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埔 (台北市)

台北市地名

五分埔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东部,大岭头丘陵北方。在清领时期,此处是原住民平埔族麻里锡口社的活动范围,在清乾隆34年(1769年)时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周姓何姓沈姓杜姓李姓五家向平埔族人买下这块地开垦,五分埔因此得名,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贫瘠不宜农耕,再加上该地段后来设精神病院和猪哥寮(种猪繁殖交配所),更被一般人视为卑贱。昔日曾流传过“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猪哥寮(五分埔的人有够倒楣,有疯人院还有猪哥寮)”的俗语。南边曾有个名为永春陂的陂池,因福建永春人开垦而得名。[1]

五分埔
五分埔的街道
表记
汉字 五分埔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五分埔
台语白话字Gō͘-hun-po͘
台语罗马字Gōo-hun-poo
日语假名ごふんぽ (Gofunpo)

最初的五分埔面积约四,约是今日松山路以西的五常里东侧、五全里东侧及四育里四维里的范围[2]

以成衣批发闻名的五分埔商圈集中在松山路以东、永吉路以北、中坡北路以西的永吉里一带,邻近台北捷运板南线后山埤站松山新店线松山站

历史

 
隶属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五分埔大字(1932年七星郡管内图)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该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五份埔庄[a](闽南语:Gōo-hūn-poo[3]),隶属于大加蚋堡。该庄北与锡口街为邻,西边为兴雅庄三张犁庄,东边为后山陂庄中陂庄,东南边为后山庄[4]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台北厅,编为第六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五、六两区合并,并改名“锡口区”。1920年(大正九年)五份埔庄改制为五分埔大字,隶属于台北州七星郡松山庄,下辖小字竹巷尾及永春坡。1938年4月,松山庄并入州辖台北市[5]

战后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1946年2月台北市划分为10个区,五分埔地区隶属松山区,划为五全、永春2里。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五分埔地区被划分至新设的信义区[5]

台北市政府自2000年于五分埔一带设置了五分埔次分区,但相较传统五分埔地区,多了西北角属于兴雅的雅祥里(兴雅国小一带);少了南半部的广居里(原五分埔疗养院周边)、安康里东侧、三犁里东侧、国业里、松光里、松友里、松隆里(永春陂原址、永春高中一带)[4]

小字

日治时期的五分埔分为竹巷尾跟永春坡两个小字:[6]

竹巷尾

竹巷尾
汉字 竹巷尾
白话字 Tek-hāng-bé
台语罗马字Tik-hāng-bé

战后划为五全里,现分为五全、五常、四维、四育、六艺、永吉6里,位于信义区北端,即现在通称的五分埔。

永春坡

永春坡
汉字 永春埤
白话字 Éng-chhun-pi
台语罗马字Íng-tshun-pi

战后划为永春里,原辖区现分为永春、长春、富台、广居、安康(东侧)、国业、松光、松友、松隆9里,位于信义区东南,区内有捷运永春站,现在多简称为永春。

原作永春陂(陂,通埤),曾有同名之灌溉水塘位于今松山家商的位置。

发展年表

 
2006年五分埔商圈周边
  • 在1847年(道光27年)当地人开垦,兴建了五分埔福德宫,祀奉土地神。但是五分埔的土地贫瘠,开垦不易,加上猪哥寮的设立,当地流传的俗语说:“五分埔土粘,五分埔查某不廉”,“查某不廉”指女人爱抱怨、喋喋不休的样子。
  • 台湾日治时期,1929年(昭和4年),日本人在此兴建了私立精神疗养院“养浩院”,因而产生了“五分埔要吃痟,肖病院兼猪哥寮”的俗语。
  • 1932年7月(昭和7年)1934年(昭和9年),台湾总督府兴建了面积11644的“养神院”,是国营的精神疗养院
  • 1945年11月,日本政府退出,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改名为台湾省锡口疗养院。
  • 五分埔在二次大战后的十三年内,一直还是一片农村景象。1958年发生八七水灾,台北市几乎浸为汪洋,为了安置台北后火车站部分流离失所的荣民,台湾省政府拨出五分埔学产地,由国防部退辅会出资,盖了一千两百间坪数在六至八坪不等的“一楼半”房屋(矮厝仔),让荣民暂时栖息。
  • 1960年代以后,有更多彰化县芳苑人到台北打天下,后来的人相继租下荣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楼当作住家和加工场所。不出数年,荣民逐渐将各人的房舍出让,淡出五分埔。芳苑人相继北上,在五分埔落脚卖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别的成衣加工集中地。至今五分埔虽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际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唯因市集具备传统风格,台北市各区有照或流动摊贩如想卖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为主要货品供应地。
  • 在1970-1980年代,五分埔与万华沙鹿台南并列台湾主要内销成衣生产与批发中心。
  • 1980年代以后,由于劳工成本提高,许多加工厂纷纷外移到人工低廉的地区,五分埔的成衣也由生产兼批发,改为以批发为主,商店亦会由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等地进口成衣。
  • 台北市铁路地下化工程将台铁调车场迁至南港调车场,台铁大部分长程对号列车改以松山车站为起讫站,车次大增。附近道路如松山路、松隆路及中坡北路的陆续拓宽完成,使交通更为便利,形成吸引批发商大量聚集的主要因素。
  • 2000年代,捷运板南线通车后,于五分埔旁设有后山埤站,五分埔交通更为便捷,并因为大量成衣批发使其成为许多大台北地区民众逛街购衣所在。2003年至2004年起,配合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会,延长营业时间。2007年,捷运后山埤站以括号加注“五分埔商圈”。
  • 2010年代,随台北市铁路地下化工程延伸,松山火车站地下化,位于火车站南侧的五分埔和位于北侧的饶河夜市商圈连成一片,随着台北捷运松山线通车设站,逐渐共构形成一大型商圈。

交通

学校

公共设施

  • 五分埔疗养院:原称养神院,为台湾第一所公立精神病院,原址在今捷运永春站南边的广居里,战后改为台湾省立锡口疗养院,后迁至桃园改为桃园疗养院
  •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原台北市立疗养院,为精神科专科医院,位于松德路底、五分埔地区的西南角
  • 永春陂湿地公园[7]

注释

  1. ^ 五份埔庄,范围一路从五分埔向南延伸到南边的永春陂。辖区南起四兽山,北至松隆路,西起松隆路西端斜向忠孝东路五段236巷-信义路五段91巷-象山隧道口,东至中坡北路林口街

参考资料

  1. ^ 永春陂. 中华民国内政部 地名资讯服务网. [201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 ^ 1904 台灣堡圖(明治版). 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台北市历史图资展示系统.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 
  3. ^ 小川尚义. 日臺大辭典. 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 1907-03-30. 
  4. ^ 跳转到: 4.0 4.1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5. ^ 跳转到: 5.0 5.1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6. ^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06: 82–88. 
  7. ^ 軍營變身台北首座濕地公園 永春陂踏出生態復育第一步.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 [2019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6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