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漁港
台灣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漁港
八斗子渔港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的八斗子,是一座多功能的渔港,也是台湾北部最大的渔港。依《渔港法》分类,其渔港等级为第一类渔港,主管机关为农业部渔业署。其第二期港区又被称为碧砂渔港。
八斗子渔港 Badouzi Fishing Harbor | |
---|---|
位置 | |
国家或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位置 | 基隆市中正区 |
坐标 | 25°08′40″N 121°47′23″E / 25.14444°N 121.78972°E |
细节 | |
运营者 | 农业部渔业署 |
类型 | 第一类渔港 |
地理位置
八斗子渔港位处八斗子半岛西南侧与台湾本岛间,基隆港东南岸2.5浬处的岩岸岬角,行政区分上隶属基隆市中正区。原为天然海湾,三面环山,西北通海,水域深广,潮差温和,又少漂沙,港口宽度60米,航道水深6至18米, 条件优良,而附近海域渔获丰富,早期就已经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食物来源,更是成为渔港的重要条件,为一岩岸岬角之天然良港。
历史概要
1974年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任内巡视基隆市时,希望配合基隆地区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当时基隆市唯一的大型渔港正滨渔港(位于基隆港内)渔船使用地不足的拥挤问题,于是决定在八斗子兴建大型渔港,并计划以此新渔港取代正滨渔港的功能,以扩大基隆港的商港用地(但日后并未执行)。1975年正式动工兴建,兴建时八斗子煤矿全面停采,到1979年兴建完成。
八斗子渔港历经多年的整修后,现今各项公共设施齐全,已成为台湾北部地区最大的渔港。八斗子渔港的兴建不仅提供基隆地区渔业生存空间,也促进了相关工商业的引进及蓬勃发展,更成为基隆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每逢假日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往。为了因应民众假日休闲游憩的需要,基隆市政府所成立的管理所利用渔港的第二泊区陆路地范围,设置休闲绿带成为滨海公园。
历史年表
气象
八斗子渔港面对太平洋,受东北季风直接吹袭,其强度对渔港作业有极大影响,每年9月至翌年5月,多为北北东风,6月至8月多为西南风。
主要渔获
八斗子地区的渔业以沿、近海为主,主要渔获物有以下几种:
- 小卷 : 也称为锁管, 具有趋光性,是八斗子地区棒受网的主要渔获。
- 鲭鱼 : 以扒网捕获为大宗,一年四季都有,春季~夏季较多。
- 日本竹䇲鱼 : 以扒网捕获为大宗,一年四季都有,春季~夏季较多。
- 赤鯮 : 俗名为刺鯮。
- 嘉鱲 : 俗名为迦魶。
- 花身鸡鱼 : 俗名花身仔。
- 飞鱼卵 : 台湾东北角一带是补飞鱼卵的重要基地。
- 白带鱼 :俗名为白带、裙带,多为延绳钓、一支钓捕获。
- 正鲣 : 俗名烟仔。
- 九齿扇蟹 :俗名虾姑。
- 细点圆趾蟹 :俗称黄金蟹。
八斗子地区常用的渔法
- 棒受网 : 为春季到秋季作业,作业时间为期半年。
- 扒网 : 多为苏澳籍渔船,但夏季至秋季会转往东北渔场作业,故进八斗子渔港较多。
- 延绳钓 : 以白带鱼、红目鲢等为主。
- 笼具 : 一般夜间作业会比日间作业渔获量来得多,渔获物有石斑、石狗公、鸡鱼、赤 鯮、嘉鱲、章鱼等
- 一支钓 : 渔获以白带鱼为大宗。
其他
- 参看碧砂渔港
港区情况
渔港施设
其他施设
- 游艇码头
- 碧砂渔港渔货直销中心
- 海鲜热食区
- 海滨景观公园
渔港潮位
单位 | 最高潮位 | 大潮平均高潮位 | 平均潮位 | 大潮平均低潮位 | 最低潮位[1] |
---|---|---|---|---|---|
米 | +2.28 | +1.26 | +0.92 | +0.49 | -0.23 |
参考来源
- 资料
- 李嘉亮. 《台灣漁港圖鑑》. 台北市: 猫头鹰出版社. 2005-12-01 [2005]. ISBN 986-741-582-5 (中文).(繁体中文)
- 引用
- ^ 可供游艇泊靠之渔港潮位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渔业署 台湾地区渔港基本资料
延伸阅读
- 《基隆漁業史》. 基隆市政府. 2001-12-01. ISBN 957-010-383-3. 统一编号:3909005600.(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