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泽石头

奎泽石头(1962年),本名石计生,生于台湾高雄市桥头区,祖籍安徽省宿松[1]台湾中生代诗人社会学学者,现任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紫藤庐常任美学讲座诗人。[2]

学历

石计生在高雄中学毕业后,考取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系,两年后转入经济学系并以此毕业。毕业后,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取得社会学硕士学位,而后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3]

争议

2023年6月台湾#MeToo运动期间,石计生遭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前助教指控性骚扰,经系主任通报校方性平会,由学校联系当事人启动调查审理。[4][5]石计生于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持续授课,开设“歌流传与台湾社会”、“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与当代社会专题讨论”课程。[6]

作品风格

台湾文学馆作家作品目录形容:“奎泽石头的创作文类以论述、诗与散文为主。其诗作以时光流动为轴,细述社会与个人的惆怅,学院的背景,则使其诗呈现了一种智性的思考,于感受外另呈现了生命的厚度。”[7]高中时期受杨牧影响,就读台湾大学期间曾加入现代诗社,但诗歌的写作真正开始于留学芝加哥时期,诗风常带有社会学的观点。[8]

杨牧评论奎泽石头的诗作,认为这种介于学者诗人之间的创作者为“卢卡契党人”。[9] 有评论家指出两人创作内在的关连:“奎泽的《孤独的几何》以杨牧诗的数学美学为题。”[10]

作品

  • 《在芝加哥微光中》(书林,1999)
  • 《海底里开满了花》(唐山,2001)
  • 《时光飞逝》(唐山,2003)
  • 《完整的他者》(唐山,2006)
  • 《孤独的几何》(唐山,2010)
  • 《曙光》(唐山,2015)

散文

  • 《成为抒情的理由》(宝瓶,2005)
  • 《就在木棉花开时:公馆/温罗汀的那个年代》联经,2006)

美学评论

  • 《艺术与社会:阅读班雅明的美学启迪》(左岸文化,2003)
  • 《阅读魅影:寻找后班雅明精神》(群学,2007)

学术著作

  • 《意识形态与台湾教科书:对于台湾中小学社会科学教科书之研究》前卫,l993)
  • 《马克思理论与当代社会制度》(扬智,2000)
  • 《宜兰县社会经济发展史》宜兰县政府,2000)
  • 《地理资讯系统社会学》(儒林,2001)
  • 《社会科学研究与SPSS资料分析:台湾数据库的应用》(双叶,2003)
  • 《人文社会地理资讯系统:理论、资料与Major GIS解析》(儒林,2003)
  • 《社会科学研究与SPSS资料分析:台湾数据库的应用(二版)》(双叶,2006)
  • 《社会学理论:从古典到现代之后》(三民,2006)
  • 《社会地理资讯系统—Arc GIS的研究与教学》(儒林,2007)
  • 《时代盛行曲:纪露霞与台湾歌谣年代》(唐山,2014)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

  1. ^ 石计生. 安徽宿松祭祖:血液裡的墳塋. 后石器时代 The Postoner Era. [2024-04-13]. 
  2. ^ 唐山書店-「孤獨的幾何 奎澤石頭詩集」作者介紹. [2015-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8). 
  3. ^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成員介紹-專任教師-石計生.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 
  4. ^ 赖俊佑. 東吳社會系爆性騷!前助教:受害者不只我 校方將啟動調查. 三立新闻网.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8). 
  5. ^ 陈秀枝. #MeToo燒進東吳大學!社會系前助教控教授性騷「受害者不只我」 校方啟動調查. Yahoo新闻网. [2023-06-08]. 
  6. ^ 東吳大學課表查詢網頁. 东吴大学. [2024-04-13]. 
  7. ^ 奎澤石頭 -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2015-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 
  8. ^ 石计生、傅子豪. 他的求學故事:左手寫詩,右手做研究. 人本教育札记. 2003-05, (167): 48-52. 
  9. ^ 杨牧. 人文蹤跡. 洪范出版社. 2005: 91-116. 
  10. ^ 张家瑜. 深港書評:給所有質數的詩人. 晶报网. 2013-05-2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