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齿真鲨
光齿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leiodon),为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真鲨目真鲨科的其中一种,被IUCN列为濒危保育类动物,第一个已知的标本是威廉·海因 (Wilhelm Hein) 于1902年捕获的一条75公分长的未成熟雄鲨,并存放在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1985年,新西兰鱼类学家杰克·加里克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技术报告中对该鱼种进行了检查,并将其描述为一个新物种。他给它起了一个特殊的种名leiodon,来自希腊语leios,意思是“光滑”,odon意思是“牙齿”,直到2008年,科威特的渔业调查发现了更多的标本[2]。分布于西印度洋亚丁湾,深度30至40米,本鱼体粗壮成纺锤型,鼻子短而钝,鼻孔大且有发育良好的三角形皮瓣,眼小而圆,具有瞬膜,嘴巴形成宽阔的拱形,嘴角有很短的皱纹。上颚牙16排,下颚牙排有14-15排,牙齿形状独特,牙尖狭窄、直立,无锯齿,五对鳃缝很长。胸鳍长而尖略呈镰刀状,起于第四和第五鳃缝之间,背鳍2个,第一背鳍中等大小,呈三角形,顶端尖,起于胸鳍基部的后部。第二背鳍很小,位于臀鳍对面,腹鳍呈三角形,比臀鳍大,后缘有一个深凹口。上尾鳍起点的尾柄上有一个新月形凹口,尾鳍不对称,下叶发达,上叶较长,尖端附近有腹侧切迹。体上部呈黄绿色至绿灰色,有时散布着微小的黑点,腹面白色,所有的鳍都有清晰的黑色尖端,一条宽阔的深色中线条纹从第二背鳍基部延伸到上尾鳍叶的尖端,体长可达1.65米[2],栖息在近海,属肉食性,以硬骨鱼为主食,胎生,生活习性不明。
光齿真鲨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
亚类: |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
目: |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
科: | 真鲨科 Carcharhinidae |
属: | 真鲨属 Carcharhinus |
种: | 光齿真鲨 C. leiodon
|
二名法 | |
Carcharhinus leiodon Garrick, 1985
| |
光齿真鲨分布图 |
参考文献
- ^ Simpfendorfer, C.; Jabado, R.W.; Valinassab, T.; Elhassan, I.; Moore, A. Carcharhinus leiodon.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39371A109876922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7-2.RLTS.T39371A109876922.en .
- ^ 2.0 2.1 Moore, A.B.M.; White, W.T.; Ward, R.D.; Naylor, G.J.P.; Peirce, R. Rediscovery and redescription of the smoothtooth blacktip shark, Carcharhinus leiodon (Carcharhinidae), from Kuwait, with notes on its possible conservation status.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2011, 62 (6): 528–539. doi:10.1071/MF10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