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

北宋文學家蘇軾作品

前赤壁赋》,又称《赤壁赋》,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名的作品之一[1],为《后赤壁赋》的姊妹篇,并有书法真迹,该文物现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并指定为中华民国国宝

宋苏轼书前赤壁赋 卷
艺术家苏轼
类型法书
尺寸23.9 cm × 258 cm(9.4英寸 × 102英寸)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登录号故书000068N000000000
网址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赤壁月”,选自《月百姿》,月冈芳年

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了这篇作品。作品描写的是苏轼与客人泛舟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赤壁市),谈论赤壁之战,进而讨论至天地人生的过程。

元丰二年11月29日,上谕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作者首次游览黄州赤壁时。

真迹

苏轼《宋苏轼书前赤壁赋卷》,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尺寸23.9× 258公分。

由苏轼亲笔书写的《前赤壁赋》于1949年后运往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2],2006年后,该件因在文建会启动古物分级审议前展出,并自启动后不曾展出而延缓指定国宝。2024年1月5日,中华民国文化部因应国宝文物审查及文化资产保存法,以全名“宋苏轼书前赤壁赋卷”将该件文物指定为中华民国国宝[3][4][5]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浮海)之一粟[6],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眀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评论

赤壁赋被后世认为是苏轼的思想境界逐渐趋于三教合一的征兆,而其文学成就则继承和广大了苏轼一贯的气度及风采,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最著名、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苏轼本人的代表作。

参考文献

  1. ^ 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
  2. ^ 宋蘇軾書前赤壁賦 卷. digitalarchive.npm.gov.tw.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3. ^ 陈宛茜. 故宮增7件新科國寶 「蘇軾書赤壁賦」藝術性及討論度最高. 琅琅悦读.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8) (中文(台湾)). 
  4. ^ 陈宛茜. 委屈了16年 故宮「蘇軾書赤壁賦」終於當上國寶. 联合新闻网.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中文(台湾)). 
  5. ^ 凌美雪. 故宮新增7件國寶 蘇軾前赤壁賦等2件獲1小動作加冕 只展出至7日 - 自由藝文網. art.ltn.com.tw. 2024-01-05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2) (英语). 
  6. ^ Chuang), 庄哲彦(Che-Yen. 楚騷之變蘭亭之變-蘇軾〈赤壁賦〉之形式內容析探. 书画艺术学刊. 2011-12-01, (11) [2024-01-05]. doi:10.29831/TDPC.201112.0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