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闪空对空导弹

天闪(英语:Sky Flash空对空导弹英国美国AIM-7E-2麻雀半主动雷达导引空对空导弹改良而来。英国采用麻雀导弹作为改良来源的用意在于皇家空军的F-4能够在不需要大幅改装下同时采用这两种导弹。在外观上,天闪与麻雀非常相似,性能上借由电子科技的进步而大幅改善麻雀的诸多缺点,目前已全数除役。

天闪空对空导弹
类型中程空对空导弹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8~2006年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霍克·西德利飞机公司英语Hawker Siddeley马可尼电子系统
研发日期1972年[1]
生产商贝宜动力公司
单位成本15万英镑(单枚导弹)
基本规格
重量193千克(425英磅)
长度3.68米(12英尺)
直径20.3厘米(8英寸)

弹头连续杆式高爆战斗部
弹头量39.5千克(87英磅)
引爆机制触发引信&近炸引信

发动机洛克达因固体燃料火箭引擎
翼展102厘米(40英寸)
作战范围45千米(28英里)
速度4马赫
制导系统逆单脉冲式英语Inverse monopulse seeker半主动雷达导引
发射平台

研发历史

英国研发超视距空对空导弹相关元件始于1960年代,由皇家航空研究院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研发可配备在AIM-7导弹上的逆单脉冲寻标器;在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1972年1月英国皇家空军发布第1219号需求,计划代号XJ.521。由霍克希德利英语Hawker Siddeley与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导引武器部承揽,1973年英国以编号XJ 521计划展开导弹研发与改良工作。选择AIM-7E-2导弹作为研发的基础有几个原因。首先,AIM-7E-2已经有完整的数学模型与测试资料,英国不需要自己从头再作一次。其次,英国皇家空军在购入F-4战斗机的时候也将AIM-7E-2一并购入,使用上的经验比较丰富。最后是研发工作展开时,虽然还有AIM-7F列入考虑,基于1977年要完成设计的目标需求,AIM-7F的弹体资料与授权生产时程无法配合而与以放弃。

天闪导弹改良的重点包括重新设计的寻标头、引信自动导航系统以及电力供应单元,预定达成的设计目标包括:

  • 提升电子反制能力。
  • 增强自地面噪声中找到目标的能力。
  • 提高导弹分辨多个近续离目标的能力。
  • 改良引信的功能。
  • 提高可靠度。

1976年天闪导弹开始在美国进行试验的工作,整个试射的过程历经两年,于1978年正式递交第一颗量产型给英国皇家空军。

1985年英国陆续提升天闪导弹的系统与系统,除了更换较薄的弹翼与弹体之外,还采用新型火箭发动机与电子系统。1980年代后期,英国与第一个外销国瑞典达成共同发展主动雷达导引版,也就是天闪90(英国)或是Rb 71A,或者是以冲压发动机推进的长程改良版Rb 73。1988年英国航太与汤姆森-CFS公司决议共同出资,由汤姆森-CSF公司提供主动雷达导引寻标头研发,作为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的低成本竞争者。

1991年寻标头完成空中飞行测试,但是整个计划在1992年遭到取消。同年,英国航太公司与瑞典Saab公司共同研究无控制面的主动雷达导引天闪的衍生型,计划编号S225X。到了1994年,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S225XR研究计划开始进行,计划稍后改以流星空对空导弹计划取代。至此天闪导弹的研发计划算是正式中止。

设计细节

弹体

天闪导弹在外观上与麻雀导弹极为接近,早期型的天闪直接采用麻雀导弹的弹体材料生产而成。导弹的控制面位于弹体中央,共有四片三角形的可动翼面。在接近尾部还有四片固定翼面稳定导弹的飞行。在外型上与AIM-7E-2最明显的差别是靠近导弹中央的黑色雷达引信天线,其他都与AIM-7E-2一样。

导弹最前方为寻标头与电子设备,其次是30公斤的连续杆弹头,接着是翼面控制单元以及火箭发动机。总长度3.66,直径203毫米,总重195公斤

导引系统

天闪导弹也是采用麻雀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但是在寻标头上改用抗拒地面噪声与电子干扰更有效果的逆单脉冲寻标器英语Inverse monopulse seeker设计,加上高效率的天线,使得天闪导弹的性能高于同时期的麻雀导弹。此外,导弹还具备电子反反制能力以及干扰源归向能力。在对付低空高速目标上,天闪的效果也远高于麻雀。

使用机种

 
龙卷风ADV原型机挂载天闪导弹。

能够使用天闪导弹的机种包括F-4、龙卷风F2/F3F-16SAAB 37战斗机。此外,英国曾经在鹰式200战斗攻击机英语British Aerospace Hawk 200上佩挂测评,但鹰式200的操作国家并无采购天闪导弹。

使用国

  意大利
  沙特阿拉伯
  瑞典
  英国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引文

  1. ^ Gibson & Buttler 2007,第47-53页.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