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4世纪?—417年),季预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谯王司马恬的第三子。在晋官至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曾先后因国乱而出奔南燕后秦,在后秦为刘裕所灭后,转投北魏

司马休之
出生不详
东晋
逝世417年
北魏
职业东晋平西将军、后秦扬州刺史。

生平

少历清涂

司马休之年轻时就任高贵显要的职位,又因其兄司马尚之甚受当政的司马道子倚仗,故于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叛乱时,司马道子就以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与两位兄长司马尚之及司马恢之各拥兵权,以支援司马道子。叛乱平定后,司马休之就官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

投奔南燕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荆州刺史桓玄,桓玄因而率军东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并派了将领冯该进攻历阳。司马休之原本固守城池,但在其兄司马尚之兵败后就率五百兵出城作战,不能取胜。司马休之于是携同子侄北逃南燕。

返回晋廷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司马休之当时在南燕也卷入刘敬宣高雅之的流产政变而要南奔,于是干脆南归东晋[1]。时承制的大将军司马遵以他为监荆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同年晋军一度收复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但不久即为桓振攻陷,直至次年才再被收复。不过司马休之到江陵后不久,桓振又率军来袭,司马休之不敌而北逃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只因刘怀肃等击杀桓振才得以还镇。不过,司马休之兵败令江陵失守就令他遭到弹劾,被免官并征还建康,改任后将军、会稽内史。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刘毅,就以司马休之都督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荆州颇得当地人心。义熙十年(414年)时在建康的儿子谯王司马文思被指擅杀官吏,其党羽皆被诛杀,司马休之亦上请解职,但不获允许。刘裕因司马文思“性凶暴,好通轻侠”而甚为厌恶他,于是将其执送荆州,要司马休之“自为其所”,暗示司马休之杀死他。不过司马休之只上表废司马文思为庶人,令刘裕大感不悦,即命江州刺史孟怀玉防备[2]

出逃后秦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收捕了司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马文宝及侄儿司马文祖,并将二人杀害,又亲自率军讨伐司马休之。当时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觉不容于刘裕,就派了鲁轨支援司马休之。刘裕到后,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四万荆州府军沿着江边悬崖防守,令渡江的刘裕不能进攻。后建武将军胡藩以刀柄凿石,在崖上凿出了一些勉强能容纳手脚放上去的位置,并由此攀登至崖顶。胡藩登顶后就与一些能跟上他的士兵进攻,司马文思等防守失败,稍稍后退,刘裕把握机会进攻,终令司马文思溃败,司马休之与鲁宗之北逃襄阳,鲁宗之参军李应却闭门不纳,二人于是与鲁轨、司马文思、新蔡王司马道赐马敬鲁范一同在当地人保卫下北奔后秦。

投降北魏

司马休之到了后秦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获后秦皇帝姚兴任命为扬州刺史。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璲、陈郡人袁式等数百人向北魏司徒长孙嵩请降。一个多月后,司马休之在长孙嵩回军的路上去世。北魏追赠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

子女

  • 司马文思,司马休之长子,因司马尚之被桓玄所杀,故继嗣谯王爵位。后随父北奔北魏,在魏也被封谯王,官至征南大将军。
  • 司马文宝,司马休之次子,刘裕讨伐司马休之时被收捕廷尉,处死。

延伸阅读

[]

 魏书·卷37》,出自魏收魏书
 北史·卷029》,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书目

  • 《晋书·宗室·司马休之传》
  • 《魏书·司马休之传》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至一百一十八)
  1. ^ 《资治通鉴·卷113》:刘敬宣、高雅之结青州大姓及鲜卑豪帅谋杀南燕王备德,推司马休之为主。备德以刘轨为司空,甚宠信之。雅之欲邀轨同谋,敬宣曰:“刘公衰老,有安齐之志,不可告也。”雅之卒告之,轨不从。谋颇泄,敬宣等南走,南燕人收轨,杀之,追及雅之,又杀之。敬宣、休之至淮、泗间,闻桓玄败,遂来归,刘裕以敬宣为晋陵太守。
  2. ^ 《宋书·武帝纪中》:「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汉人心,公疑其有异志,而休之兄子谯王文思在京师,招集轻侠,公执文思送还休之,令自为其所。休之表废文思,并与公书陈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