并与幸存者的亲属进行了交谈。[16]

2016年11月,正在开发电脑游戏《泰坦尼克号:荣耀》的美国公司Vintage Digital Revival曾上传不列颠号沉船过程的电脑模拟影像,并在2020年6月19日发行电脑游戏《不列颠:地中海的守护神》。[17]

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1. ^ Vladisavljevic, Brana. Titanic’s sister ship Britannic could become a diving attraction in Greece. Lonely Planet.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英语). 
  2. ^ Chirnside 2011,第275页.
  3. ^ "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Navigation to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and Labor"(pp. 395-399). 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Navigation. 1903-06-30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4. ^ 4.0 4.1 Bartlett 2011,第26页.
  5. ^ Chirnside 2011,第227页.
  6. ^ Chirnside 2011,第225页.
  7. ^ Chirnside 2011,第220页.
  8. ^ Chirnside 2011,第224页.
  9. ^ Chirnside 2011,第107页.
  10. ^ Brittanic Jacques Cousteau's Search for Titanic's Sister Ship, Brittanic Full Documentary. YouTube. 2014-09-05 [2016-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7). 
  11. ^ British Red Cross ship hit by torpedo. The Times (59868) (London). 23 November 1976. col F, p. 8.  模板中使用了待废弃的参数(帮助
  12. ^ Chirnside 2011,第277页.
  13. ^ « HMHS Britannic Expedition Summary 1976–1999 », Marconigraph on The Internet Archive. Accessed 7 April 2011.
  14. ^ Chirnside 2011,第284页.
  15. ^ Britannic (2000) (TV). Imdb.com. 2000-01-10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7). 
  16. ^ Rees, Jasper. Titanic's Tragic Twin: The Britannic Disaster felt under-researched but the survivor testimony was grimly fascinating –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6-12-05 [201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17. ^ 'The Deep' book review - Voyage of nightmares and memories. The New Indian Express.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书目

注释

  1. ^ 在白星航运的跨大西洋“快速服务”船队中,只有奥林匹克号安然度过战争并继续服务同一航线。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