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日语:四十口径八九式十二糎七高角砲)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开发的高射炮。通称12.7厘米高射炮(日语:12.7センチ高角砲)。于1932年(昭和7年)2月6日正式采用,为二战时日系舰用高射炮主力。
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 |
---|---|
类型 | 高射炮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海军海军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2 - 1955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海军 中华民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共内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吴海军工厂 |
研发日期 | 1929-1932年2月6日 |
生产商 | 吴海军工厂 广岛海军工厂 |
生产日期 | 1932-1944 |
制造数量 | 1306 |
衍生型 | 一式127毫米高射炮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0.5吨(A1型) 24.5吨(A1型改一) 29吨(A1型改三) |
长度 | 5.284米 |
枪管长度 | 5.08米(40倍径) |
操作人数 | 11人 |
炮弹 | 榴弹、三式弹、照明弹、反潜弹 |
口径 | 127毫米,弹药总长度970.8公分 |
后膛 | 水平滑动式炮栓 |
后坐力 | 油压氮气混合后座机,制退长度45公分 |
载具 | 见型号,全型号均采电力操炮 |
射击仰角 | -8度至+90度,转速12°/秒(人力时3°/秒) |
回旋角度 | 360度,转速6°/秒(人力时3°/秒) |
射速 |
|
枪口初速 | 720米/秒 |
最大射程 | 14,800米 (45度) |
供弹方式 | 半自动人力进弹 |
瞄具 | 九一式高射装置 九四式高射装置 |
填充量 | 20-35公斤 |
引爆机制 | 定时引信(九一式时限信管) |
概要
日本海军在1920年代使用着两型中口径舰炮,分别是8公分(76毫米)与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但技术来源部分都是一战前的火炮修改设计而成;除了弹道表现尚可外,在射速与射击配套等都不甚理想。日本海军因此在1929年(昭和4年)开发可高射与平射兼用的新式舰炮,新型炮需要有更快的射速,以及制造相应火网的机能,1931年(昭和6年)完成第1号机。在开发重点上有几项特色:
- 发射速度提高。1门以毎分14发为目标。
- 加大炮弹威力。比当时的12公分高射炮口径大0.7毫米、将伤害半径扩大。
- 将弹药包重量抑制在35公斤以下。为了减轻炮员的体力消耗及发射速度低下。
- 尽量减轻炮架重量,使动力机组操炮速度上升。俯仰速度为12度/秒。
- 引信为自动调停。其功能为减轻发射速度低下。
该炮的定时引信在装填时会自动调停调停器而难以击发。最初时的误差为不达到许容范围内(+-0.2秒),后来亦持续精进设计,火炮性能在1935年(昭和10年)后趋于稳定。
不含操作高射装置的计算人员,一门八九式高射炮炮班有11位成员,包括1位引信设定手、1位操作火炮仰角、1位操作火炮方位、2位装弹兵、6位弹药兵。一般来说,引信设定手只接受高射装置指挥设定定时引信引爆倒数秒数;但炮上仍装设了光学瞄准具,可在防空指挥所瘫痪时独立操作。
八九式高射炮与英美等国的高平两用炮有个最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火炮设计时并没有与弹药库的装弹流程达成配套优化设计。这个优点是可以使火炮更有弹性的状况下在军舰上闲余空间增设,然而款式落后的扬弹机性能只有每分钟10发的送弹速度,直接影响了持续射速和作战效能,也是与其他国家的专业中口径舰炮相比最致命的弱点。在昭和8年(1933年)出版的‘炮术年报’研析八九式的射速,结论是“以训练最扎实的状态下每分钟可射击12发已非常优秀”,昭和14年(1939年)实施的防空演习中,上呈的演习成果也写到最佳表现是每分钟发射7-8发。射速与转速不足导致火炮性能不足的问题在1944年同盟国空中武力大举和日军交锋后展露无遗,所以在战争末期赶制的松级驱逐舰改用原先以水面舰交战导向的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改制之高平两用炮构型版本。
型号
连装炮架
- A1型
- 基本型号,右侧观测手具有屏蔽的防盾,炮体全重20.3吨;发电机可提供炮塔每秒6度的水平转速、炮身俯仰每秒12度。
- A1型改1
- 重巡洋舰用。附有防波盾,重24.5吨
- A1型改2
- 航空母舰用。为了防烟囱废气而使用全罩式炮塔。
- A1型改3
- 大和级战舰用。装有防爆风的全罩式炮塔,总重量29吨,为八九式各种衍生型中最重的一型。
- A2型
- 大量生产用
- A3型
- 瞄准器变更
- A4型
- 瞄准器变更
- B1型
- 炮座发电机从A型的10KW输出增强为15KW,俯仰速度与水平转速均提高到每秒16度。
- B2型
- 高射装置搭载舰用
单装炮架
- B1型改4
- 松级驱逐舰1号炮用
搭载舰船
在1930年代量产后,八九式在各型军舰现代化工程时陆续安装,但是因为总产量不足,直到战末都没有全面取代较廉价的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像高雄级大部分直到开战后1942年4月才在短暂回国时间升级,而鸟海号重巡洋舰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机会换掉将船上的十年式高炮。除了日本海军,中华民国海军在1949年底将丹阳舰再武装时,拆下寿山要塞的八九式高炮装设于舰首A炮位,也成为中小型舰艇中的特案。
- 战舰:金刚级、扶桑级 - 伊势级 - 长门级 - 大和级
- 航空母舰:加贺 - 苍龙 - 飞龙 - 信浓 - 龙凤 - 龙骧 - 飞鹰级 - 冲鹰 - 神鹰 - 海鹰- 翔鹤级 - 云龙级 - 祥凤级 - 千岁级
- 重巡洋舰:妙高型 - 高雄型(鸟海除外) - 最上级 - 利根型
- 轻巡洋舰:5,500吨型(昭和18年以后依次搭载)
- 水上机母舰:千岁型 - 瑞穗 - 秋津洲
- 潜水母舰:大鲸 - 剑埼(祥凤号航空母舰前身)
- 练习巡洋舰:香取型
- 敷设舰:津轻
- 驱逐舰:松级、丹阳号(原雪风号,转交中华民国后改名)
- 工作舰:明石
除了军舰外,日本军港要塞也采用了八九式作为防空主力,称为一式127毫米高射炮(長12.7センチ高角砲);此型号采用了更长的50倍径炮身及27公斤重的弹头,但是因强化性能导致相关设计强化增肥到48吨,所以没有布署在军舰上,此型防炮横须贺布署了96门、吴港则配置了54门。后来改良成单装炮装舰,称五式127毫米高射炮。
参考文献
- (日语)国本康文『40口径八九式12.7センチ高角砲』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Vol.47 松型駆逐艦、学研、2003年、p119-127 ISBN 4-05-603251-3
- (日语)鈴木範樹『重巡摩耶の改装後の対空兵装』丸スペシャルNo4 重巡鳥海・摩耶、潮書房、1976年、p36-37
- (日语)長谷川藤一『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日本の航空母艦』グランプリ出版、1997年 ISBN 4-87687-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