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格雷

哈里·巴克斯·格雷(英语:Harry Barkus Gray,1935年11月14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阿诺德·贝克曼(Arnold O. Beckman)化学教授[1],其重点研究内容在电子转移领域,并分别在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涉及。他同时是1991年普利斯特里奖和2004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

哈里·格雷
Harry Gray
哈里·格雷于2013年时摄像
出生哈里·巴克斯·格雷
Harry Barkus Gray

(1935-11-14) 1935年11月14日89岁)
 美国肯塔基州伍德伯恩
居住地美国
国籍 美国
母校西肯塔基大学理学士,1957年)[1]
西北大学哲学博士,1960年)[1]
西北大学自然科学博士[1]
知名于生物无机化学
电子转移化学
光化学
奖项美国化学学会纯化学奖英语ACS Award in Pure Chemistry(1970年)
托勒曼奖英语Tolman Award(1979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年)
美国化学家学会金牌奖章英语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sts Gold Medal(1990年)
普利斯特里奖(1991年)
哈维奖英语Harvey Prize(2000年)
沃尔夫化学奖(2004年)
威尔契化学奖英语Welch Award in Chemistry(2009年)
奥斯默金牌奖章英语Othmer Gold Medal(2013年)
网站www.cce.caltech.edu/content/harry-b-gray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化学
机构哥伦比亚大学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博士导师弗莱德·巴索洛英语Fred Basolo
雷夫·皮尔逊英语Ralph Pearson
博士生丹尼尔·诺塞拉霍尔顿·索普杰·温克勒英语Jay R. Winkler马克·莱顿英语Mark S. Wrighton吉莉安·李·丹普西英语Jillian Lee Dempsey
其他著名学生内森·刘易斯英语Nathan Lewis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How Arnold O. Beckman's Instrumental Voice Shaped Chemistry's History
一则由哈里·格雷介绍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研究所仪器的影片,此影片由化学遗产基金会英语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制作。

生平

哈里·格雷西于1957年在西肯塔基大学取得化学理学士学位,随后他开始在西北大学接受弗莱德·巴索洛英语Fred Basolo雷夫·皮尔逊英语Ralph Pearson的指导下研究无机化学领域,并于196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西北大学期间,哈里于1958年获邀加入化学年会英语Alpha Chi Sigma宇普西龙(Upsilon)分部。[2]在1960年到1961年期间,哈里于哥本哈根大学花费1年的时间担任国家科学基金博士后研究员[3],他在那里与沃尔特·曼奇(Walter A. Manch)共事,并与卡尔·巴尔豪森(Carl J. Ballhausen)共同研究金属复合物的电子结构。[4][5]

离开哥本哈根大学后,哈里回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在1961年到1963年期间为助理教授,1963年到1965年期间为副教授,1965年到1966年期间为教授。[6]

1966年后,哈里转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阿诺德·贝克曼(Arnold O. Beckman)化学教授与贝克曼研究所创始总监。[6]

研究领域

哈里·格雷领导的跨领域研究计划包括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解决这些领域的根本问题;而电子转移化学是这些领域一统的大多数研究主题项目。[7]

在过去25年间,哈里领导的团队一直在测量以无机氧化还原试剂标记的金属蛋白中,远距离电子转移反应的动能。他的团队在早期研究表明,蛋白质内部结构的细节主导了电子转移速率。[8]目前哈里的团队的研究着重在中间体蛋白质的自由基如何加速远距离电子转移。这项研究正与加州理工学院贝克曼研究所英语Beckman Institute at Caltech杰·温克勒英语Jay R. Winkler共同合作,开发能用于测量Ru-Os-在晶体的电子转移速率的技术,并以铁(III)-细胞色素c晶体参杂锌(II)-细胞色素c方式重新改良天青蛋白英语Azurin[9]这种将光敏剂英语Photosensitizer整合到蛋白质晶体中的方法,为研究生化反应机能提供一个有效的新技术。[10]哈里与温克勒的共同团队还利用电子转移化学,来探测细胞色素c中的蛋白质折叠机能。[11]

因哈里·格雷在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开创研究,揭开了新的蛋白质结构和远距离电子转移原理,使他在2004年获得沃尔夫化学奖[7][12]

另外,哈里在金属复合物的化学键、无机反应机制、光谱学以及无机化合物磁化学等理论作出贡献,他的第一个三角棱柱结构型复合物的研究即是在这方面的领域。不过,哈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化学生物学之间。作为生物无机化学重要地先驱并带领这一领域蓬勃发展的一员,哈里为此做出许多关键地贡献,其中最重要贡献在生物系统中于原子能阶的电子转移的基础理论。[13]

主要出版品

以下为与哈里·格雷相关的研究出版品。

奖项与荣耀

以下为哈里·格雷所获得的奖项与荣耀:

参考来源

  1. ^ 1.0 1.1 1.2 1.3 Harry B. Gray - www.cce.caltech.edu.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4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2. ^ 2.0 2.1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Alpha Chi Sigma. Alphachisigma.org. [14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3. ^ Dr. Harry B. Gray (Inducted in 1995).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4. ^ Avery, John; Dahl, Jens Peder; Hansen, Aage E. Understanding Molecular Properties a Symposium in Honour of Professor Carl Johan Ballhausen, held at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April 4 and 5, 1986.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1987: ix–x [25 October 2016]. ISBN 978-94-009-3781-9. 
  5. ^ Francis Clifford Phillips Lecture Series 1986 Phillips Lecturer Brief Biography of Harry Gra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i Lambda Upsilon Xi Chapter,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1-17). 
  6. ^ 6.0 6.1 Harry B. Gray. Beckman Institute Laser Resource Center.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7. ^ 7.0 7.1 Jacoby, Mitch. AWARDS Harry Gray Wins Wolf Prize In Chemistry.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January 26, 2004, 82 (4)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8. ^ Beratan, DN; et al. Protein electron transfer rates set by the bridging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 Sciencemag.orgaccessdate=18 June 2013.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9. ^ Winkler, Jay R.; Gray, Harry B. Electron flow through biological molecules: does hole hopping protect proteins from oxidative damage?. Quarterly Reviews of Biophysics. 16 July 2015, 48 (4): 411–420. PMC 4793975 . PMID 26537399. doi:10.1017/S0033583515000062. 
  10. ^ Tezcan, F. Akif; Crane, Brian R.; Winkler, Jay R.; Gray, Harry B. Electron Tunneling in Protein Crysta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1, 98 (9): 5002–5006. Bibcode:2001PNAS...98.5002A. JSTOR 3055554. doi:10.1073/pnas.081072898. 
  11. ^ Mines, Gary A.; Pascher, Torbjörn; Lee, Sonny C.; Winkler, Jay R.; Gray, Harry B. Cytochrome c folding triggered by electron transfer. Chemistry & Biology. June 1996, 3 (6): 491–497 [25 October 2016]. doi:10.1016/S1074-5521(96)900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12. ^ Beckman Institute Laser Resource Center (PDF). Bilrc.caltech.org. [14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9-07). 
  13. ^ Simply-Smart. תוצאות חיפוש - פרס וולף. Wolffund.org.il. [14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希伯来语). 
  14. ^ ACS Award in Pure Chemistr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8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15. ^ 1979 Richard C. Tolman Award Recipient Harry B. Gra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ALACS. 1979–1980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16. ^ The President'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Recipient Detail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17. ^ Harry Gray.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18. ^ People: Caltech Chemist Wins AIC Gold Medal For His Studies Of Electron Transfer. The Scientist. April 2, 1990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19. ^ People Briefs. The Scientist. July 9, 1990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20. ^ Harvey Prize. Technion.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21. ^ Theopold, Klaus H. The 2004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hemistry presented to Harry B. Gray.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September 2005, 342 (6): 586–591 [25 October 2016]. doi:10.1016/j.jfranklin.2005.04.015. 
  22. ^ Perry, Jill. Professor Harry Gray Awarded Wolf Prize. Caltech News. 2004-01-22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23. ^ Rovner, Sophie L. Harry Gray Wins Welch Award Caltech professor recognized for achievement in basic research.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May 25, 2009, 87 (212): 8 [25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24. ^ Othmer Gold Medal. 化学遗产基金会英语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