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诗集

南方诗集》,台湾日治时期汉文通俗文艺杂志, 刊物发行近十年,但以连续期号发行,是为1937年报刊“禁用汉文”时期少见的汉文综合文艺杂志。[1]其前身为《风月》,后又更名为《风月报》、《南方》、《南方诗集》等。2001年南天出版社有全文复刻。[2]

风月报
汉字 風月報
白话字 Hong-goa̍t-pò
台语罗马字Hong-gua̍t-pò

简介

编辑群主要为传统文人,其后随着刊物革新与编辑目的改变,编辑、作者、读者含纳汉文社群各世代,内容从汉诗、传统汉文、中国话文创作的新文学尽皆包含。[3]其编辑群及编辑风格的演变如下:

  1. 《风月》时期:台北大稻埕传统文人组织“风月俱乐部”,每月逢三、六、九发行《风月》,与《台日》汉文栏、《台湾诗报》成员重叠。为传统文人系统,内容除汉诗外,多为传统汉文、艺妲风月写真等内容。
  2. 《风月报》时期:为1937年报刊汉文栏废止后台湾唯一发行的汉文刊物。初期编辑与《风月》相仿,至1937年10月徐坤泉接任主编后,杂志风格朝新文学、通俗文学靠拢,但同时保存了汉诗栏位。后吴漫沙承继编辑风格。
  3. 《南方》时期:1941年顺应日本国策改名,刊物弥漫汉文报国与中国白话文学习热潮,朝国家意识型态倾斜。并爆发最后一次新旧文学论战,杂志成为文艺观念的决战场[3][1]

此刊物汉文在1937年未遭废刊,除因通俗文学取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刊物积极配合国策,成为民间协力“官方同文主义”的生产者。统治者一方面藉废除报刊汉文栏,使台湾知识分子在公共论坛的言论消音;另方面借由允许《风月报》、《南方》的发行,独占台湾汉文阅读人口,既疏导了部分的汉文阅读人口阅读需求压力,更能积极的管制汉文社群的公共言论,使其朝协力国策倾斜。[4][5]

各期发行规格

《风月》系列刊物发行近十年,过程中历经四次刊物更名及版面规格调整,详如下述:

  • 《风月》
    • 发行期别:第1至第44期
    • 发行时间:1935年5月9日-1936年2月8日
    • 规格与页数:B4,4页
    • 发行人及发行所:林钦赐/风月俱乐部
  • 《风月报》
    • 发行期别:第45至第132期
    • 发行时间:1937年7月20日-1941年6月15日
    • 规格与页数:B5,30-50页
    • 发行人及发行所:简荷生/风月报俱乐部
  • 《南方》
    • 发行期别:第133至第188期
    • 发行时间:1941年7月1日-1944年1月1日
    • 规格与页数:B5,30-50页
    • 发行人及发行所:简荷生/南方杂志社
  • 《南方诗集》
    • 发行期别:第189至第190期
    • 发行时间:1944年2月25日-1944年3月25日
    • 规格与页数:B6,20页
    • 发行人及发行所:简荷生/南方杂志社[1]

相关研究

历来以《风月》系列刊物进行文学研究者众多,概览刊物性质、评价文学史定位者,可参考:

  • 郭怡君,〈‘风月报’通俗性之呈现〉(2001)[6]
  • 郭怡君,〈《风月报》与《南方》通俗性研究〉,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0)[7]
  • 杨永彬,〈从‘风月’到‘南方’-论析一份战争期的中文文艺杂志〉(2001)[1]
  • 柳书琴,〈从官制到民制:自我同文主义与兴亚文学〉(2003)[4]
  • 柳书琴,〈通俗作为一种位置:《三六九小报》与1930年代的台湾读书市场〉(2004)[8]
  • 黄美娥,〈对立与协力——新旧文学论战中传统文人的典律反省与文化思维〉(2004)[5]
  • 蔡佩均,〈想像大众读者:《风月报》、《南方》中的白话小说与大众文化建构〉,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6)[9]
  • 蔡佩均,《风月》,台湾文学期刊目录数据库。[10]

针对《风月》系列刊物之栏位、编辑、作者、文艺创作或特殊主题等进行讨论,则包含:

  • 阮淑雅,〈写在大东亚圣战之外-论吴漫沙连载于《风月报》之〈桃花江〉(1937-1939)〉(2007)[11]
  • 陈莉雯,〈“岛都”与“恋爱”:《风月报》相关书写的再现与想像〉(2008)[12]
  • 吕明纯,〈东亚图景中的女性新文学(1931-1945)──以台湾、满洲国为例〉(2011)[13]
  • 徐淑贤,〈台湾士绅的三京书写:以1930-1940年代《风月报》、《南方》、《诗报》为中心〉(2012)[14]
  • 林芳玫,〈谢雪渔通俗书写的跨文化身份编辑:探讨〈日华英雌传〉的性别与国族寓言〉(2013)[15]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杨, 永彬. 從『風月』到『南方』-論析一份戰爭期的中文文藝雜誌. 台北: 南天. 2001: 68–150. ISBN 957-638-575-X. 
  2. ^ 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第1-190期)1935-1944年(昭和十年-昭和十九年). 台北: 南天. 2001. ISBN 9789576385513. 
  3. ^ 3.0 3.1 蔡佩均. 風月報. 台湾大百科. 文化部. 2009-10-28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4. ^ 4.0 4.1 柳书琴. 從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Taiwan,1937-1942). 台北: 麦田. 2005: 63–90. ISBN 986-7252-22-5. 
  5. ^ 5.0 5.1 黄, 美娥. 對立與協力:日治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戰中傳統文人的典律反省及文化思維. 台湾文学学报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2003-08-01, 4: 37-71. 
  6. ^ 郭怡君. 『風月報』通俗性之呈現. 台北: 南天. 2001: 151–173. ISBN 957-638-575-X. 
  7. ^ 郭怡君. 《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 静宜大学硕博士论文系统. 静宜大学.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8. ^ 该文刊载在2004年12月《中外文学》,其电子档目前已经放在清大台文所教师个人网页,网址:http://www.tl.nthu.edu.tw/people/writing_journal.php?Sn=1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0. ^ 存档副本.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11. ^ 阮淑雅. 寫在大東亞聖戰之外-論吳漫沙連載於《風月報》之〈桃花江〉(1937-1939). 中极学刊 (暨南国际大学). 2007-12-01, (6): 1-22. 
  12. ^ 陈莉雯. 「島都」與「戀愛」:《風月報》相關書寫的再現與想像. 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2008. 
  13. ^ 吕明纯. 東亞圖景中的女性新文學(1931-1945)──以臺灣、滿洲國為例. 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 2011. 
  14. ^ 徐淑贤. 台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1930-1940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2. 
  15. ^ 林芳玫. 謝雪漁通俗書寫的跨文化身分編輯:探討〈日華英雌傳〉的性別與國族寓言. 台湾文学学报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2013-12-01, 23: 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