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 (游戏)
《羞辱》(英语:Dishonored,香港和台湾译作“冤罪杀机”,又译作“耻辱”)是Arkane Studios开发、贝塞斯达软件公司发行的一款潜入和动作冒险游戏。游戏故事设定于虚构工业城市“褐墙市”内,身为女王保镖的主角科沃尔·阿塔诺被诬蔑为杀害女王的凶手,在逃离监禁后他化身为刺客,并向一众相关人展开复仇。而在途中,科沃尔分别获得保皇派及界外魔的协助,前者是一群旨在夺回褐墙市的人,而后者则是一个赋予科沃尔超能力的强大存在。多位著名演员为游戏的不同角色配音,包括苏珊·萨兰登、布拉德·道里夫、卡丽·费雪、迈克尔·马德森、约翰·斯拉特里、琳娜·海蒂以及科洛·莫瑞兹。
羞辱 | |
---|---|
| |
常用译名 |
|
类型 | 动作冒险、潜入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PlayStation 3 Xbox 360 |
开发商 | Arkane Studios |
发行商 | 贝塞斯达软件公司 |
总监 | 拉斐尔·哥兰东尼奥(Raphaël Colantonio) 哈维·史密斯(Harvey Smith) |
编剧 | 哈维·史密斯(Harvey Smith) 奥斯丁·格罗斯曼(Austin Grossman) 泰莉·布罗斯易斯(Terri Brosius) |
程序 | 乌格斯·塔迪夫(Hugues Tardif) 史蒂文·希尔德(Stevan Hird) |
美术 | 赛巴斯汀·米顿(Sebastien Mitton) |
音乐 | 丹尼尔·李希特(Daniel Licht) |
引擎 | 虚幻引擎3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游戏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玩家能以不同方式进行任务,例如是潜行、战斗或混合方式,而游戏亦着重于玩家的选择。游戏允许玩家以不同的途径及替代路线来探索每一个关卡,并能以非致命的方式完成所有任务及清除所有科沃尔的目标。游戏的故事和任务会随着玩家的暴力行为而改变。另外,主角的魔法能力和用具经过设计,组合使用下能创造出新颖多样的效果。
在三年的早期制作时期内,游戏开发人员开发了数种版本。在创建褐墙市时,游戏人员一度以中世纪的日本及17世纪的伦敦为蓝本。在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现有的能力及技术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他们试图重新设计关卡以适应它们,而不是限制它们。另外,游戏的乐谱由作曲家丹尼尔·李希特创作,旨在重新呈现19世纪的伦敦。
游戏于2012年10月发售,适用于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平台。2015年,贝塞斯达亦发行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版本。游戏获得各大游戏评论网站正面评价,主要称赞推动每个任务的独立故事,以及玩家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完成任务。而部分批评则针对游戏的整体叙述及玩家在操控角色时出现问题。游戏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斯派克电子游戏大奖的最佳动作冒险游戏及英国学院游戏奖的最佳游戏,并被多个游戏评论媒体评为2012年最佳动作冒险游戏。游戏发售后,贝塞斯达还发行了数个追加下载内容,着重于刺客多德的复仇之路。续集《羞辱2》及独立作品《羞辱:界外魔之死》分别于2016年11月及2017年9月发售。
系统
作为一款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之动作冒险游戏,《羞辱》强调潜行和运用武装与环境对抗敌势力[2][3][4]。游戏世界由一系列以任务为中心、容许玩家自由活动和运用超自然力量的独立区域组成[3][4],包括码头、高尚住宅、贫民区街道、浴场等[5]。任务之间,主角暂栖于作为行动总部之“猎犬酒吧”(Hound Pits),可与同伴互动、接受任务简介和把所得财物兑换为新装备或补给品[6][7][8]。玩家可在战斗以外任何时候存档,游戏亦设有检查站存档功能[9][10]。游戏设有四个难度,对魔药回复能力、敌杀伤力、敌警觉性和敌反应有所影响。在最低难度中,主角生命值能自动回复[11]。
游戏包含角色扮演元素,主角可对其超自然能力进行升级和作出道德决择,从而对往后任务造成非线性的影响[12]。每个任务都容许玩家在不杀害任何非玩家角色的情况下完成,而且当主角在完成非玩家角色的支线任务后,该名角色还能代为绑架主角的刺杀目标[13]。每个任务均有多条路径供玩家探索和达成目标。任务地图的探索及穿越方式主要是以支持玩家角色的能力为主,而不是单方面限制玩家以指定方式前进[14]。另外,在各任务内都有些特定的元素是随机生成的,例如是目标的衣着及颜色等,因此玩家需要细心搜索游戏区域以找到目标[15]。
玩家的行动并非以善良和邪恶区分,而是由“混乱”(Chaos)系统追踪[13]。攻击友方、暴力和杀敌量将使游戏内的“混乱”提高,从而在不惩罚玩家或逼使玩家改变游玩方式的情况下,影响往后游戏世界、剧情[13][14][16]、非玩家角色对主角的反应[17]、对白和任务[3]。例如,不喜欢暴力的非玩家角色可能会拒绝支持玩家,甚至会出卖他们[7]。与潜行方式相比,虽然使用暴力可使任务更快完成,但会因正面交锋较多而消耗较多资源[13][16]。另外,游戏会针对玩家的混乱值在剧本及场景上作出改变,例如更改对话内容、增加老鼠和受灾市民的出现次数以及添加新场景等,而这可能会影响进行中的任务和将来的任务[3]。游戏亦会按最终混乱值和部分角色的生死而有两个结局[8]。
能力
主角可运用六种主动超自然能力和四种被动超自然能力,能力透过收集以鲸骨制成的遗迹“符文”(Runes)换取[5][18],游戏亦设有四十个能为主角提供超自然辅助之“骨符”(Bone Charms)[8][19]。游戏内主要的超自然能力需要玩家利用“符文”来解锁及购买,而且每个“符文”都能升级[5][18]。这些超自然能力包括:能使玩家看见墙壁后的敌人以及他们的视野范围的“黑暗视界”(Dark Vision),进行短距离传送的“瞬移”(Blink),附身在生物身上并控制他们的“附身”(Possession),召唤一群残暴老鼠的“吞噬鼠群”(Devouring Swarm),减慢或冻结时间流动的“时间扭曲”(Bend Time),释放一股强风击倒敌人的“暴风冲击”(Wind Blast),以及能把敌人尸体会化为灰烬的“暗影击杀”(Shadow Kill)[6][9]。游戏刚开始时,主角只能装配三个骨符,但随着故事推进,玩家可选择升级使主角装配最多六个骨符[20][21]。两名游戏总监亦表示,玩家无法于一次游戏周目内取得所有超自然能力和骨符。超自然能力须消耗魔力发动,已消耗魔力须使用魔药回复,从而限制如“附身”和“时间扭曲”等强大能力的使用次数;因发动“瞬移”和“黑暗视界”而消耗的魔力能自动回复[19]。另外,主角能使用包括剑、手榴弹、弩和手枪等武器[22],玩家可透过收集硬币来升级这些武器[8]。超自然能力和远程武器由主角左手控制;剑由右手操控[17]。
潜行取决于主角的可视程度,躲藏在掩体和建筑物后方、避免进入敌人视界和避开明亮的地区均能减少被发现的机会。主角躲在掩体后方时可探头观察附近范围和窃听对话,也可透过锁眼观察室内情况[11];安静地从后接近敌人可无声地制服他们,倒下的敌人可被抬走藏在其他地点[23]。敌人有不同警戒程度,能发现主角的存在和主动进行搜索[24];敌人工智能能对声音作出反应,也会因被声音吸引而离开原定位置或巡逻路径[25]。如果玩家能避免被发现,敌人警戒程度会下降但在是次任务中将不会回复至最低水平。敌人亦能透过警戒程度互相沟通,整个任务内敌人的整体警戒程度因此会有所提高[24]。
概要
背景
游戏设定于科技与超自然力量并存、设计参考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伦敦和爱丁堡[26]之虚构工业城市褐墙市(Dunwall)[27]。作为群岛帝国(Empire of the Isles)之首都,褐墙市自一名自然哲学家多年前发现鲸油(Whale Oil)能作为燃料后迅速发展为工业与捕鲸中心,但鲸油其后被用于武器发展而导致政府腐败压迫人民[28][29]。同时市内出现鼠疫,大量贫民染病身亡[30],患者性情变得凶暴,且因出现眼部流血之症状而被称为“哭泣者”(Weepers)[31]。自帝国女王被刺杀及其女儿兼皇室正统继承人被掳走后,褐墙市被一极权政权统治[32],大量患病市民被政府驱逐或杀害[17],市内秩序由踏在机械高脚上之重装甲弓兵“高督兵”(Tallboy)维持,市内各区也被能即时粉碎任何入侵者之电磁墙“光之壁”(Wall of Light)分隔[31][17]。地下组织“保皇派”(Loyalists)成立并以推翻政府及扶植女王女儿成为新女王为目标[32]。
角色
游戏主角为科尔沃·阿塔诺(Corvo Attano),他是一名皇家护卫,担任著女王贾思敏·卡尔德温(由艾波·史都华配音[33])的保镖。某日,科尔沃被数名刺客袭击,导致他无法阻止女王被杀及其女儿艾美莉·卡尔德温(由科洛·莫瑞兹配音[34][35])被掳。事件过后,他被诬陷为杀害女王之凶手,逃狱后的他因此化身为刺客向陷害他的相关人士复仇。他擅长于潜行及战斗,拥有不寻常的装备,并能使用超自然能力[16][36]。为协助玩家融入角色,游戏设计师把科尔沃设定为无声角色[37]。后来,科尔沃得到了由海军上将法利·哈夫洛克(由约翰·斯拉特里配音[34][35])领导的保皇派协助,主要成员包括其后为科尔沃打造面具及装备的皮耶罗·乔普林(由布拉德·道里夫配音[34][35]),身为国会议员的特雷弗·彭德尔顿(由德瑞克·菲利浦斯配音[33]),船夫塞缪尔(由雷恩·库崔那配音[33]),新任监督泰格·马丁(由乔尔·约翰斯通配音[33]),以及担任王女艾美莉保姆的卡莉丝塔·科诺(由琳娜·海蒂配音[33][35])。其他角色还包括前贵族格兰尼·拉格斯(由苏珊·萨兰登配音[33][35]),被称为“捕鲸者”的刺客组织头目多德(由迈克尔·马德森配音[34][35]),以及帮派首领松颚(由艾尔·罗德里哥配音[33][34][35])。此外,褐墙市透过扬声器所播放的政治宣传语句是由卡丽·费雪配音[34][35]。
界外魔经常向科尔沃提供帮助。界外魔被设定为一种神及魔的混合物,他把自己的印记刻印在科尔沃身上并赋予其超自然能力,更向科尔沃提供了一颗会向他诉说周遭秘密的机械心脏[29]。除了科尔沃外,界外魔亦有把印记及特殊能力授予其他角色,例如是刺客多德及女巫黛利拉·考伯斯朋等[38][39]。负责游戏设计的史密斯把界外魔形容为不道德的人物,他只会授予能力,但如何使用这些能力则交由接受者自行选择[40]。界外魔及机械心脏分别由比利·鲁什及艾波·史都华配音,而后者同时负责为女王贾思敏·卡尔德温配音[33]。
科尔沃的复仇对象包括策划了女王暗杀事件、现为摄政王的海勒姆·伯罗斯,伯罗斯的情人博伊尔夫人,现任国会议员、人称彭德尔顿兄弟的摩根·彭德尔顿及卡斯提斯·彭德尔顿,高级监督坎贝尔,以及天才发明家索科诺夫[37][41][42][43]。他们分别由克里斯多夫·塔波瑞、安娜·格雷夫斯、扎克·汉克斯、丹尼尔·哈根及罗杰·L·杰克森配音[33]。
剧情
褐墙市皇家护卫科尔沃·阿塔诺受女王贾思敏·卡尔德温(Jessamine Kaldwin)所托往海外寻求克服鼠疫的协助[a],数月后归来[b]向女王报告[c]但随即被数名能使用瞬间移动的刺客袭击。在魔法抑制下,科尔沃无法阻止女王被杀及其女儿艾美莉·卡尔德温(Emily Kaldwin)被掳去[d],此时皇家间谍部长及士兵赶至并把科尔沃以杀害女王与绑架艾美莉的罪名囚禁[e]。六个月后间谍部长掌控了褐墙市成为摄政王,并向翌日将被处决的科尔沃道出其杀害女王及嫁祸予他的计划[f]。在一个欲推翻现任摄政王及扶植正统王室继承人艾美莉的组织保皇派协助下,科尔沃于行刑当天逃出监狱[g][h],由船夫塞缪尔(Samuel)送至已荒废之猎犬区酒吧(Hound Pits)与众人秘密行动[i][j][44]。
当晚科尔沃于梦中遇见一黑眼男子界外魔(The Outsider),左手背上被赋予其印记从而获得运用超自然力量之能力[k]。于往后数天科尔沃分别铲除了参与阴谋之高级监督坎贝尔(High Overseer Campbell)[45]、拥戴摄政王之贵族彭德尔顿兄弟摩根与柯蒂斯(Morgan & Custis Pendletons)、救出被前者二人囚禁于一所澡堂之艾美莉[46]、绑架皇家医生兼皇室武器发明家索科诺夫(Sokolov)[47]、铲除摄政王情妇兼军费出资者博伊尔夫人(Lady Boyle)[48],最后成功消灭摄政王[49],于任务中科尔沃也发现鼠疫由摄政王故意引入,目的为除去市内之低下阶层,但老鼠迅速繁殖导致疫情失控,摄政王为免其罪行被揭发而决定杀害女王[l]。科尔沃回到酒吧与众人庆祝[m],但在喝下杯中酒后不久失去意识倒在地上:为能透过艾美莉统治褐墙市,保皇派三名领导人著塞缪尔于其酒中下了毒[n],但塞缪尔暗中把下毒量减半使毒性不致于致命[o]。塞缪尔于逃走前把科尔沃放到一艘小船让其漂流离开[p]。
科尔沃于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褐墙市内一荒废水淹区域并被杀害女王的刺客组织囚禁[q][r],目的是获得新任摄政王(保皇派首领)定出之悬赏[s]。科尔沃逃出后经旧下水道及旧码头区回到酒吧[50],发现部分保皇派成员已被杀[t][u],守卫在内外搜索,而艾美莉则被带往帝皇文雀岛(Kingsparrow Island)上之灯塔[v][51]。
最后任务内容及结局因应混乱值而有所不同。高混乱值下,塞缪尔对科尔沃之行为表达失望[w][x],科尔沃则分别杀死保皇派三名领导者,以及可决定是否救回被劫持之艾美莉[52]。若救回艾美莉,褐墙市在她登基后将处于混乱状态,鼠疫继续流行[y],科尔沃身故后被艾美莉女王葬于皇宫和被立下纪念碑[z];若不救回艾美莉,褐墙市将衰亡[aa],科沃尔为艾美莉于皇宫立下纪念碑后乘船离开褐墙市[ab]。低混乱值下,塞缪尔对科尔沃之行为表达尊敬[ac],科尔沃则发现三名保皇派领导者其中二人已于到达前被杀,以及可决定是否杀死最后一人[53]。艾美莉被救出后顺利登基[ad],鼠疫将被克服,褐墙市将迈向繁荣的黄金时代[ae],科尔沃于数十年后年老身故,遗体由艾美莉女王葬于皇宫(与上任女王合葬)和被立下纪念碑[af]。
开发
2011年7月7日,贝塞斯达软件公司宣布《羞辱》将会是一款第一人称潜行动作冒险游戏,并对应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及Xbox 360平台。这款游戏亦是Arkane Studios被贝塞斯达母公司ZeniMax Media于2010年8月收购后所发行的第一款游戏,由Arkane Studios总监拉斐尔·哥兰东尼奥(Raphaël Colantonio)和《杀出重围》开发者哈维·史密斯(Harvey Smith)担任创意总监[54];首席设计由杀出重围设计师里卡多·贝雅(Ricardo Bare)担任;视觉设计总监维克托·安东诺夫(Viktor Antonov)与艺术总监赛巴斯汀·米顿(Sebastien Mitton)带领艺术团队[55]。哈维·史密斯、拉斐尔·哥兰东尼奥、维克托·安东诺夫和赛巴斯汀·米顿利用三年时间进行早期制作。贝塞斯达希望Arkane Studios能开发新游戏及新知识产权。虽然团队已对一款相似的游戏有所构思,但直至贝塞斯达与它们联络前仍未有确实的主意。赛巴斯汀·米顿于2009年5月请求维克托·安东诺夫就新的知识产权建立识别艺术。Arkane Studios全体员工均参与游戏制作[56]。
游戏分别支持Microsoft Windows及家用游戏机平台,同时亦支持Microsoft Windows上使用Xbox 360控制器。哈维·史密斯形容工作室的理念是“退一步”,容许那些热衷于某个平台的开发人员可以参与及专注在该平台的游戏版本开发工作[57]。游戏于2012年9月28日正式制作[58][59]。
游戏性
开发团队研究了主角的超能力搭配(例如“敏捷”配合“瞬移”的移动距离相比两项能力各自覆盖的距离为高),并把各个搭配列进任务设计考虑内而非把其加以限制[17][40],部分能力于开发阶段甚至经过数度修改[60]。游戏总监对于平衡各种能力感到困难,指开发人员赋予玩家强大的能力,但不希望游戏因此变得过于容易。团队利用有效时限、魔力消耗量以及其他特性,令主角拥有的强大能力无法被玩家在短时间内多次使用[61]。
潜行系统原本源于以光线与黑影决定玩家会否被发现的《神偷》系列,但因玩家能在敌人正前方之黑影区域安全躲藏,而被开发人员认为不真实,另外黑影亦会掩盖地图设计和影响色彩对比[62]。为免潜行的玩家因长时间停留于同一地区而感到沈闷,游戏大部分背景对话被设定得较长和能提供游戏相关背景信息,相反主线故事对话被设定得较短,让玩家能打断说话或杀死讲者[63]。
设计师在任务中会先为玩家提供大片活动空间,然后设计前往任务地点的路线,再加入有固定巡逻路线的非玩家角色,并设定其作用[40]。设计师其后观察玩家如何运用能力,以了解该地区能否提供足够的挑战性,并在有需要时加以修改[40]。起初任务为强调能力使用的自由而只提供少量前进方向指引,但经测试后发现玩家容易会迷失方向,或会因服从非玩家角色的指示不进入某些地区导致无法继续游戏,设计师随后增加了更多视觉与对话提示协助玩家前进[64]。在过程中,设计师删除了一些构想及功能,例如主角会在某间精神病院内面对一些对声音极为敏感的病人等[65]。在讨论使用暴力及游戏自由的后果时,游戏开发人员乔·休斯敦(Joe Houston)讲述了他的经历:在游戏发售后,他看到有一名玩家正在进行潜入化装舞会的任务,而该玩家直接采取了暴力手段,选择屠杀所有非玩家角色,并把舞会化作一个混乱的战场[66]。休斯敦坚定地表示不杀害非玩家角色可以为玩家带来更多互动和乐趣,但该玩家却杀害了任务内的所有非玩家角色,这让他感到不安[66]。后来,创意总监哈维·史密斯在接受访问时透露,开发团队原本在游戏结束时设计了一幕重要场景,若玩家在游玩过程中任意杀戮非玩家角色,其结果将导致船夫塞缪尔会在游戏结束前的最后一幕鄙视主角的所作所为,最终选择背叛并主角向他开枪[67]。史密斯指这一幕只会在玩家采用不道德的玩法下才会出现,但最终开发团队在承受着压力的情况下把塞缪尔向主角开枪这一幕删除了[67]。尽管如此,但史密斯仍然强调玩家任意杀戮非玩家角色的玩法是不符合游戏团队的价值观、不符合游戏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不符合任何小说的叙事方式,更指游戏团队希望让玩家在游戏中表达自己,但至少要以某种方式让游戏世界向玩家的选择作出回应[67]。
设计
游戏背景原设定于日本封建时代,但由于设计团队并不熟悉该时代的文化以及在市场推广时遇上困难而作废[68]。Arkane Studios其后把时代设定于欧洲人与美国人均熟悉之1666年伦敦,并在后期设计加入了照射灯、电墙及20世纪科技,但由于游戏背景已不再与伦敦相同,因此Arkane Studios把其改为设定在虚构城市褐墙市[31],而该城市则包含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伦敦和爱丁堡之影子。在被问及为何伦敦是游戏背景设计的一个重要灵感时,哈维·史密斯对此表示1666年乃伦敦大火与伦敦大瘟疫结束之年,而这类游戏应能营造紧张气氛和危机感,同时解释为何市集没有大批民众。维克托·安东诺夫也表示伦敦是“一个混乱和紧张的大都会,对美国人和欧洲人而言既熟悉也有异国风情”,并强调了熟悉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在构思新作品时希望能引起大量人士的共鸣”[69]。另外,安东诺夫指出爱丁堡有着一种封闭感,同时亦提供了不少包含未来色彩之建筑设计,而这是与蒸汽朋克设计内的黄铜、铆钉及蒸汽无法比拟的[69]。为作资料搜集,安东诺夫及米顿二人曾到伦敦与爱丁堡拍摄市民、街道和物件,并集中于能切合游戏世界之巷子和偏街[70]。米顿更表示“若站在老鼠的角度来设计游戏,假设我们有一个小城市,从一个受限制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探索的角度有哪些?”[70]另外,设计灵感还来自约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加纳莱托及古斯塔夫·多雷的艺术作品[71]。游戏世界的地图被设计师们设计为一件艺术品,而且被他们剖开,因此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任务的执行地点[37]。
游戏角色之设计灵感来自伦冒险与海盗故事,例如《铁血船长》、插画家查尔斯·达纳·吉布森的作品以及来自爱德华时代的伦敦和澳洲的照片[69][71][72]。一名解剖专家在Arkane Studios坚持写实主义和政治不正确时协助确保角色脸孔能代表英国[31][69]。在设计人物时,米顿把贵族、贫民与敌人等角色配上相应的动作设计,由动画师把动作呈现以加强情感表现,例如守卫头部较小、肩膀较低、手部较大、动态包含了人类与猴子的动作[72]。安东诺夫及米顿亦在俄罗斯聘请了一位纺织地毯设计师来设计及绘画一些游戏内的艺术品[69]。
游戏内一款敌人“高督兵”刚开始被设定为街头公告员,其后米顿看见有人穿上高脚装备清洁他们的办公室正面后,便为它们增加了高脚,而公告员的角色亦被装置在褐墙市内的扩音器所取代[65]。其后,高督兵的设计改为装配着鲸油箱、负责点燃街灯的点灯者,但设计人员在进一步考虑后认为他们的机械高脚使他们能从高处避免受鼠疫感染,同时能焚烧死者和对抗患病市民,因此最终被设定为配置弓箭的守卫[73][65]。基于美观原因,米顿建议在“高督兵”背后加上一个磷罐,但其后史密斯建议把磷罐改为鲸油箱,这件事最终反过来促使米顿设计了捕鲸船,使鲸鱼在城市内随处可见[65]。对于其他技术,设计师则使用18世纪技术概念化地制造现代物品和车辆,并使用现代工具来创建18世纪的物品[72]。
另一方面,作为玩家基地的猎犬酒吧在游戏开发早期是一幢更大的建筑物,但完成其室内设计需要太多楼梯和房间,而且大量的攀爬容易令玩家迷失方向[73]。设计团队后来发现在保留建筑物原有外观的同时,设计较细小和较容易辨别方向的室内装潢更具挑战性[73]。最后,酒吧被缩小至一幢带有爱德华时代色彩的建筑物,但室内设计仍像一个迷宫,因此哥兰东尼奥提出在科尔沃寝室外加设一道链子,以便他能够迅速登上屋顶[73]。设计团队最终亦决定封闭酒吧的第三层[73]。在整个开发阶段中,团队一直收到不同要求,导致他们需要延长早期制作直至开发过程的结尾[31]。另外,所有设计均由人手绘制[31]。
游戏内的其中一项道具“心脏”是一颗经科技与超自然力量改造的人类心脏,可协助玩家寻找任务内的可收集物品,亦能提供游戏地点与人物的信息[74]。心脏之早期设定为透过震动与声效判定刺杀对象的工具,其后发展为能够说话和拥有自我意识[74]。在经过试玩测试后,设计师认为游戏需要一个更直接的方向引导系统[74]。心脏于游戏中的角色一直有所改变,亦一直为游戏内不同角色提供描述,协助突出游戏主题和以更低调的方式区分市内不同阶层[74]。哥兰东尼奥及史密斯曾担心作为选择性道具的心脏将使部分玩家错失其提供的信息,但认为这是游戏提供的自由[74]。
音乐
游戏配乐由丹尼尔·李希特(Daniel Licht)创作,而以小提琴为主之背景音乐代表19世纪之伦敦[75]。李希特之设计理念为让玩家感到紧张而非作为舒缓[76],并以“邪恶之雾”形容配乐:音乐于游戏中渗入和渗出以营造持续的危机感,而非跟随默认剧情或作为危机的警告[77]。由于游戏内描述角色间交流的电影剧情片段不多,李希特认为创作角色主题音乐的机会相当有限,因此集中设计背景音乐。另外,一部分李希特的环境音乐样本被用于游戏的少数电影场景内,但他并没有参与制作这些配乐[78]。李希特认为他的配乐融合了符合该段时期的旧式音乐,以及如反转声音之类的20世纪技术[79]。游戏主题曲《Honor for All》由李希特及其侄儿乔恩(Jon)编写,歌唱由后者负责,而这首歌曲亦是玩家完成游戏后的奖励[80]。
发行
游戏分别在2012年10月9日于北美和法国、10月11日于澳洲、以及10月12日于欧洲和英国发售[81]。为庆祝游戏于北美发售,哈维·史密斯、拉斐尔·哥兰东尼奥与Arkane Studios部分员工于当地一所GameStop游戏店举行了签名活动[82]。包含所有追加下载内容之年度游戏版本于2013年10月发售[83]。2015年8月,贝塞斯达在PlayStation 4及Xbox One平台上推出了游戏的重制版本《羞辱:决定版》,该版本改善了游戏画质及包含了所有已推出的追加下载内容[84]。
市场营销
外部视频链接 | |
---|---|
2012年E3游戏预告片 | |
《褐墙市之故事》第一集 | |
《褐墙市之故事》第二集 | |
《褐墙市之故事》第三集 |
贝塞斯达开发了一款名为《羞辱:老鼠刺客》(Dishonored: Rat Assassin)的iOS游戏,并在2012年8月30日免费发布。该游戏要求玩家使用刀及弩杀死老鼠,同时要避过炸弹的攻击[85][86]。游戏内容的种类和数量令《羞辱:老鼠刺客》备受好评,但亦有部分玩家批评游戏的深色系视觉,认为这令他们很难看到老鼠。此外,玩家亦经常把这款游戏与另一款手机游戏《水果忍者》互作比较[85][87]。
作为游戏推广活动一部分,贝塞斯达雇用了音乐公司“副驾驶策略音乐+声效”(Copilot Strategic Music + Sound),以传统船夫号子“醉酒水手”为蓝本而创作了“醉酒捕鲸者”(Drunken Whaler)[88]。为使音乐带有黑暗和不祥的色彩,Copilot决定歌词由儿童唱出而非专业的儿童合唱团,但因歌词涉及割喉和饿鼠而在当地学校雇用儿童方面遇上困难,因此最终邀请了儿童演员、能模仿儿童之成年歌手、以及他们朋友的子女担任歌唱角色。乐器包括小提琴、改装吉他、以及一个由团队开发、踏在木质地板上能营造心脏悸动声效之“捕鲸踏板”(whaler stomp)。“醉酒捕鲸者”被收录在游戏预告片中,并在2012年E3电子娱乐展中获得正面评价。相关预告片在YouTube上之点击率超过八十五万并获得Machinima最佳预告片奖[89]。
作为游戏剧情之序章,贝塞斯达于2012年9月公开了一连三出名为《褐墙市之故事》(Tales from Dunwall)之动画短片,分别交代鲸油如何成为燃料改变褐墙市、界外魔把其印记赋予一男孩让他复仇[90]、以及主角面具的发明经过。三出短片均由动画工作室Psyop和市场推广公司Rokkan开发,由科洛·莫瑞兹担任旁述、以及由丹尼尔·李希特创作配乐[91][92]。三出短片均获得克里奥国际广告奖金奖[93]。而在同月,游戏更被美国真人秀《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用作义肢化妆效果的灵感来源[94]。
追加下载内容
在游戏发售前,不同零售商都提供了不同的预购奖励,例如以《羞辱》为主题的塔罗牌、USB鲸油灯、智能手机背贴等[95]。除了以上的实物外,零售商亦为玩家的角色提供了不同的套件,以增强玩家角色的能力及金钱等,其中包括“神秘刺客”、“影之鼠”、“后街屠夫”及“杂技杀手”[95][96]。
游戏的第一个追加下载内容“褐墙市的试炼”(Dunwall City Trials)于2012年12月11日发行,包含了十张新地图[97][98]。玩家需要解决一波又一波的敌人,通过时限和分数的挑战,以及利用暗杀技巧和各种工具解决目标[97][98]。当玩家完成每一段试炼并达到任务目标后,还能解锁原始概念图集[98]。
2012年10月,贝塞斯达宣布将会于2013年发行两个追加下载内容,内容是跟随传奇刺客多德的步伐暗杀女王,以达到其复仇的目的[99]。
2013年4月16日,贝塞斯达在PlayStation 3、Xbox 360及Microsoft Windows等平台上,发行了第二个追加下载内容“褐墙市之刃”(The Knife of Dunwall)[100]。玩家将扮演传奇刺客多德并参与刺杀女王的任务,而其中玩家能使用多德的专属新武器、由界外魔提供的超自然能力,以及全新的召唤刺客技能等[100][101]。此外,多德身上亦藏有不同的小装置,例如眩晕地雷、手榴弹及隐藏在手腕上的隐藏式弓箭等[102]。“褐墙市之刃”的剧情与游戏本体并行,玩家可从多德的视角了解暗杀女王这件事的走向,另外亦新增了全新的区域如鲸鱼屠房等[100][101][102]。当玩家玩毕后,“褐墙市之刃”将会新增额外的难度——“刺客大师”[101]。“褐墙市之刃”的创作总监为里卡多·贝雅,他同时是游戏本体的设计师[101][102][103]。
2013年8月13日,贝塞斯达发行了第三个、亦是最后一个追加下载内容“布莱格摩尔的女巫”(The Brigmore Witches)[101]。内容讲述布莱格摩尔的女巫们遵循了多德的要求,以制止其他女巫实施一种会毁灭他的强大仪式[104]。游戏会从“褐墙市之刃”中断的地方开始,玩家能使用新的力量、武器和小装置,同时亦新增了全新的区域供玩家探索[104]。最终,游戏会以科尔沃掌握着多德的最终命运作为结尾[104]。
反响
发售前
游戏在2012年E3电子娱乐展上向公众展示,并获得游戏评论家奖四项提名,分别是最佳动作/冒险游戏、最佳主机游戏、最佳原创游戏及最佳展出[105]。游戏还在活动上被不同的电子游戏评论媒体表彰:Gamespy及Joystiq的主编路德维希·基茨曼(Ludwig Keitzmann)授予最佳展出奖,并获Destructoid及EGM提名[106][107][108][109]。Gamespy及EGM授予最佳动作游戏奖,并获Destructoid提名[110][109][108]。GameSpot授予E3 2013最佳编辑选择奖[111],而G4TV则授予最原创游戏奖[112]。除上述以外,其他奖项还包括:Digital Trends授予最佳展出奖[113]。Yahoo Games及Game Revolution授予最佳E3选择奖。Cinema Blend授予E3最佳游戏奖[114],而Paste及Stuff则授予E3十大游戏奖[115][116]。另外,Kotaku还在活动中将“瞬移”功能列为27大游戏创意之一[117]。娱乐软件协会及互动艺术与科学学会的评审们亦选择了艺术家谢尔盖·科列索夫(Sergey Kolesov)为游戏制作的作品《摄政王》(Regent),作为2012年“像素化艺术”展览的16幅作品之一[118]。在2012年的Gamescom交易展览会上,游戏在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双平台上同时获得了最佳主机游戏奖,以及最佳Gamescom奖[119]。而在同一活动内,Eurogamer指游戏应在EGX展会上获得最佳游戏奖[120]。其后,2012年EGX展会的与会者直指游戏应是最佳游戏奖的第一名[121]。
评价
评价 | ||||||||||||||||||||||||||||||||
---|---|---|---|---|---|---|---|---|---|---|---|---|---|---|---|---|---|---|---|---|---|---|---|---|---|---|---|---|---|---|---|---|
|
游戏普遍获得正面评价。游戏评论网站Metacritic分别基于29条评论给予游戏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91/100的评价[122],基于35条评论给予游戏的PlayStation 3版本89/100的评价[123],以及基于56条评论给予游戏的Xbox 360版本88/100的评价[124]。
游戏的剧情获得两极化的评价,大多评论家称赞推动每个任务的独立故事,但批评了游戏的整体叙述。IGN的卡姆·谢伊(Cam Shea)表示虽然剧情相对于游戏的难忘时刻而言较弱,但认为这是一款玩家会与朋友提及的游戏[131]。Eurogamer的丹·怀特黑德(Dan Whitehead)、The Verge的亚瑟·吉斯(Arthur Gies)及Giant Bomb的帕特里克·克莱佩克(Patrick Klepek)批评游戏后期的任务没甚特别,后期叙述出错,以及结局仓促[128][4][38]。克莱佩克亦批评任务内的周遭对白过于重复[38]。怀特黑德则认为独特、创新和突出的任务使游玩过程令人难忘而且超越了剧情[128]。Joystiq的亚历山大·斯利温斯基(Alexander Sliwinski)对仓促的结局感到失望,并认为剧情未能让玩家探索褐墙市,但整体而言使他希望继续游玩[10]。《The Escapist》的苏珊·阿伦特(Susan Arendt)认为剧情进度及节奏良好[132]。而Shacknews的约翰·基弗(John Keefer)则表示游戏能使人投入情感且有角色扮演感,但部分剧情未有充分解释或发挥[135]。
游戏容许玩家以不同方式完成目标和探索关卡,故备受评论家的广泛赞扬。Shacknews的基弗表示主角的能力和装备没有使剧情减弱,而只是作为辅助品让玩家利用创意和智慧完成任务,但由于部分任务自由度过高,玩家有可能不知道应采取什么行动[135]。The Verge的吉斯则认为从关卡设计而言,游戏早期看似没甚组织,但探索后能发现设计师花了不少心思思考玩家会采取的行动,让他们不必跟随特定的做法而能作多方面尝试[4]。GameSpot的克里斯·沃特斯(Chris Watters)享受于任务内透过有趣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瞬移”功能,并认为高度的自由使《羞辱》成为2012年其中一款最突出的游戏[127]。《The Escapist》的阿伦特表示游戏的自由度亦是缺点,部分游玩方式使玩家必定选用某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升至最高等级后将使玩家不愿彻底探索任务[132]。《Game Informer》的乔·朱巴(Joe Juba)亦认为游戏鼓励潜行,并会惩罚选择某些路径(尤其是暴力)的玩家,使游玩过程变得困难和结局较令人不满[130]。Kotaku的杰森·施瑞尔(Jason Schreier)把《羞辱》与其他现代游戏作出比较,表示其他游戏或要求玩家找出特定方法击败敌人或解谜,而《羞辱》则使玩家代入设计师角色,提供一系列工具让玩家体验他们如何与游戏世界互动[136]。
评论家认为游戏变化提高重玩价值。《电脑与电子游戏》的亚历克斯·戴尔(Alex Dale)赞扬游戏的多变性和重玩性,并认为游戏不迫使玩家接触所有元素,但能使玩家有此冲动[137][32]。News.com.au的威廉·科文(William Colvin)表示游戏的唯一缺点可能是它提供了太多选择[133]。GameSpot的沃特斯亦表示游戏的重玩性达到了强迫性的程度[127]。玩家在控制科尔沃时出现了问题,Eurogamer的怀特黑德指在对话背景中无法控制科尔沃,但Joystiq的斯利温斯基则表示功能没有问题[10]。
评论家批评了游戏的AI,但亦有部分持不一致的意见。Eurogamer的怀特黑德以自身的经历作例子,批评敌人可以从远处看到科尔沃,但有时科尔沃在敌人周边时他们却看不见他[128]。《Game Informer》的朱巴批评敌人的探知能力非常不一致,导致玩家无法预测及无法依赖潜行,若玩家专注于潜行亦可能会遭到蜂拥而至的敌人的猛烈攻击[130]。另外,G4的杰克·加斯基尔(Jake Gaskill)指AI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敌人采用了不同的战术并有效地抵挡玩家的攻击,但当敌人未有警觉时,他们会无视玩家在他们面前所作的行动[129]。GameSpot的沃特斯亦表示敌人AI不时有智能下降的问题出现,但它们仍然顽强及机敏,足以发起一场像样的战斗[127]。
游戏的视觉效果和设计得到了普遍好评。G4的加斯基尔指游戏的艺术风格独特,而游戏世界既生动亦完全实现了这点[129]。The Verge的吉斯则表示这款游戏有一个“统一的愿景和设计”,又指这与现代的游戏产品截然不同[4]。News.com.au的科文把《羞辱》描述为“媒介的胜利”(a triumph for the medium),指它是一款为视觉、故事和角色表现设定基准的游戏,并表示它很容易成为“你将会在今年游玩的最佳游戏”[133]。《Game Informer》的朱巴发现灵感来自蒸汽朋克的技术设计引人入胜,同时指视觉风格和艺术指导提供了独特美学,而其伴随着在城市中发现的“黑暗且令人不安”的传说[130]。
评论家将《羞辱》与2000年代初期广受好评的电子游戏互作比较,例如是《杀出重围》系列及《神偷:暗黑计划》系列等。《每日电讯报》的汤姆·霍金斯(Tom Hoggins)表示“这款游戏是属于有思想的人,是世纪交替内一个美好的时代,它珍惜玩家的控制和选择”,又把它与当代的“嘈杂、狂暴、激动、迷恋于军事行动以及几乎没有互动”的动作游戏作比较[134]。而《电脑与电子游戏》的戴尔则称游戏为“这一世代最伟大的游戏之一”,又指它的出色之处在于可以从旧游戏中汲取灵感,并允许玩家在无任何建议提供的情况下找出解决方案[137][32]。戴尔续指这款游戏在长时间以来才是第一款真正的潜行游戏,甚至在当代游戏内能与《神偷:暗黑计划》作最接近的比较[137][32]。另外,Kotaku的施瑞尔表示这款游戏融合了《杀出重围》般随心所欲的玩法,以及《生化奇兵》般精湛的游戏世界设计[136]。
游戏第一个以故事作卖点的追加下载内容“褐墙市之刃”,因其鼓励玩家探索隐藏内容及替代路线以穿越地图的不同区域,故在关卡设计上获得评论家的赞扬[138][139][140]。而针对某些功能的修改(特别是“瞬移”功能),以及游戏玩法的改变,同样获得好评[138][139][140]。但是,“褐墙市之刃”的故事内容则普遍受到批评。IGN的谢亚指“褐墙市之刃”感觉上类似一款半制成品,故事没有紧迫感,而且结局令人失望[139]。Polygon的吉斯指刺客多德没有复仇的动机,而且把他设计为不会死亡的角色使其与故事脱节[140]。相反,“布莱格摩尔的女巫”的故事性则获得不同的评价。Destructoid的弗雷泽·布朗(Fraser Brown)指它提供了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141],但Polygon的吉斯则表示它与“褐墙市之刃”同样缺乏张力,又指结局让人感到仓促且不满意[142]。另一方面,游戏的玩法普遍被认为有所改进。Destructoid的布朗表示游戏提供了更加复杂的关卡设计及更细微的世界构建,从而令玩家在游玩时需要使用更周到的方法[141]。《PC Gamer》的理查德·科贝特(Richard Cobbett)赞赏每个关卡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并充分提供了潜行和暴力的游戏玩法[143]。Polygon的吉斯则表示只有最后一个关卡比之前的追加下载内容有所改进,并指它引入了新机制,令潜行的玩家必须与周遭环境进行互动[142]。
销量
在《羞辱》发售前一周,即2012年9月30日至10月6日这段期间内,它在Steam平台的每周畅销排行榜上排名第三位,而且这只是预售的数据[144]。在英国销售的第一周,游戏在全平台上的销量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已连续三周排名第一位的《FIFA 13》,电脑游戏销量排名第一位,并超越了《热血无赖》成为销售量最多的2012年原创游戏[145][146]。游戏后来在英国最畅销游戏排行榜上位列第24位,同时在2012年最畅销原创游戏排行榜上位列第2位[147]。另外,根据实体版的销售数据,游戏在2010年代最畅销原创游戏排行榜上排名第9位[148]。
在北美地区,《羞辱》在2012年10月时是第四畅销的游戏,实体版销量为460,200份,仅次于《精灵宝可梦 黑2》、《生化危机6》及《NBA 2K13》[149]。而在2012年的感恩节假期周末(即11月23日至25日),游戏在Steam平台上的销量排名第一位[150]。
奖项与荣誉
《羞辱》在2012年斯派克电子游戏大奖上获选为最佳动作冒险游戏,并获最佳画面、最佳PS3游戏、最佳Xbox 360游戏、年度工作室及年度游戏合共五项提名[151]。在Machinima公司的第4届独立游戏奖上,游戏亦获选为最佳环境设计[152]。而在2013年的第16届D.I.C.E.奖内,游戏获年度冒险游戏、艺术指导杰出成就、游戏指导杰出成就、游戏设计杰出成就及杰出故事成就共五项提名[153]。视觉效果协会则在杰出实时视觉效果(电子游戏)此奖项上提名了维克托·安东诺夫(Viktor Antonov)、赛巴斯汀·米顿(Sebastien Mitton)、尚-路克·莫内(Jean-Luc Monnet)及朱利安·罗比(Julien Roby)[154]。另外,游戏还获得了游戏开发者选择奖的观众之选奖,以及最佳游戏设计、最佳叙事、最佳视觉艺术和年度游戏合共四项提名[155]。
在IGN的2012最佳游戏奖上,游戏获颁整体最佳动作游戏及最佳PC动作游戏,并获提名整体最佳游戏、最佳PlayStation 3动作游戏及最佳Xbox 360动作游戏[156][157][158][159][160]。Game Informer把游戏评为最佳动作游戏,以及2012年50款最佳游戏之一[161]。此外,PlayStation官方杂志把游戏评为年度游戏[162],官方Xbox杂志把其评为最佳原创游戏[163],1UP.com把其评为2012年最喜爱的游戏之一[164],Jeuxvideo.com把其列入2012年十大PC游戏的第二位[165],而ActionTrip则把其评为最佳动作游戏[166]。在Yahoo! Games的2012年年度游戏大奖内,游戏被评为最佳动作/冒险游戏[167]。在GameSpot的2012年度最佳游戏奖内,游戏获选为最佳动作/冒险游戏、最佳PlayStation 3游戏和最佳Xbox 360游戏[168][169][170]。在2013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英国学院游戏奖内,游戏获颁最佳游戏奖,并获提名最佳游戏设计及最佳游戏剧情[171][172]。而在2013年的金摇杆奖中,游戏获得了六项提名,分别是年度游戏、最佳新游戏、最佳叙事、年度游戏工作室、最佳视觉设计以及最佳游戏时刻[173]。杂志《Edge》更把Arkane Studios评为年度最佳工作室[56]。2014年,IGN把游戏列为当代主机最佳游戏第67位[174],而PC Gamer则把它列入100大电脑游戏的第32名[175]。
《羞辱》亦出现在不同媒体的2012年最佳游戏排行榜上。游戏在Ars Technica[176]、CBS新闻[177]、CNET[178]、有线电视新闻网[179]、《Edge》[180]、《每日镜报》[181]及《福布斯》[182]的排行榜上位列第1位,而在《卫报》的排行榜上则与《XCOM:未知敌人》共同位列第一[183]。此外,游戏在GameFront[184]、《都市报》[185]及《Paste》[186]的排行榜上排行第3位,在《今日美国》的排行榜上排行第5位[187],在GameSpy及Joystiq的排行榜上排行第6位[188][189],以及在《偏锋杂志》的排行榜上排行第10位[190]。Gamasutra把游戏列为2012年十大最佳游戏之一[191],而Eurogamer的读者则把其评为2012年最佳游戏[192]。2013年,GamingBolt在评选史上最伟大的100款电子游戏时,把游戏列于第95位[193]。2015年,Rock, Paper, Shotgun在史上最佳PC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排行榜上把游戏列于第23位[194],而PC Gamer则在最伟大的PC游戏排行榜上把其列于第6位[195]。2019年,IGN把游戏列为史上最佳电子游戏的第97位[196],而Eurogamer则把游戏评为十年来最佳游戏之一[197]。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获奖者/获提名者 | 结果 | 参考资料 |
---|---|---|---|---|---|
2012 | 斯派克电子游戏大奖 | 最佳动作冒险游戏 | 羞辱 | 获奖 | [151] |
最佳画面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PS3游戏 | 羞辱 | 提名 | |||
年度工作室 | Arkane Studios | 提名 | |||
最佳Xbox 360游戏 | 羞辱 | 提名 | |||
年度游戏 | 羞辱 | 提名 | |||
2013 | 英国学院游戏奖 | 最佳游戏 | 羞辱 | 获奖 | [171] [172] |
最佳游戏设计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游戏剧情 | 羞辱 | 提名 | |||
D.I.C.E.奖 | 年度冒险游戏 | 羞辱 | 提名 | [153] | |
艺术指导杰出成就 | 羞辱 | 提名 | |||
游戏指导杰出成就 | 羞辱 | 提名 | |||
游戏设计杰出成就 | 羞辱 | 提名 | |||
杰出故事成就 | 羞辱 | 提名 | |||
游戏开发者选择奖 | 观众之选 | 羞辱 | 获奖 | [155] | |
最佳游戏设计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叙事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视觉艺术 | 羞辱 | 提名 | |||
年度游戏 | 羞辱 | 提名 | |||
视觉效果协会 | 杰出实时视觉效果(电子游戏) | 维克托·安东诺夫、赛巴斯汀·米顿、尚-路克·莫内、朱利安·罗比 | 提名 | [154] | |
金摇杆奖 | 年度游戏 | 羞辱 | 提名 | [173] | |
最佳新游戏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叙事 | 羞辱 | 提名 | |||
年度游戏工作室 | Arkane Studios | 提名 | |||
最佳视觉设计 | 羞辱 | 提名 | |||
最佳游戏时刻 | 羞辱 – 博伊尔夫人的最后派对 | 提名 |
续作和改编
2012年11月28日,贝塞斯达表示《羞辱》的销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因此打算将游戏发展成一个系列[150]。2016年11月11日,贝塞斯达发行了续作《羞辱2》[198]。游戏故事设定于前作的15年后,艾美莉女王的统治被女巫黛利拉及索科诺斯公爵联合发动的政变所推翻,其帝位被废黜[199]。玩家需扮演科尔沃或艾美莉,制止政变并夺回褐墙市[200]。
2017年9月15日,贝塞斯达发行了《羞辱:界外魔之死》,而这是该游戏系列内的第一款独立作品[201][202]。游戏故事发生在《羞辱2》之后,玩家需扮演刺客多德的前任副手——比莉·罗克,找回多德并试图击败界外魔[201][202]。
另外,桌上游戏《羞辱:角色扮演游戏》在2020年9月29日发售。该游戏以《羞辱》为主题,由Modiphius Entertainment开发,并由桌游设计师内森·唐德尔(Nathan Dowdell)负责调整及修改[203][204]。开发公司亦与原作的设计师哈维·史密斯合作,确保桌游能呈现原版游戏的魅力[204]。这款桌游包含一本300多页的规则手册及一个可自定义的20面骰子,玩家可以在不同故事主题中扮演罪犯、刺客、探险家及保皇派等角色[203][204]。
剧情对白
- ^ 女王:“科尔沃,我是多么希望有其他我信任的人可以差遣,让你可以留在我身边,但是没有其他人,而且皇家间谍部长坚持要我派遣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瘟疫已经使许多人丧生,我们必须要寻求对策。当你在我身边时我心境就能平静下来。艾美莉和我将数着日子等你回来,快归乡,带好消息回来。”
- ^ 卡诺上尉:“带我们返回褐墙塔。科尔沃大人有给女王的消息,而且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士兵:“把女王的保镖送走数个月,那才是不寻常。”
- ^ 女王:“很高兴你回来了。你带来了什么消息?”
- ^ 女王:“谢谢你,科尔沃,如果你不在的话-不,不要!别再来!”艾美莉:“妈咪!”女王:“不!别碰她!科尔沃!呀!”艾美莉:“妈咪!走开!科尔沃!”女王:“科尔沃... 一切都... 崩溃了。找...找艾美莉,保护她。只有你,你会知道该怎样做,对吧?科尔沃?”
- ^ 高级监督:“我的天呀,看他做了什么。”间谍部长:“对,他杀死了女王。你对艾美莉小姐做了什么,叛徒?”高级监督:“被她自己的保镖,真是讽刺。”间谍部长:“我会保证你人头落地,科尔沃。带他走。”
- ^ 间谍部长:“科尔沃,女王已死,她女儿艾美莉被藏了起来,真相将永远没有人知道。”高级监督:“对,算你运气不济。明天你将被处决,但这是为了一个好的目标。这国家现在需要强而有力的领导,需要有人带领弱者,那就是我们的作用。”间谍部长:“这与私人恩怨无关,纵然你几乎坏了我们的计划,但结果对我们很有利。你在适当的时机在不合适的地点出现了,必须有人作出牺牲。”
- ^ 匿名消息:科尔沃,我们是谁于此刻并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我们信任你。这是你牢房的钥匙,你一出去后前往监狱的审问室,拿那处的炸药安装在外门上。当炸弹爆炸后就逃跑,逃往河中并在下水道内摆脱追兵,你将会在那儿找到一些用得上的装备。其中一名守卫会在你牢房外留下一件武器,祝你好运,我们需要你为接下来的事好好活着。-一位朋友
- ^ 致皇家护卫:幸会,科尔沃,或许我应说皇家护卫,毕竟那是你在这名衔被非法褫夺前的身份。我们是帝国和真正女王的仆人,一群很希望与你见面的保皇派人士。请拿去这些由群岛最上等的材料制成的武器,然后在隧道通往河流附近与我们的人塞缪尔会合。
- ^ 塞缪尔:“我是塞缪尔,我替一些很想和你见面的人工作... 我会带你见他们,就在河流下游。”
- ^ 塞缪尔:“这是猎犬区酒吧,关了门没有营业,这区有一半因瘟疫而被隔离了。我们就在摄政王鼻子底下而他一无所知... 我会带你见哈夫洛克上将和其他保皇派成员。”
- ^ 界外魔:“我是界外魔,这是我的印记。你的世界内和外均有力量存在,是被称为魔法的力量,现在这些力量将服从于你。”
- ^ 摄政王之自白:如果我解释的话,那么你会明白,我并没有错。我的贫穷铲除计划原本能为城市带来繁荣,除掉那些浪费时间在淫秽和酒精上、除了乞讨我们辛苦得来的金钱外无家无业的无赖,而计划很简单-从潘迪西亚大陆引进带菌老鼠,让它们替我们处理掉那些穷人。计划很顺利,一开始时,但那些老鼠-简直像是想把我弄跨似的。它们躲避著捕鼠人,以恐怖的速度繁殖,很快所有人不论贫富都患病了。然后他们开始起疑,女王任命我调查老鼠是否被外来力量引进。我知道最终将会真相大白,因此除了除掉她和由我自己掌权外没有其他办法。她必须要死,你看。她必须要死。杀死女王并不是一件易事,但这给我机会运用些实权处理瘟疫。隔离!把病人驱逐出境!但总有白痴女人寻找她那失踪的婴儿,或是流着鼻涕的工人寻找他失踪的妻子,然后隔离被打破了!但你能看见我的计划原本该能怎样吗?该能成功!如果大家都能遵守命令的话。
- ^ 哈夫洛克上将:“敬科尔沃!改写了历史的人!”彭德尔顿勋爵:“敬艾美莉·卡德温尔和褐墙市新的黎明和帝国!”
- ^ 马田监督:“塞缪尔,你走路像是喝醉了似的!毒药是否有效?他是否已死了?”彭德尔顿勋爵:“有效才好,它花了我一个月利润。”塞缪尔:“是的先生,我相信科沃尔已咽下他最后一口气了,就像你希望的那样。”哈夫洛克上将:“那么你做得很好。”马田监督:“记着我们需要尸首。如果我们交出谋害女王的人的尸体,我们会被誉为英雄。”哈夫洛克上将:“对,这会合法化我们的行动。我们将会是救出艾美莉和使摄政王下台和杀死了他的刺客的人。你会亲自处理他尸体的吧,塞缪尔?”塞缪尔:“是的,先生。”
- ^ 塞缪尔:“对不起发生了可怕的事,科尔沃,但我只对你下了一半毒药。他们在看着我动手,我当时只想到这样做。我认为你体质强壮能活过来。”
- ^ 塞缪尔:“我会把你放到一艘小船上,然后我也要在他们发现我违抗他们意图前送我自己离开。”
- ^ 达乌特:“我所知甚多,保镖... 我也知道一刀刺进你女王时的感觉。”
- ^ 界外魔:“你终于来到了,一个荒废和水淹的世界,被杀害了你女王的刺客达乌特囚禁。”
- ^ 悬赏账目节录:科尔沃-拘禁中,以活口交出
- ^ 塞西莉亚(低混乱):“一开始时,彭德尔顿说是时候给予我们报酬。哈夫洛克站在他们后面,然后向他们每人的头后面开枪,就像他的射击练习般。莉迪亚完全没有时间尖叫... 上将本来要射杀卡莉斯塔,然后他咕哝说他欠她叔叔卡诺上尉一个人情。他们说是时候对付索科诺夫,然后前往他的笼子,之后的事我不知道了。”
- ^ 塞西莉亚(高混乱):“哈夫洛克把我们叫到庭园,但我不舒服,我只在阁楼看着。上将带了一把弯刀,他把它刺进瓦伦斯眼睛,之后轮到莉迪亚,他对卡莉斯塔背部开了一枪,艾美莉全都看见了。哈夫洛克一直在大叫他们所做的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彭德尔顿完全不敢直视他的脸。他们说是时候对付索科诺夫,然后前往他的笼子,之后的事我不知道了。”
- ^ 哈夫洛克对士兵的命令:万宁上尉,我们已追查阴谋派至猎犬区酒吧... 直至我们确定科尔沃和他的同伴被处理掉前,我会在帝皇文雀岛上的灯塔把艾美莉·卡尔德温女王留在我身边。 -摄政王哈夫洛克
- ^ 塞缪尔(中混乱):“至于你,我有些失望,科尔沃。你像是为了暴力而离开了正道。”
- ^ 塞缪尔(高混乱):“至于你,科尔沃... 你所做的一切,你是我们当中最坏的一个... 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模样,比那些叛徒不好得哪里去。”
- ^ 界外魔:“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被害女王的女儿踏着一山尸体,被一位名为科尔沃的刺客陪同著登上王位?不,他们会说小艾美莉·卡尔德温一世在一个恐怖和腐败的时代中得势,而她在一个对小女孩或女王均不友善的世界中竭尽所能。”
- ^ 界外魔:“但无论故事有否提及你的名字,她将会记得你曾在那儿,科尔沃。”
- ^ 界外魔:“我不了解你,科尔沃,但我很享受这出好戏。阴谋与秘密,屠杀和背叛,一个帝国死亡前的阵痛!而你是一个复仇之神,到处散播混乱。这城市已在自生自灭,骗子和商人和贵族就像尸骸上的蛆一般,很快连老鼠也没有可以吃的了。这样也好,帝国已在灭亡,彻底的腐烂了,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人把它推出断崖。”
- ^ 界外魔:“但现在你将会在一艘外驶的船上消失于地平在线。我在想,你是在追逐什么,或是在逃走?”
- ^ 塞缪尔:“我只想说与你共事很开心... 我知道你很厉害,科尔沃,但你总算应付了这烂摊子而且没有忘记什么才是最重要,为此我尊敬你。”
- ^ 界外魔:“无主时代结束了,现在艾美莉·卡尔德温一世将在动荡后坐上她母亲的王位。你将站在她身旁,指导她年幼的心灵,并且保护她不被利用或受到伤害。”
- ^ 界外魔:“就这样,随着瘟疫结束和艾美莉登基,你亲手缔造了一个黄金时代。”
- ^ 界外魔:“数十年后,当你头发变白然后离开这个世界,艾美莉女王-位于权力顶峰的睿智女王艾美莉-将会把你安葬在她母亲的大墓冢中,因为你对她而言并不只是皇家护卫。”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Tom Ivan. News: Dishonored October release date announced.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05-10 [201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John Gaudiosi. Arkane Studios Reimagines First-Person With Dishonored. Unreal Engine. 2012-09-22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 ^ 3.0 3.1 3.2 3.3 Tracey Lien. 'Dishonored' co-directors talk stealth, missions, and chaos in Reddit AMA thread. Polygon. 2012-07-26 [2013-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英语).
- ^ 4.0 4.1 4.2 4.3 4.4 4.5 Arthur Gies. 'Dishonored' review: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 Verge. 2012-10-08 [201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英语).
- ^ 5.0 5.1 5.2 Chris Plante. Dishonored wants to make stealth games cool again. The Verge. 2012-04-26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6.0 6.1 Tom Hoggins. Dishonored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10-0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英语).
- ^ 7.0 7.1 Daniel Hindes. Supra Naturalis - Dishonored Preview. PC PowerPlay. 2012-08-20 [201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8.0 8.1 8.2 8.3 Leon Hurley. Dishonored has two endings, ditched a power that let you be a flat 2D shadow. PlayStation Official Magazine. 2012-07-30 [201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9.0 9.1 Sebastian Haley. Nonlethal and undetected: 10 essential tips & tricks to mastering Dishonored. VentureBeat. 2012-10-08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 ^ 10.0 10.1 10.2 Alexander Sliwinski. Dishonored review: A whale of a tale. Joystiq. 2012-10-0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英语).
- ^ 11.0 11.1 Edwin Evans-Thirlwell. Dishonored ranges "from a casual experience to a demanding challenge". Official Xbox Magazine. 2012-07-02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 ^ Brenna Hillier. Arkane Studios is drawing on its love of RPG elements and emergent gameplay for Dishonored. VG247. 2011-04-19 [201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13.0 13.1 13.2 13.3 Robert Purchese. Your Dishonored death toll affects ending and "other little story bits". Eurogamer. 2012-06-28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英语).
- ^ 14.0 14.1 Britton Peele. Dishonored's chaos, morality and potentially over-powered hero. Joystiq. 2012-08-06 [2012-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John Keefer. Dishonored preview: killing three Lady Boyles. Shacknews. 2012-08-06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16.0 16.1 16.2 Adam Biessener. Getting To Know Dishonored. Game Informer. 2011-07-12 [2011-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17.0 17.1 17.2 17.3 17.4 Tom Bramwell. Dishonored Preview. Eurogamer. 2011-08-05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英语).
- ^ 18.0 18.1 Simon Parkin. Dishonored - review. The Guardian. 2012-10-08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6) (英语).
- ^ 19.0 19.1 Wesley Yin-Poole. Dishonored 12–14 hours long for "very direct players". Eurogamer. 2012-06-18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Kevin Kelly. Dishonored QuakeCon 2012 Hands-on Preview - Eyes Wide Shut (for Good). G4TV. 2012-08-03 [201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英语).
- ^ Nicholas Tan. Dishonored Bone Charm List And Ratings. Game Revolution. 2012-10-16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6) (英语).
- ^ Alistair Pinoff. QuakeCon Preview: Dishonored is still amazing. Who knew?. Destructoid. 2012-08-03 [201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英语).
- ^ Winda Benedetti. 10 tips for playing 'Dishonored' without shedding a drop of blood. NBC News. 2012-10-09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6) (英语).
- ^ 24.0 24.1 Phil Hornshaw. Dishonored Dev: "We Encourage Multiple Playthroughs". GameFront. 2012-06-25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 ^ Brett Molina. Review: 'Dishonored' a clever stealth adventure. USA Today. 2012-10-10 [201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英语).
- ^ Steve Boxer. Bethesda Softworks: Dishonored and The Elder Scrolls Online. 卫报. 2012年7月11日 [2014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3日).
- ^ Tom Ivan. Dishonored October release date announced.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12-05-10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 ^ Dishonored - The Tales from Dunwall, Part 1. 贝塞达斯软件公司. 2012-09-25 [2014-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 ^ 29.0 29.1 Charles Onyett. Dishonored: Creativity Kills. IGN. 2012-04-26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7) (英语).
- ^ Dishonored, The Tales from Dunwall - Episode 3: In the Mind of Madness. 贝塞达斯软件公司. 2012-09-27 [2014-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Will Porter. Dishonored Preview: The Ways of System Shock and Thief Return. Eurogamer. 2012-04-26 [2014-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6).
-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Alex Dale. Dishonored reivew: One of the greatest games of the generation (Part 2).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10-08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Behind the Voice Actors. Dishonored. 2012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英语).
-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Samit Sarkar. 'Dishonored' voice cast includes Susan Sarandon, Michael Madsen, Carrie Fisher. Polygon. 2012-08-03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英语).
-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Jeff Cork. Carrie Fisher, Susan Sarandon Join Dishonored's Voice Cast. Game Informer. 2012-08-03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英语).
- ^ Andy Kelly. Dishonored preview: We unmask the biggest surprise of 2012.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10-06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英语).
- ^ 37.0 37.1 37.2 Dave Cook. Dishonored interview: who do you want to be today?. VG247. 2012-08-27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38.0 38.1 38.2 38.3 Patrick Klepek. Dishonored Review. Giant Bomb. 2012-10-07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英语).
- ^ Bethesda Games & Arkane Studios. Dishonored: The Dunwall Archives. Milwaukie, OR: Dark Horse Books. 2014: 150–151. ISBN 978-1-63008-111-9 (英语).
- ^ 40.0 40.1 40.2 40.3 Ben Kenchera. Dishonored's two lead designers talk about magic, "breaking" the game, and amoral power. The PA Report. 2012-06-25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8) (英语).
- ^ Ben Kuchera. A dark game of Clue: the making of Dishonored’s murder mystery level. The PA Report. 2012-08-03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Dave Cook. Dishonored hands-on: welcome to the party, pal. VG247. 2012-08-23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英语).
- ^ Jason Schreier. Ten More Things About Dishonored You Should Know. Kotaku. 2012-06-12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英语).
- ^ 任务一:冤狱
- ^ 任务二:高级监瞥坎贝尔
- ^ 任务三:欢乐之屋
- ^ 任务四:皇家医生
- ^ 任务五:博伊尔夫人的最后派对
- ^ 任务六:回到褐墙塔
- ^ 任务七:水淹区
- ^ 任务八:保皇派
- ^ 任务九:尽头的光明(高混乱)
- ^ 任务九:尽头的光明(低混乱)
- ^ Yin-Poole Wesley. Bethesda announces Dishonored. Eurogamer. 2011-07-07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Andy Robinson. Bethesda's Dishonored is official.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11年7月7日 [2014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3日).
- ^ 56.0 56.1 Edge. The Edge Awards 2012: studio of the year. 2012-12-1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英语).
- ^ Tyler Wilde. Dishonored on PC "has its own different interfaces," PC standards are "a religion". PC Gamer. 2012-06-20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英语).
- ^ Tom Ivan. Dishonored goes gold.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10-01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3) (英语).
- ^ Pete Haas. Dishonored Goes Gold, Free Copy Up For Grabs. CinemaBlend. 2012-09-2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30) (英语).
- ^ Edwin Evans-Thirlwell. Dishononored: seven things Arkane cut to improve the game. TotalXbox. 2012-10-17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英语).
- ^ Britton Peele. Dishonored's chaos, morality and potentially over-powered hero. Joystiq. 2012-08-06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Robert Purchese. Why Dishonored ditched its Thief shadow stealth mechanic. Eurogamer. 2012-09-29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英语).
- ^ Evan Narcisse. In Dishonored, Sometimes The Story Is What You Don't See. Kotaku. 2012-11-10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英语).
- ^ Tim Colwill. Dishonored Interview: Arkane on stealth, AI, player choice and much more. games.on.net. 2012-09-20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英语).
- ^ 65.0 65.1 65.2 65.3 Luke Plunkett. Dishonored's Art Director Talks Inspiration, Cut Levels. Kotaku. 2012-10-1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英语).
- ^ 66.0 66.1 Rock, Paper, Shotgun. Dishonored Dev Joe Houston On Violence In Games. 2013-01-14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4) (英语).
- ^ 67.0 67.1 67.2 Ben Parfitt. Why Dishonored allows players to kill but doesn't want them to. MCV. 2015-08-2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31) (英语).
- ^ Shaun McInnis. The Dishonored that never was. Gamespot. 2013-03-2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 ^ 69.0 69.1 69.2 69.3 69.4 Robert Purchese. It's been a poor, poor five years for fiction in the video game industry. Eurogamer. 2012-07-1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6) (英语).
- ^ 70.0 70.1 Aaron Lee. Dishonored wouldn't exist without pre-production. developer. 2012-07-12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英语).
- ^ 71.0 71.1 Jeremy Peel. Dishonored began life as a game set in Medieval Japan. PCGamesN. 2014-09-17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英语).
- ^ 72.0 72.1 72.2 ImagineFX. Antiquated Urbanism: Sebastien Mitton and Viktor Antonov on Dishonored.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6) (英语).
- ^ 73.0 73.1 73.2 73.3 73.4 Tom Bramwell. Peeling back the layers of Dishonored with Harvey Smith and Raph Colantonio. Eurogamer. 2012-11-07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英语).
- ^ 74.0 74.1 74.2 74.3 74.4 Paul Walker. The Gaming Pulse: Dissecting Dishonored's Heart. Rock, Paper, Shotgun. 2012-12-19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1) (英语).
- ^ Todd Martens. For composers, video games are the surreal land of opportunity. Los Angeles Times. 2012-09-28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0) (英语).
- ^ Reese & Licht 2013,1:44.
- ^ Reese & Licht 2013,2:20.
- ^ Reese & Licht 2013,3:20.
- ^ Reese & Licht 2013,5:25.
- ^ Reese & Licht 2013,6:55.
- ^ Tom Ivan. Dishonored launch trailer features plenty of accolades.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12-10-09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0).
- ^ Sinan Kubba. Dishonored dev sneaking off to Austin tonight to sign game copies. Joystiq. 2012-10-08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 ^ Mike Futter. Dishonored Game Of The Year Edition Coming Next Month. Game Informer. 2013-09-12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 ^ Brenna Hillier. Dishonored: Definitive Edition coming to PS4, Xbox One in August. VG247. 2015-06-1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英语).
- ^ 85.0 85.1 Justin Davis. Bethesda Releases Dishonored: Rat Assassin for iOS. IGN. 2012-09-0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英语).
- ^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揮動手刀斬除禍根!免費遊戲《冤罪殺機:老鼠刺客》登陸 App Store. 2012-09-04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台湾)).
- ^ Scott Nichols. Mobile review round-up: 'Avengers Initiative', 'Guardian Cross', more. Digital Spy. 2012-09-18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英语).
- ^ Brenna Hillier. Dishonored Drunken Whaler available for download, remixing. VG247. 2012-09-1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英语).
- ^ Case Study: "The Drunken Whaler" for the Dishonored gameplay trailer. Copilot Strategic Music + Sound. 2012-09-1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Matthew Kato. Dishonored's The Tales from Dunwall - Ep.2: The Hand That Feeds. Game Informer. 2012-09-26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英语).
- ^ Samit Sarkar. 'Dishonored's' third 'Tales from Dunwall' vignette introduces the inventor Piero. Polygon. 2012-09-2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英语).
- ^ Richard Cobbett. Dishonored: Tales From Dunwall sets scene for game in new animated online series. PC Gamer. 2012-09-2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英语).
- ^ 2012 Nominees. Clio Awards.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4) (英语).
- ^ TVGuide.com. Face Off Episode Guide 2012 Season 3 – Dishonorable Proportions, Episode 6. TVGN. 2012-09-2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8) (英语).
- ^ 95.0 95.1 Pete Haas. Dishonored Pre-Order Bonuses Include Whale Oil Lamp, Upgrade Packs. Cinema Blend. 2012-06-03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英语).
- ^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Bethesda 動作遊戲《冤罪殺機》公開首批追加特典資訊. 2012-10-02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台湾)).
- ^ 97.0 97.1 Wesley Yin-Poole. Dishonored: Dunwall City Trials out 11th December. Eurogamer. 2012-11-2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 (英语).
- ^ 98.0 98.1 98.2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冤罪殺機》推出全新下載項目「褐牆市的試煉」考驗復仇決心. 2012-11-28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台湾)).
- ^ Alexander Sliwinski. 'Dishonored: Dunwall City Trials' DLC this December. Joystiq. 2012-10-2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英语).
- ^ 100.0 100.1 100.2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冤罪殺機》全新下載內容《褐牆市之刃》公布. 2013-03-16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中文(台湾)).
- ^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Jason Schreier. 15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Dishonored's New DLC. KOTAKU. 2013-03-2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英语).
- ^ 102.0 102.1 102.2 Mike Fahey. Become Dishonored's Deadliest Assassin in Next Month's The Knife of Dunwall. KOTAKU. 2013-03-13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英语).
- ^ Andy Kelly. Dishonored: The Knife of Dunwall DLC review: Mostly brilliant.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3-04-19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1) (英语).
- ^ 104.0 104.1 104.2 Kyle Hilliard. Dishonored: The Brigmore Witches DLC Coming Next Month. Game Informer. 2013-07-16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英语).
- ^ Game Critics Awards. 2012 Nominees.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英语).
- ^ GameSpy. GameSpy's Best of E3 2012 Awards. IGN. 2012-06-0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4) (英语).
- ^ Xav de Matos. Joystiq's favorite games of E3 2012. Joystiq. 2012-06-1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1) (英语).
- ^ 108.0 108.1 Hamza Aziz. Destructoid's Best of E3 2012 winners revealed!. Destructoid. 2012-06-12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英语).
- ^ 109.0 109.1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EGM Presents The Best of E3 2012. 2012-06-1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7) (英语).
- ^ GameSpy. GameSpy's Best of E3 2012 Awards. IGN. 2012-06-0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英语).
- ^ Gamespot. Best of E3 2012 Editors' Choice Awards. 2012-06-06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英语).
- ^ G4TV. X-Play's Best of E3 2012 Winners Announced!. 2012-06-07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英语).
- ^ Ryan Fleming. Best of E3 2012 Awards. Digital Trends. 2012-06-08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0) (英语).
- ^ Cinema Blend. Dishonored Preview: The Best Game At E3. 2012-06-09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英语).
- ^ Garrett Martin. The 10 Best Videogames of E3 2012. Paste. 2012-06-1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英语).
- ^ Stuff. Top 10 games of E3 2012.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英语).
- ^ Stephen Totilo. 27 of the Best Video Game Ideas from E3. Kotaku. 2012-06-1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英语).
- ^ Joe Juba. Into The Pixel's 2012 Winners Gallery. Game Informer. 2012-05-29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英语).
- ^ Scott Roxborough. 'Dishonored' Big Winner at Gamescom Awar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8-23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Martin Robinson. Gamescom 2012: Dishonored is Eurogamer's Game of the Show. Eurogamer. 2012-08-23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英语).
- ^ Martin Robinson. EG Expo 2012 Attendees' Top 10. Eurogamer. 2012-10-05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英语).
- ^ 122.0 122.1 Dishonored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8) (英语).
- ^ 123.0 123.1 Dishonored for Playstation 3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英语).
- ^ 124.0 124.1 Dishonored for Xbox 360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英语).
- ^ Dishonored: Definitive Edition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英语).
- ^ Dishonored: Definitive Edition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英语).
- ^ 127.0 127.1 127.2 127.3 Chris Watters. Dishonored review. GameSpot. 2012-10-07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英语).
- ^ 128.0 128.1 128.2 128.3 Dan Whitehead. Dishonored review. Eurogamer. 2013-10-11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2) (英语).
- ^ 129.0 129.1 129.2 Jake Gaskill. Dishonored Review for Xbox 360. G4TV. 2012-10-07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4) (英语).
- ^ 130.0 130.1 130.2 130.3 Joe Juba. 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Bloody - Dishonored - Xbox 360. Game Informer. 2012-10-07 [2014-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 ^ 131.0 131.1 Cam Shea. Dishonored Review. IGN. 2012-10-07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英语).
- ^ 132.0 132.1 132.2 Susan Arendt. Dishonored Review. The Escapist. 2012-10-0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英语).
- ^ 133.0 133.1 133.2 William Colvin. Dishonored leaves us spoiled for choice. News.com.au. 2012-10-10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5) (英语).
- ^ 134.0 134.1 Ton Hoggins. Dishonored review. The Telegraph. 2012-10-0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英语).
- ^ 135.0 135.1 John Keefer. Dishonored review: Story-driven role-playing. Shacknews. 2012-10-07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英语).
- ^ 136.0 136.1 Jason Schreier. Dishonored: The Kotaku Review. Kotaku. 2012-10-0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3) (英语).
- ^ 137.0 137.1 137.2 Alex Dale. Dishonored review: One of the greatest games of the generation.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2-10-0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英语).
- ^ 138.0 138.1 Chris Watters. Dishonored: The Knife of Dunwall Review. GameSpot. 2013-04-22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英语).
- ^ 139.0 139.1 139.2 Cam Shea. Dishonored: The Knife of Dunwall Review. IGN. 2013-04-18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140.0 140.1 140.2 Arthur Gies. Dishonored: The Knife of Dunwall review: devils and details. Polygon. 2013-04-19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英语).
- ^ 141.0 141.1 Fraser Brown. Review: Dishonored: The Brigmore Witches. Destructoid. 2013-08-16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0) (英语).
- ^ 142.0 142.1 Arthur Gies. Dishonored: The Brigmore Witches review: 'craft work. Polygon. 2013-08-13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英语).
- ^ Richard Cobbett. Dishonored: The Brigmore Witches review. PC Gamer. 2013-09-16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英语).
- ^ MCV. Steam top ten sellers chart: September 30 – October 6. 2012-10-0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英语).
- ^ Tom Phillips. UK chart - Dishonored denied top spot by FIFA 13. Eurogamer. 2012-10-15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英语).
- ^ Alec Meer. UK Charts: Dishonored 2, XCOM 7, Scunthorpe United 0. Rock Paper Shotgun. 2012-10-15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英语).
- ^ Tom Ivan. UK: The 100 best-selling games of 2012 revealed.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3-01-14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4) (英语).
- ^ James Batchelor. Minecraft was the UK's best-selling new IP of the decade. GamesIndustry.biz. 2020-01-2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英语).
- ^ Jim Reilly. NBA 2K13 Leads October U.S. Sales. Game Informer. 2012-11-0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英语).
- ^ 150.0 150.1 Wesley Yin-Poole. Higher than expected Dishonored sales mean Bethesda has a new franchise. Eurogamer. 2012-11-2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英语).
- ^ 151.0 151.1 Stephany Nunneley. VGAs 2012: winners announced, get all the news here. VG247. 2012-12-0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9) (英语).
- ^ Owen Good. Don't Like the Winners from the 2012 VGAs? Get a Second Opinion from Machinima's IGAs.. Kotaku. 2012-12-0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英语).
- ^ 153.0 153.1 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 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 – 16th Annual D.I.C.E. Awards Finalists" (PDF). 2013-01-14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5-02) (英语).
- ^ 154.0 154.1 Deadline Hollywood. VES Awards: ‘The Hobbit’, ‘Avengers’, ‘Life Of Pi’, ‘ParaNorman’ Lead Nominations. 2013-01-0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英语).
- ^ 155.0 155.1 Jessica Conditt. Journey sweeps 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 wins 6 of 11. Joystiq. 2013-03-2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英语).
- ^ IGN. Best Overall Action Game. 2012-12-22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IGN. Best PC Action Game. 2012-12-1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IGN. Best Overall Game. 2012-12-2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英语).
- ^ IGN. Best PS3 Action Game. 2013-01-15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IGN. Best Xbox 360 Game. 2012-12-2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英语).
- ^ Mike Mahardy. Top 50 Games Of 2012 Review Roundup. Game Informer. 2012-12-1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英语).
- ^ PlayStation Official Magazine. Official PlayStation Magazine’s best of 2012: the top 10 games you voted for. 2012-12-2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英语).
- ^ Official Xbox Magazine. OXM Game of the Year 2012 Awards: Gameplay Awards. 2012-12-18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Bob Mackey. 1UP's Favorite Games of 2012: Dishonored. 1UP.com. 2012-12-26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9) (英语).
- ^ jeuxvideopc.com. Top 10 des meilleurs jeux PC de 2012.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5) (法语).
- ^ Uros Pavlovic. 2012: Game of the Year. ActionTrip. 2012-12-24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英语).
- ^ Yahoo!. Yahoo! Games Best of 2012 Awards.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7) (英语).
- ^ GameSpot. Action/Adventure Game Of The Year.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5) (英语).
- ^ GameSpot. PS3 Game of the Year.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4) (英语).
- ^ GameSpot. Xbox 360 Game of the Year.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4) (英语).
- ^ 171.0 171.1 Sinan Kubba. Journey, Walking Dead, Far Cry 3 lead BAFTA 2013 nominations. Joystiq. 2013-02-12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英语).
- ^ 172.0 172.1 Robert Purchese. Watch the BAFTA Game Awards live on Eurogamer. Eurogamer. 2013-03-05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7) (英语).
- ^ 173.0 173.1 Matthew Reynolds. Golden Joystick Awards 2013 public voting now open. Digital Spy. 2013-08-2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英语).
- ^ IGN. Top 100 Games of a Generation - #67 Dishonored.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英语).
- ^ PC Gamer. The PC Gamer Top 100. 2014-08-3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英语).
- ^ Kyle Orland. Ars Technica’s 2012 Games of the Year. Ars Technica. 2012-12-3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英语).
- ^ CBS News. The top video games of 2012: "Dishonored" leads the pack. 2012-12-13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CNET. The top 11 games of 2012. 2012-12-13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英语).
- ^ Larry Frum. The 10 best video games of 2012. CNN. 2012-12-2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1) (英语).
- ^ Edge. The Edge Awards 2012: best game. 2012-12-1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9) (英语).
- ^ Dan Silver. Top honours: Dishonored heads list of ten best games of 2012. Daily Mirror. 2012-12-22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Alex Knapp. The Best Video Games Of 2012. Forbes. 2012-12-1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Keith Stuart. Top 25 games of 2012: 5-1 (plus the ones that didn't quite make it). The Guardian. 2012-12-2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英语).
- ^ GameFront. Game Front's Game of the Year 2012. 2012-12-2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6) (英语).
- ^ Metro. GameCentral Video Games Top 20 of 2012 – generations end. 2012-12-27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9) (英语).
- ^ Garrett Martin. The 30 Best Videogames of 2012. Paste. 2012-12-2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英语).
- ^ USA Today. Walking Dead' heads USA TODAY's best 2012 video games. 2013-01-0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GameSpy. GameSpy's 2012 Game of The Year Awards.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8) (英语).
- ^ Ludwig Kietzmann. Joystiq Top 10 of 2012: Dishonored. Joystiq. 2013-01-02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英语).
- ^ Slant Magazine. The 25 Best Video Games of 2012. 2012-12-1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英语).
- ^ Gamasutra. The 10 Best Games of 2012. 2012-12-2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英语).
- ^ Tom Bramwell. Eurogamer Readers' Top 50 Games of 2012. Eurogamer. 2012-12-31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英语).
- ^ Rohan Philip. Top 100 greatest video games ever made. GamingBolt. 2013-04-1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6) (英语).
- ^ Alec Meer. The best FPS games on PC. Rock, Paper, Shotgun. 2015-05-13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英语).
- ^ PC Gamer. The PC Gamer Top 100 Greatest Games. 2015-09-03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英语).
- ^ Brendan Graeber. Top 100 Video Games of All Time - Dishonored. IGN. 2019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英语).
- ^ Vikki Blake. Games of the Decade: Dishonored taught me there is no right way to play. Eurogamer. 2019-11-26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英语).
- ^ Kimberley Wallace. Dishonored 2 PC Patch On The Way To Improve Framerates And More. Game Informer. 2016-11-11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英语).
- ^ Arthur Gies. Dishonored 2 review. Polygon. 2016-11-16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7) (英语).
- ^ Luke Plunkett. Dishonored 2 Announced, Lets You Play As Emily. Kotaku. 2015-06-14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5) (英语).
- ^ 201.0 201.1 Ethan Gach. Dishonored: Death Of The Outsider Announced, Stars Billie Lurk. Kotaku. 2017-06-12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2) (英语).
- ^ 202.0 202.1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冤罪殺機 2:界外魔之死》新遊戲預告釋出 扮演新刺客角色執行終極暗殺任務. 2017-08-11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英语).
- ^ 203.0 203.1 Colin Campbell. Dishonored tabletop game returns to whalepunk role-playing world. Polygon. 2020-01-22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英语).
- ^ 204.0 204.1 204.2 Matt Wales. Dishonored is getting the tabletop RPG treatment later this year. Eurogamer. 2020-01-23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英语).
- 影音媒体
Emily Reese (采访者), Daniel Licht (受访者). Daniel Licht's Music for "Dishonored" (MP3) (Podcast). Minnesota: Minnesota Public Radio. 事件发生在 0:00-8:10. 2013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英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