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又称宁都暴动,是指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一部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发动的一次兵变。兵变的结果是:二十六军大部一万七千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背景
中原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将原西北军的第五路军改编为二十六路军,以孙连仲为军长,调往江西参加剿共。该军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便已被中国共产党渗透,此时中共命令其秘密组织在该军中加强活动,策划兵变。
1931年11月底,该军中的中共秘密兵运组织负责人王超被捕叛变,蒋中正急电孙连仲要求其查办。此时孙恰不在军中,电文落入参谋长赵博生手中。赵为中共秘密党员,立刻决定发起暴动,并争取25师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团长黄中岳等人参加。
中共得知此一情况后,即派王稼祥、刘伯坚和左权前往联络,并派遣红四军红十二师前往接应。
- 第二十六路军
- 总指挥孙连仲起义当晚有事不在部队
- 参谋长赵博生
- 第25师 师长李松昆,代理不在位的孙连仲的总指挥职权。赵博生是以宴请的名义才把全路军的团以上军官集中到一起的,李松昆未赴宴,故得以在起义发生后翻墙逃跑。
- 第27师高树勋起义当晚有事不在部队
经过
1931年12月14日,赵、董、季、黄等人发动暴动。赵博生是以宴请的名义才把全路军的团以上军官集中到一起,并宣布“绕道广东,北上抗日”。因为宁都在北,革命根据地瑞金在南,若不打着“绕道广 东,北上抗日”这个旗号,而直接宣布去当红军,不但无法把二十六路军的绝大部分都拉过来,而且起义有失败的可能。事实上,当时相当大一部分军官对起义当红军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有些是被动过来的。除城北25师的1个团被25师师长李松昆设法带走外,其余宁都驻军1万7千余人全部起义。16日,暴动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宣布参加红军后,[1][2]有部分军官感到受了季振同、黄中岳他们的骗,因而要求离队,特别是将校级军官自动要求离队的更多。
宁都起义给红军带去了8部电台,使得红一方面军的电台总数达到14部。
延安合影
1938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参加宁都起义的同志,忽兆麟、郝培谋、张明远、张永励、李十中、张宣斋、于朝俊、刘型、耿万福、刘向三、李肃等11位参加过宁都起义的同志,萧劲光、王稼祥参加接见,毛泽东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结局与影响
宁都起义11名被赵博生等领导者扣押的第二十六路军旅长、团长中,有一人参加红军后牺牲于战场(王广建)、一人参加红军后被错杀(张少宜)、三人离开苏区回老家(曹道明、李锦亭、郭道培)、六人离开苏区后直接回到孙连仲部(冯安邦、王恩布、杨守道、张方昭、王天顺、刘毓琪)。
- 参加红军后,1949年之前离世的有:
- 赵博生死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
- 董振堂死于西路军之战
- 季振同被处决于长征之前
- 黄中岳被处决于长征之前。[3]
- 张静: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长。1934年12月长征途中在湘江战役中牺牲。
- 吴正卿(1912-1936):红六军团第17师师长。长征途中1936年2月10日攻打贵州省黔西县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县城)牺牲。
- 张卿云(1906-1937):长征途中从红五军团团长调任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所部编入红西路军。1936年3月14日在肃南县祁连山石窝附近战斗牺牲。
- 王怀德:红五军团随营学校校长,1935年4月在滇黔交界处被地主民团杀害。
- 崔建勋,又名崔国柱,红九军团第3师第8团团长、红三十二军团长,1936年冬在环县被错杀,1945年平反。
- 徐志贞,红五军特务团团长,1937年1月在高台县作战牺牲。
- 潘同:历任红五军团第13师参谋长、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一局地图教育科科长、中央军委一局第一科科长。1942年在新疆被盛世才拘禁后叛变。
- 1949年后位居军政要职的有:
- 开国上将李达副总参谋长
- 开国中将:
- 开国少将
- 王谦,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委、华北军区编外人事部政委
- 王振祥,北京军区副司令、顾问
- 王蕴瑞,军科副院长
- 刘放,空后副部长
- 孙润华,甘肃省军区副政委
- 苏进,炮兵副司令员
- 赵章成,炮兵副司令员
- 李毅,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
- 李化民,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顾问
- 谷广善,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修建部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 汪洪清,信阳军分区司令员
- 侯世奎,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 张汝光,总后卫生部长
- 张步峰,总后卫生部长
- 张松平,总后油料部长
- 张明远,总后副部长
- 孟庆山,河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 徐国珍,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 郭卓辛,南京军区炮兵政委、浙江省军区副政委、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 曹灿章,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 靳虎,海军军械部长
- 靳来川,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
- 熊伯涛。二炮副司令员
- 鲁瑞林,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 张化一,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
- 其他高级干部:
- 冯志湘,济南军区工程兵主任;
- 牛步云,空军总医院院长
- 谭志刚,江西省军区后勤部顾问;
- 边章五,原26路75旅参谋长,红13军37师师长、中央军委局长、八路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员、驻苏武官,1954年病逝
- 王幼平,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 王思和,煤炭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
- 刘向三,水电部副部长
- 李廷赞,国家测绘总局局长
- 汪名震,对外经济联络部顾问
- 张永励,商业部副部长
- 周骏鸣,林业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 孟谦,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 袁血卒,民政部副部长
- 闻述尧(1906年11月-1985年2月),第26路军第25师第73旅电台报务员。历任红五军团第13军、江西军区、红五军团总指挥部、中革军委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无线电第6台队长。中共山东分局电台中队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无线电大队大队长,华东军区通信联络分局副局长,山东军区司令部通信联络处处长。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华北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东北邮电管理局副局长、辽宁省邮电管理局局长。1984年6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部级待遇。
- 高志中,国家建委人防办主任
- 姬鹏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 黄镇,文化部部长、中顾委常委
- 曹光裕,江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
- 郭如卓,24师70团参谋长,被俘获释后流落上海,曾任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委员
- 潘望峰,五军团19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甘肃临泽战斗中离队,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重新入党,江西省电业局副局长、江西省建工局副局长;
- 李东潮,旅大市常务副市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 蒋耀德(1910-1995),山东临清人。曾在英国人开办的天津医院工作。起义时任第73旅学兵连战士。红军学校卫生所所长、红军公略步兵学校卫生科科长、长征时任干部团卫生队队长。红九军团卫生部部长。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部长、延安抗大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中任东满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卫生部部长。旅大市卫生厅厅长、青海省卫生厅厅长、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社长、顾问。
- 耿万福(1905-1994),河北任县人,起义前任第74旅第2团军需官,红五军团第15军会计科长,红军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到延安。任八路军供给学校副校长、延安物资分公司副经理。解放战争中任西满军区经建处长、嫩江军区供给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后勤部长、东北军区后勤财务部副部长。1955年开国大校。
- 张有年(1909-1959)河北省饶阳人。红六军团侦察电台台长、红二方面军侦察电台台长,八路军冀南军区通信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三分局副局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通信处长、华中电信管理局局长、铁道部电务局副局长。
- 黄振荣(1915-1968),陕西长安县人。红六军团17师51团营长、参谋,山西新军营长、八路军三五九旅718团营长、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一团团长、护路军司令部参谋处长,铁道兵团四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副师长、代师长。1955年开国大校。黑龙江八五二农场场长。
- 陈士吾(1905年10月14日-2004年10月25日)河南省开封人。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至1932年瑞金军委三局通讯学校教员;1932年至1934年军委三局电台队长;1934年至1935年任军委通讯学校教务主任;1935年至1939年任军委第一电台队长;1939年至1942年任新四军军部电台大队长;1943年至1945年任军委通讯三局总台长;1945年至1946年任北京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机要副组长;1946年至1947年任阜平、平山中央工委三科副科长;1948年至1949年任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副校长;1949年任武汉邮电管理局办公室主任;1949年至1952年任中南邮电管理局办公室主任;1953年至1954年任武汉电信局副局长;1954年至1982年任陕西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顾问、陕西省政协委员等。1982年11月离休。
- 徐江汉:湖北襄樊人。1934年8月任中央苏区闽赣军区参谋长。1935年5月11日在闽中的紫山被俘,在福建省反省院羁押。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获释。1938年化名赵宁都,赴延安,隐瞒个人历史,1938年12月重新入党。后历任抗大教员、大队长、步兵科主任、东北铁路总局吉林站军代表。解放后先后在天津、北京铁路分局任车务段长、车务处副处长等。1980年代初期后查清历史后,被安排到天津车务段工作。
- 忽兆麟(1910-1980),原名忽玉民,又名忽梦祥,河南许昌人,第二十六路军总部上尉副官、高级执法队队员。红五军团作战参谋、作战科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处长,抗战后与其妻许兰赴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工作。1939年,忽兆麟率部分干部前往豫南竹沟寻找新四军时被打散,回许昌老家。1985年4月9日许昌市民政局承认忽兆麟与其妻许兰为红军失散人员。
- 郝培谋,1908年出生,抗战时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工作。1945年9月八路军警3旅抽出部分干部组成两个干部团开赴东北时,郝培谋任其中一个团的营长。
- 于朝俊(1904-1984),河南商丘人,任红五军团政委刘伯坚的警卫员、军团总部警卫排长、军委后勤部招待所主任,遵义会议后被推荐到军委总部任管理员,直接负责毛、朱等人的日常生活。解放战争中任东北野战军供给部管理科长、第四野战军军需部运输科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和军需生产部的管理科长。
- 张宣斋,曾用名张习斋,起义前任副官处少校书记官。红五军团总部文书,红军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延安,任延安抗大卫生部政委。
- 李肃(1910-1941),山东临清人,毕业于西北军官学校,1930年受上海中央军委派遣打入第二十六路军从事兵运工作,任第74旅2团书记官。任红五军团第14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军团随营学校政委。1937年1月,红五军在甘肃高台被马家军围歼前夕,军长董振堂命时任敌工科长的李肃带领几个战士分别化妆突围,向西路军总部报告情况,请求援助。西路军失败后辗转回到延安。抗战初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队书记,1941年在延安病故。
- 黄鸿瑞(1912-2001年6月6日),山东单县人,起义后编入红五军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选送到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红九军团三师七团排长、连长、红三十一军电台警卫排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连长、管理主任、管理科(股)科长、第一二九师永华公司监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山西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50年底任总后勤部满洲里基地转运站站长、政治委员兼满洲里卫戍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1年1月17日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满洲里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满洲里市委书记。1951年11月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撤销满洲里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满洲里市军政委员会,黄鸿瑞兼任副主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历任牡丹江军分区政委、长春军分区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4]
参考文献
- ^ 宁都起义. 宁都县人民政府.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2).
- ^ 军史回眸:回望宁都起义. 新浪网.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 ^ 1931宁都起义:令红军暴增1/2 领导人结局凄凉. 凤凰网.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8).
- ^ “红军草鞋背后的故事”,来源: 新华网,2016年10月11日。